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这么喜欢捏造历史?“编造历史”?现在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温暖

<p class="ql-block">这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而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被称为“县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县地名录?</p><p class="ql-block">每个县的地理、历史、文化、人口、经济和行政数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某个县某一天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会被记录下来。如果邻县发生的事件有影响,也会被记录下来。截至 1976 年,中国有 12 万卷历史县志。这意味着一个县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无法捏造——其他县的记录将证实这一点。这只是众多行政级别之一,上面还有其他行政记录。</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仍在记录它们。我是说现在。</p><p class="ql-block">这些年鉴只是历史文献的一种,同时,各个学者也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提供了额外的参考。利用这些资料,再加上正规的史料,我们可以重建某一时期的具体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相互印证,中国历史造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p><p class="ql-block">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不像西方考古学家能从一块破碎的石碑上的几行潦草文字推断出整个历史叙事。当你虚构古代农业技术发达的故事时,大粮仓在哪?当你虚构古代炼铁技术先进时,1600℃的高炉在哪?焦炭生产线在哪?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称,罗马帝国仅在东亚各省就有5000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为什么罗马帝国的人口密度甚至高于现代印度?以近代的明清两代为例,北京的内城35平方公里,外城24平方公里,共60平方公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内外城人口加起来还不到75万。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面积只有12.8平方公里,只有同时期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却能容纳数倍于长安的人口,这是怎么可能的?</p><p class="ql-block">这些问题你无法回答,但在中国,这从来都不是问题,我们总能找到确凿的证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