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泾县城西2公里处的水西山南麓,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是1990年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于1991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陵园以邓小平同志题词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而建,包括入口纪念群、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烈士墓四大纪念性空间,及“碑廊”“皖南事变陈列馆”等部分。</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不断壮大,敌后抗日力量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忌惮。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黄桥决战的胜利、皖南新四军的成功反“扫荡”再次刺激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内部高层官员,再度引发国民党高层的注意。</p><p class="ql-block">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发表致朱德、彭德怀和叶挺的“皓电”,强令在华中以及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11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答复何应钦、白崇禧的“佳电”,拒绝了国民党方面强令中共军队移至黄河以北地区的要求,但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部队“遵令北移”。1941年1月4日傍晚,皖南新四军9000多人,分为三个纵队,离开云岭向茂林镇开进。7日凌晨,行至泾县、太平之间,遭到早已做好准备的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率7万多人,新四军包围在皖南地区,双方展开交战。皖南新四军军部及所属支队9000余人,经过7昼夜的战斗,除2000多人突围外,大部分都被俘或牺牲。军长叶挺于1月14日在同第52师谈判时被扣押,关进上饶集中营。副军长项英于3月14日遭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过程中牺牲。</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方针。1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揭露了事变的真相,确定了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发起了凌厉的政治攻势。皖南事变的真相公诸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的纷纷对此事表示抗议。国际上,苏美英等国也对国民党表示不满。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遭到了国际国内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在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上作出“以后决无剿共之军事”的承诺。</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新四军失去了一批革命骨干力量,中共方面采取的政治攻势,使得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孤立,时局再次向着有利于抗日的方向发展。同时,皖南事变对抗战期间国共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事变造成了国共两党感情联系的根本断裂。日军在皖南事变结束十天后即乘虚而入发动豫南战役,国民党肃清黄河以南地区中共军队的计划也随之破产。</p> <p class="ql-block">任光,1900年出生于浙江嵊县(今绍兴嵊州市),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是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叶挺称他为“中国的音乐之星”,聂耳称他为“我们的导师”,《新华日报》发表悼文称他为“民族的号手”。</p><p class="ql-block">任光创作了《渔光曲》《大刀进行曲》《王老五》《打回老家去》《别了,皖南》等一系列音乐作品,特别是他组织录制了《义勇军进行曲》母版并积极推动传播,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叶挺从江西被押解到重庆途中,秘密投书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秘书阳翰笙,嘱他转告周恩来:“任光已在我身旁阵亡”。以后,叶挺又在其《囚语》中以大量文字抒发对任光的思念之情。其中写道:“至友任光,为中国音乐名家,《渔光曲》《王老五》等均其杰作。随我至军中后,新作甚多,别有风格,对群众心理及大众化问题深切明朗,军中均以‘王老五’呼之,此次率其新爱随余行军,备受危苦。十日晨在高坦乡,正值激战中,教导队奉我令加入前线作战。我作简短演说后,群情激动。任君指挥唱其新歌《东进曲》,与四周机关枪声及手榴弹声融成最伟大的战斗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18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第二版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在第三版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在盐城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为基础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彻底摆脱了与国民党政府的上下级关系,取得了独立发展,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转变为一支完全由中共领导的、直接隶属中共中央的抗日武装,打破了国民党方面企图将中共军队全部赶至黄河以北地区的企图,其活动区域横跨苏、浙、皖、豫、鄂五省,形成了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皖南苏南地区的广阔敌后根据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