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永盂》金文解析

常真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西周周共王十二年(公元前911年)的《永盂》上的铭文拓片,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惟十又二年初吉丁亥,益公内即命于天子,公乃出厥命,赐畀师永厥田阴阳洛,疆眔师俗父田。厥眔公出厥命:邢伯、荣伯、尹氏、师俗父、遣仲,公乃命郑司徒圅父、周人司工龚、亚史、师氏、邑人奎父、毕人师同,付永厥田。厥率履厥疆,宋句。永拜稽首,对扬天子休命,永用作朕文考乙伯尊彝。永其万年孙孙子子,永其率宝用。</p> <p class="ql-block">  文字解析:“师永”,人名,《永盂》的主人(有专家推测“师永”的职务可能是司徒)。“惟十又二年初吉”,本句遗漏了月份,有专家考证出为周共公十二年十一月。“益公”,人名,大臣。“内”,进入。“即命”,遵从王命。“厥”在金文中有两种词义: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②指示代词:“其”。“畀”(bian),赐予。“阴阳洛”,洛河的两岸,南岸为阴,北岸为阳。“眔”(da),连接、以及。“公乃出厥命”,益公出来传达周共王的命令。“赐畀师永厥田阴阳洛,疆眔师俗父田”:赐予师永田地,位置在洛河的两岸,和师俗父的田地相邻或接壤。“厥眔公出厥命”,益公和大臣要一起完成共王的命令。“邢伯、荣伯、尹氏(史官)、师俗父、遣仲”,五人都是大臣。“圅”(han)通韩,“圅父”即韩父,郑国的司徒。“周人”,住在西周都城(即镐京,今西安西北)的人;“司工”即司空;“周人司空恭”,都城的司空“恭”。“邑人”,住在城镇的人;“邑人奎父”,住在城镇的人“奎父”。“毕”,地名,在镐京附近。“毕人师同”,师同是毕地的人。“厥率履厥疆,宋句”,率领丈量、勘察田界的人是宋句。</p> <p class="ql-block">(说明: 《永盂》记载了周朝赏赐土地的一个具体例子,赏赐土地需要由中央的五位大臣共同督办,还要有一位中央官员带着五位地方官员实际办理。“师永”得到的土地面积一定很可观)。</p> <p class="ql-block">《永盂》上的金文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 周共王十二年(十一月)初一丁亥日,益公受到天子召见,聆听天子的命令,赐给“师永”田地,田地位于洛河的南北两岸,和“师俗父”的田地相邻或接壤。益公出来后向五位大臣传达了天子的命令:由邢伯、荣伯、尹氏、师俗父、遣仲等五人共同督办赏给“师永”田地的事情。益公还下令由郑司徒韩父、周人司空恭、史官亚氏、师氏、邑人奎父、毕人师同在宋句的率领下共同具体办理田地的丈量、勘界事宜。“师永”向天子叩首拜谢,颂扬了天子贤明、圣德。“师永”为纪念先父“乙伯”制作了一个青铜宝器“盂”,希望子子孙孙永远流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永盂》图片,目前收藏在西安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参考了《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第1版)、《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