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阳节刚过,我和几位朋友来到赣县大埠乡赖村,这里是开国上将赖传珠的故里。</p><p class="ql-block">赣县大埠乡赖村,离赣州市区四、五十公里,虽然不远,但山高路险,行车不易,可以想象过去这里是个很闭塞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共和国的开国上将赖传珠。赖传珠因为从小在赣州读书,接受了革命的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进步活动。他动员父亲捐款购枪组织农民自卫军,1928年2月他率领千余名自卫军发动了大埠乡农民武装暴动,威震了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暴动失败后,赖传珠历经苦难找到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毅然上了井冈山,从此,他紧跟毛主席南征北战,英勇奋战几十年,成长为共和国的栋梁,开国上将。但是,由于长年拼搏,积劳成疾,赖传珠将军在1965年12月24日英年早逝,享年55岁。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也是家乡人民的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片古树林里,看到将军故居屹立其中,附近是大埠乡农民暴动陈列馆。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赖传珠将军的成长史和革命经历,也看到了大埠乡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让我更感到高兴的是,知道了赖传珠将军曾经是我父亲的首长,他在东北六纵当政委时,我父亲正好也在六纵十七师当排长,后来六纵改为43军还是赖传珠当政委,我父亲因为负重伤丧失了战斗力,才离开了这支部队。</p><p class="ql-block">将军故里行,</p><p class="ql-block">读史心难平。</p><p class="ql-block">东野岁月苦,</p><p class="ql-block">六纵留深情。</p><p class="ql-block">将军日记好,</p><p class="ql-block">历史记分明。</p><p class="ql-block">续红志更坚,</p><p class="ql-block">不了这份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埠地界,我们在路牌上刻着“将军故里·大埠”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这里不平凡的历史。走进这片土地,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当年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将军一生壮丽辉煌,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每一步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大埠农民暴动陈列馆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矗立在绿树丛中。在这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旁,几株古树忠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将军的铜像屹立在基座之上,身着军装,胸前挂着勋章,那坚毅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仍在守望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文韬武略开国上将赖传珠纪念文集》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封面上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将军一生的辉煌时刻。翻开书页,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这是赖传珠将军戴过的一顶军帽,是村里乡亲去东北看望将军时,将军看到乡亲穿着单薄,就把自己穿的皮衣和军帽送给了乡亲,乡亲带回来后珍藏在家里,现在由他的儿子捐献给了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布置得庄重而肃穆,墙上挂满了照片与文字介绍板,记录着赖传珠将军的一生事迹。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块展板都是对将军丰功伟绩的致敬。我从这些图片文字中,看到了赖传珠将军与我父亲有一段渊源,他1947年调到我父亲所在的东野六纵担任政委,是我父亲真正的顶头上司。</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的照片墙上,挂满了多幅黑白历史照片,记录了将军一生的重要瞬间。这张照片是1937年5月在延安部分参加井冈山创建中国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人员合影,照片前排左起第一人是赖传珠,后排左起第三人是毛泽东。这些照片不仅展示了将军的光辉形象,更是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年代,赖传珠从解放军纵队政委到兵团政委,每一步都留下了他的不朽战功,展示了他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47年9月,赖传珠调任东野六纵政委前,在延吉和东满军区同志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赖传珠生平简介的文字说明详细地介绍了将军的成长历程,从少年时期接受革命思想启蒙,到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四十三军的前身就是东野六纵,我父亲从山东到东北一直在这支部队,直到1947年7月负伤后才离开,这支部队为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战功。</p> <p class="ql-block">第四十三军冒雨登船横渡长江的情形令人震撼,战士们身穿棉衣,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向船只前进,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天津战役的一幕场景,画面左侧有一辆坦克正在猛烈开炮攻击右侧的城市建筑群,烟雾弥漫战火纷飞;同时可以看到多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投弹轰炸地面目标。这场战役见证了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p> <p class="ql-block">六纵第十六师部队在辽西围歼战中勇猛杀敌的情景,画面中多名士兵手持武器向前冲锋,其中一名士兵正在瞄准射击敌人,表现出他们的战斗决心与战术素养。</p> <p class="ql-block">赖传珠与六纵司令员洪学智一起,指挥部队在辽沈战役和辽西围歼战中勇猛作战,为东北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图为攻打锦州部队向城内发起总攻。</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地图上展示了赖传珠将军一生的战斗足迹。地图上的标记点记录了他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防线以及抗日、解放广州海南等重要历程。</p> <p class="ql-block">三枚勋章——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以及解放勋章,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它们不仅是对将军个人的肯定,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赖传珠在沈阳军区当政委时,树立雷锋英雄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印出版的《赖传珠将军日记》上下集,日记详细记录了将军参加革命后的经历,是一本革命的教科书。我很想得到这套书,从书中可以更详细地知道父亲所在部队的战斗历史。</p> <p class="ql-block">红军部队作为先导分队进入广州城的历史事件,画面显示一众身着军装的人列队前行,队伍沿着街道向前移动。背景是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群落,展示了当时的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赣州画家刘世群为将军创作的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赖传珠在沈阳军区,树立了雷锋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走进将军的故居,映入眼帘是将军的照片和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十年代将军的全家福。前面是小儿子赖小津,中间的是将军赖传珠和夫人孙湘,后排左一是女儿赖迎利,中间是大儿子赖小鹏,右一是二儿子赖克游。</p> <p class="ql-block">这张九十年代末拍的老照片,前排左一郭晨、左二缪俊杰、左三焦伟捷、左四郭健,后排左一(?)左二赖克游、左三陈崇北、左四黄智敏。</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2年拍摄的照片,右二赖克游,左二陈崇北。</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赖克游(左)和赖小津(右)兄弟俩和朋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重修建的赖传珠祖屋。这里在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夷为平地,解放后赖将军回到老家,把这里交给当地政府建养老院,现在得到重新修建恢复。</p> <p class="ql-block">旧居内部的部分家居陈设。</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摆放着两件军大衣,一件棕黄色,另一件墨绿色,上面印有“赖传珠将军穿过的军大衣”的字样。这两件衣物见证了将军的戎马生涯。</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宅附近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大的石头雕塑矗立在翠绿的树林之中,上面刻着“将军故里欢迎您再来”等字样。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在告诉每一位来访者,不要忘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