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四国游的第四国是纳米比亚。<div> 15-18世纪纳米比亚先后被荷兰、葡萄牙、英国殖民,1890年成为德国殖民地,后来还被南非吞并占领。该国人民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直到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有意思的是,纳米比亚并不是从欧洲殖民者统治下获得独立,而是挣脱邻国南非的控制,获得了独立自由。<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纳米比亚的全称是纳米比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Namibia。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br></p><p class="ql-block"> 纳米比亚的国土形状很有意思,它的东北部向东伸出狭长的一条,有人这么描述纳米比亚国土的形状:“就像是一个人向东打出了一记直拳”。这块狭长的领土被称为“卡普里维地带 Caprivi Strip”,它是1890年德国用其他殖民地和英国交换得来的,交换的结果使纳米比亚国土延伸到了赞比西河,德国从纳米比亚开采的矿产就能通过河流运回国内,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用你的右手做出上面的手势就是纳米比亚国土的形状,伸出的大拇指就是卡普里维地带。和纳米比亚人交流时,不管语言是否通畅,只要你做出这样的手势,他们就会笑着说“ma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纳米比亚边检入关,墙上有纳米比亚国徽,看起来包含了好多内容。</p><p class="ql-block"> 纳米比亚国徽是一枚在中央绘有一面国旗图案的盾徽,盾徽底部的黄色代表辽阔的纳米布沙漠;沙漠下面嵌有一条白色饰带,上面用英语刻着国家的宪法原则:“团结、自由、公正”;国徽上有两种动物,分别是非洲剑羚和鱼鹰。剑羚也称非洲直角羚羊,是纳米比亚的国兽。鱼鹰则代表着水资源,体现了纳米比亚丰富的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br></p> <b>(一)温得和克 </b><div><b> </b><div> 四国行的前面三个国家都没有去首都,进入纳米比亚后首先到了首都温得和克,在温得和克进行了简单的城市观光。<div><br></div></div></div>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是温得和克基督教堂,又称路德福音教堂,也被称为德国大教堂,位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教堂始建于德国殖民时期,于1907年正式建成。教堂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包括红色屋顶、门廊的白色大理石、内置的钟和彩色玻璃,都是在100多年前从欧洲运来的。德国大教堂至今仍对外开放,每周日当地的基督徒(主要是德国人后裔)会在这里做礼拜,牧师用德语布道。</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城市里的花园</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国会大厦<div><br></div> 高级法院<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这是另一个城市地标,纳米比亚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前的雕塑是纳米比亚独立的开国总统萨姆*努乔马。博物馆内的展品比较简单,以照片为主,展示了纳米比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这座博物馆是外国援建的,导游让我们猜是哪个国家?团友老梁居然猜中了,朝鲜!</p> <div><br></div><div><br></div> 我们在博物馆顶楼看到了温得和克城市景色。<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温得和克市里有一家号称非洲最大的酒吧,“乔的啤酒屋”(“Joe's beer house”)。<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我们在这里享用晚餐。<br></div><div><br></div> 我点了一份这里最有名的烤猪肘,味道不错。<div><br></div> 泉哥要的是烤肉串,一串五块肉,分别是五种野生动物,剑羚也在其中,剑羚是纳米比亚的国兽,国兽也上餐桌啊。我感觉不太好,没有吃。<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你咋啃得那么快?不给我留点嗦 ○・`Д´・ ○” 。</div><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二)纳米布沙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西部边界,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大约2100公里,最宽处达160公里,最窄处只有10公里的干燥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名为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最大的国家公园—— 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内,沙漠面积50,000平方公里。这片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最少有8千万年历史,比仅有250万年的撒哈拉沙漠早诞生7750万年,是世界奇观,是纳米比亚的国家瑰宝,也是纳米比亚国家名称的由来。纳米布沙漠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几乎寸草不生。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纳米布沙漠。</p><p class="ql-block"> <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温得和克,前往沙漠营地。途径一个休息站,在此午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纳米比亚,越靠近沙漠,这种树越多,它有一个很好听但名不副实的名字 - 金合欢树。金合欢树属于豆科,品种很多,我们看到的这棵树现在没有树叶,树上长满了尖尖的刺,导游说一般就称它为“骆驼刺”。我感觉它就应该是这个名字,但度娘告诉我骆驼刺是低矮的有刺的灌木,我有点糊涂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景就能看清树上的尖刺,有的树上还能看到荚状的果实,形状类似短的皂角。</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休息站里有好多老旧的装饰和不知用途的老设备。</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这是卫生间的标识,你能分出男女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导游让我们看这个黑板,能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br></div> 在院子里看到了小松鼠。<div><br></div> 树上不知名的鸟<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在院子里还有国兽剑羚。</p><p class="ql-block"><br></p> 剑羚喝水是跪着的。<div><br></div> 泉哥在休息站遇到一个韩国游客,听到我们来自中国成都,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去过成都,还在一叠纸巾上写下了“成都”两个字,汉字写得真不错!<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路上看到了骆驼刺树上巨大的鸟巢,修建这个鸟巢的鸟叫“群织鸟”(群居织巢鸟),群织鸟群集生活,一个大巢里面住着几百只小鸟,有趣的是,每个小鸟家庭的雄鸟参与建造大的鸟巢,雌鸟负责分隔单元房。<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沙漠营地,今晚我们住这里。<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营地建在巨石山坡的下面。<div><br></div> 我们住#206房间,房间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网络效果不好。干燥又有阳光,赶快洗衣服。<div><br></div> 喜欢“翻瓦片”的我提着相机上巨石山上看看。<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泉哥,长焦给我来一张!</div><div><br></div> 营地的餐厅<div><br></div> 日落前,我背着相机,提着脚架上山拍日落,很惭愧,没有一张是成功的 (ಥ﹏ಥ)。<div><br></div> 日落余晖下的晚餐,似乎有点浪漫。<div><br></div> 晚饭后看到满天星星,我决定去拍星空。第一次独立拍星空,我努力回忆要点:避免光污染,选择合适的前景......,光圈?速度?ISO?什么都记不得了 (꒦_꒦) ,一片慌乱中摁下快门 ,银河拍成了这样 ̄□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第二天早上6:30我们就出发去苏丝斯黎。苏丝斯黎沙漠(Sossusvlei)位于纳米比亚-诺克卢福国家公园内,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因沙漠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阳光照耀下通体绯红,故名“红沙漠”。<div><br></div> 途中看到的沙丘<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苏丝斯黎最著名的是45号沙丘,它距离景区大门45公里,就被简单粗暴地命名为“DUNE 45”。<div><br></div> 45号沙丘高度近170米,它并不是这里最高的沙丘,但它优美的外观和线条,已成为纳米比亚红色沙漠的一张名片。<div><br><div><br></div></div> <div><br></div><div><br></div> 游客们多半都会去爬沙丘,我当然要去,看起来难度不大嘛。<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没有想到,攀爬相当困难,坡度大使得提不起速度,速度一慢脚就深深地陷进沙里,加上没有预料到的风速,举步维艰啊!(那个穿白色羽绒服,黑色裙子的人是我)<div><br></div> 我有点儿不解:如此大风,这么多年这个沙丘除了高度略有增减,但形状和线条几乎没有变化,为什么?<div><br></div> 爬了三分之二,实在太累,我放弃了,下山吧。后来想起,对于没有登顶还是挺遗憾的。<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泉哥的 GoPro 有一个磁铁板,把它放到沙地上,再慢慢提起来,磁铁板上出现了四个圈,为什么?<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离开45号沙丘,在雾蒙蒙的沙漠上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死亡谷”。<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片浅色的洼地, “死亡谷”(Dead Vlei)!!!</div><div> 死亡谷是一片干涸的沼泽或湖泊,它位于美丽的红沙丘中间,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里面巍然屹立着干枯的古树。</div><div> 死亡谷的介绍说:“大约900年前,气候干涸,沙丘将DeadVlei 与河流隔开。DeadVlei 变得太干燥了,树木甚至无法腐烂。这些有1000多年历史的树木被阳光晒得黝黑,成为自己毁灭的纪念碑。”</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我装了一瓶红沙带回家,留作纪念。<div><br></div> 这一篇暂停在此吧。 <p class="ql-block"> 问题答案:1. 卫生间是左男右女(黑男白女); 2.黑板上记录的是历年的降雨量; 3. 红沙漠富含铁元素,磁铁板上吸上了铁砂子。 4. 沙丘形态无变化求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