<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上午,玉亭中心教研主任王通顺老师带领一小教师来到玉亭中心第二小学进行“名师名课堂”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梦蕊老师讲授了《桥》的第二课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老师复习了《草船借箭》《小英雄雨来》《故乡》《西游记》等导入小说题材,通过图片出示学生熟知的长中篇小说的厚度导入微型小说的特点,进入本课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由环境和故事情节入手,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桥》的第二部分。在学习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设计的PPT简洁明了,问题精炼有效,符合高年级特点;</span>她强调“按顺序”“完整回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她突出人物的双重身份(即是党员,又是父亲),并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体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了课程的思政目标;她教态自然,始终面带微笑,营造了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由于对小组活动的时间掌握不好,造成了后续内容的展开不够充分,还好苏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第三部分的知识点安排到了课后作业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活动开始,苏老师先进行了说课,剖析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其他老师也相继发表意见,她们既肯定了苏老师教学环节的优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王老师根据“名课堂”建设指南,针对苏老师的教学设计逐一分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活动任务的完成情况提出了要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不只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也是党员与群众的感情纽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的教研,不只是简单的听听说说记记,而是自我剖析、互相借鉴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更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重塑之旅,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互动的纽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