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热火朝天的网络世界里,李火元关于预制人的视频掀起了一阵波澜,深深触动了我们内心的忧虑。视频中,精神病人对大夫说:“你就是个预制人,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他们的对话让人一时迷惑,不知谁是病人。</p><p class="ql-block"> 预制人是智力还没解冻的一类人,常常答非所问。自动过滤有效信息。如:“主任 ,明天有位李女士要找您。” 答“谁?姓什么?”</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从不把话说满,总是留有余地, 思维缜密 ,滴水不漏。似乎很聪明,避开问题核心。比如你问:“是”或者“不是”,他会答:“或者……”。似乎不是真人,不左不右,不偏不倚!</p><p class="ql-block"> 预制菜的盛行,让我们在饮食上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曾经那充满烟火气的煎炒炸烹过程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看似便捷却缺失滋味与营养的成品。</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预制菜不重要,很多人的人生都是预制的!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背离?</p><p class="ql-block"> 再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稚嫩的孩童,在成长的道路上,似乎过早地被设定了努力的方向。自我意识一直未觉醒,未被解冻。一年级的孩子,面对父母的关切的各种问询,回答总是那般敷衍:“还可以吧”“还行吧”“随便吧”。曾经活泼灵动、充满幻想的少年,在特殊的教育机制下,渐渐变得木然呆滞。</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仿佛被制成了统一规格的“预制人”,失去了独属于自己的光芒和活力。我们不禁要问,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预制人”?我们又该如何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困局?</p><p class="ql-block"> 带着别人统一定制的佐料腌制的头脑,进入社会,目光呆滞,行动迟缓。剪掉了棱角 ,标准统一答案驯化下的机器。进入标准化的空间,在被安排好的岗位日复一日。</p><p class="ql-block"> 时代给了风口也给了深渊,跟不上时代节奏的预制人该如何适应?约束你行为的是道德正义还是人情世故还是乌合之众的眼光格局?。这些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远离人群后 ,又觉得毫无意义。回到人群 被腌制入味后,步调一致从容不迫的话术和思维,一些人无论说自己多么独立 ,但是混迹于江湖,精神上无法自立。</p><p class="ql-block"> 你是预制人吗?身边有预制人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不再仅仅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和既定的模式,而是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去质疑、去发挥无尽的想象。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做不被定义的自己,有不被预制的人生,才不是预制人。</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要在这洪流中坚守自我,不被预制的框架所束缚,勇敢地追寻真实与鲜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看似无解的困境中,寻找到那一丝希望的曙光,让生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