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莉锦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3日(周日)在无任何提前预设安排的前提下,老王,妹妹和我三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秦岭赏景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我和老王从大荔来到江林,下午联系妹妹,看她加班回家是否有时间我们过去聊聊,妹妹爽快答应。晚上我们来到暂住万象的妹妹住所。得知妹夫回了老家。我便邀请妹妹第二天过来江林,我们去附近的公园看红叶。</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妹妹如约而至,吃饭时老王提议我们去秦岭转转。就这样我们开启了毫无提前预设安排的自驾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时逢周末,进山的车辆络绎不绝。路边偶有三五成群的摩托骑行爱好者,甚至有敢于挑战的自行车骑友。人们不分交通工具,不分年龄老幼。利用这难得的周末时光一睹秦岭深处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 进入秦岭,我们看到树叶依然绿貌未改。再往里走,已有少许的黄绿相间。我们知道秦岭真正的红黄色景还未到来。我们来的时间稍微早了几天。但这又有何妨。秦岭的每一个季节,每一种景色不都一样耐人寻味吗?</p> <p class="ql-block"> 老王不断感叹,手机照不出山的雄伟,树的惊艳。是啊,多好的摄影器材,多高的摄影水平。能比得上身临其境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妹俩在聊天谈论中,不觉就来到了秦岭山顶。我们准备在山顶游玩拍照休息片刻。然而打开车门的那一刻。我们明显感到扑面的冷风。抓紧下车拍了几张照片。感觉冷风习习,赶快跑向自己的车进入安全温暖的车厢</p> <p class="ql-block"> 看到女儿发的微信,她们已经到达深圳工作的外甥女处。我微信说山上好冷。外孙女回说,她们感到好热。同一片天地下的不同温度,不同景观。不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在往前走,我们看到路旁的亭子和一块石碑。记忆就像磁带一样倒回到20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妹夫驱车带着我和俩女儿,妹妹外甥女,还有时年60多岁的母亲。在时间的伴随下不觉已度过的20多个春秋,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母亲现在已瘫痪在床几年,同我们一起在秦岭石碑旁的留影也变成了历史影像。</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妹妹同时下车,在似曾相识的石碑旁驻足,石碑背面的字记录着与抢险有关内容。而我们记忆中的却是公路竣工通车的石碑,相同的是石碑正面都是纪念碑三个大字。我便用手机拍摄下来。不知这块石碑20多年都经历过什么,它们是同一块石碑吗?我问石碑不语。</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路边看到吃火锅的一家人。我们打探前方要去的广货街还有多远。他们回答不远。10几分钟的车程,我们问有啥美景,他们回说也没啥景,就是路边买熏肉的。我们商议要不要继续前往。他们说已经到这里了,就过去看看吧。现在想想还真感谢他们的提议。如果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回我们的话。我们还会继续前往吗?我不知道答案!</p> <p class="ql-block"> 10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此次游玩的最远地点,广货街。道路两旁都是买熏肉等土特产。在这3百米左右的道路两旁分布着连接不断的商铺。在这大山深处的小街道人来人往,竟比我们在大城市某些地方生意要好。放眼望去,一个个普通的农家乐餐馆吃饭的人也是来来往往。看来人们对待城市和山区的刻板印象也需要转变转变了。我们在路旁的一个商铺品尝了记忆中的玉米锅巴,味道不错,买!又品尝了豆腐干,味道同样美味。妹妹便买了各种口味的豆腐干,供我们回家品尝!</p> <p class="ql-block"> 回家途中我们看到一个淡季暂停的旅游景点,便停车休息,吃了我们从家里带的水果等。给自己的身体提供一点能量。</p> <p class="ql-block"> 途中我边和妹妹聊天边时不时摇下玻璃拍摄路边的景色。山常在,而我们不常来,只能用这种方式记录这美好的当下!</p> <p class="ql-block"> 接近家时路过开张不久的宜家,原计划和妹妹一起逛逛。看天色不早我们便匆忙在袁家村拥挤的人群里简简单单滴吃了一点。算是给今天的旅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家已是7点。妹妹也于7点20发来微信安全到家。竟忘记问妹妹等待在家的顺溜是否也着急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