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行重装四日行

军号嘹亮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脉,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如巨龙般纵卧在山西、河北与河南三省,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线,总长约400公里,“巍巍太行八百里”流传千古。人们按地理和行政区域习惯上把太行山大致分为三部分:即河南境内称为南太行、河北境内称为北太行、山西境内的称为西太行。</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在河南,事实也确实如此,南太行山势巍峨、峡谷纵横、飞瀑流泉众多、奇峰秀石无数、险梯古道互相交错,挂壁天路穿梭其中,自然景观丰富,人文历史浓厚,一定程度上,南太行甚至成了太行山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所谓东太行!其实是指北太行中东麓的一部分,主要位于邯郸和邢台境内,与南大行相比,北太行的峰崖峡谷、林木花草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原始和自然,但在水源和人文历史方面却相差不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源相对缺乏,很难见到瀑布溪流,二是山顶村庄罕见,道路也少,不像南太行之山顶,交通便利、村庄众多。</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4日,我们鹤徒户外一行7人前往河北邢台内丘县东太行腹地,开启四天三夜的重装之旅,未知之路充满了期待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  车辆停车了内丘县白鹿角村附近,我们沿着东庄街大路朝九女峰方向前进,一路上到处是一片片的苹果园林,村民们正在往下取袋子,又红又大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让阳光再照射个十天半月,苹果就该丰收了! </p><p class="ql-block"> 富岗苹果!河北省内丘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 富岗苹果因生长于太行山深处富岗山庄(原岗底村,2001年岗底村改名,开始叫“富岗山庄”)而得名。这里层峦叠翠,空气清新,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极利于水的有效积累;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含有较丰富的磷、钾、钙、镁等元素。富岗苹果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多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2011年03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岗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12月富岗苹果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p> <p class="ql-block">  大路左侧一座宏伟状观的古式大城门拔地而起,来告诉我们九女峰景区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张北洼村,临近九女峰山下,也是一处著名的苹果基地,右侧是上山大路,左侧有野道可走。</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上山小路一步步开始拔高,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核桃树,一开始地上偶尔可见几个掉落的核桃,我们还兴奋异常,捡一个砸一个,吃得很带劲儿,后面核桃逐渐增多,甚至到了遍地皆是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看着满地的核桃,感觉甚是可惜,真想捡上一大包回家,乃何此行"志"不在此,只能边走边吃了!不一会儿,还真到了谈核桃色变的地步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也越来越野,厚厚的枯叶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幽静杂乱的林木透露出原始的气息,偶尔的一两个红布条也被岁月消磨掉了颜色,估计已经很久没人从这里走过了!背负三十多斤的重装上坡时非常耗费体力,好在天气给力,林中遮风蔽日、湿度适宜,我们边走边聊,坚持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后,海拔由760米上升到了1400米左右,终于到达了山顶大道之上,600多米的连续拔高让人精疲力竭,气喘吁吁,当双脚踏上幸福的水泥大道,精神为之一振,顿感轻松了许多,前方不远便是九女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七人分别为(从左至右):军号嘹亮、水木年华、丽丽、青草、青青、薰衣草、穿山甲(均系网名),还有个陌生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后便是九女峰!九女峰只是九女峰景区中的一个景点,而九女峰景区也只是嶂石岩景区的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嶂石岩景区位于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的嶂石岩镇嶂石岩村,嶂石岩村是太行山中一座小山村,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就得名于此。以嶂石岩命名的嶂石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p><p class="ql-block"> “嶂石岩地貌”有五大特点:丹崖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Ω”形嶂谷相连成套、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并蕴藏着大量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天人合一”的历史与地方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嶂石岩景区内分为四大部分。</p><p class="ql-block">1、九女峰景区:内有嶂石岩景区标志景点九女峰、馒头峰、仙人峰、户外特别喜欢的一米崖、杜鹃坡、杨树沟等景点;</p><p class="ql-block">2、圆通寺景区:内有中国落差最高.仰角最大的索道、有海拔1774米的主峰、以及圆通寺遗址、一线天、玉皇庙、大天梯、等知名景点;</p><p class="ql-block">3、纸糊套景区:内有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有中国最长的人工碑林,内有迎澳门回归全国各书法家撰写的碑文;另外还有起源于隋朝年间的古建筑淮泉寺、大王台、鱼石画屏、情人峡、槐河的发源地淮泉等景点;</p><p class="ql-block">4、冻凌背景区:景区内有神龟探海.子母洞.玉瀑落湖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旁边有几位自驾的朋友刚刚聚餐完毕,还有小半锅的烩菜飘荡着诱人的饭香,看到我们这群"野驴"的到来,大家非常的热情,邀请我们品尝下烩菜,我们也没太客气,帮人家"扫荡了下战场",甚至还顺了点儿水!谁能想到在他乡的大山之端竟能吃到可口的大锅菜?感谢河北朋友的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有了烩菜的助力我们瞬间能量满满,向着九女峰左侧前行!</p><p class="ql-block"> 九女峰景区逃票野线很多,有体力的话实在没必要买票(嶂石岩景区票价65元,含四个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背着大包走在通往一米崖的天梯之上,杖尖触击台阶的响声此起彼伏,吸引着游客们惊奇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一米崖,又叫"风墙",位于九女峰北侧背面,好似刀劈斧削的一座危崖石壁,既像儿童玩耍时高高摞起的长条型积木块,又像一堵巨型长墙,垂直耸立,奇险状观。崖顶呈平台状,宽度不足两米,故名"一米崖”,游客可在崖顶来往行走,由于两侧无任何保护措施,胆小恐高者至此,心有余悸,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米崖,我们登上南天梯前往老君顶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老君顶!海拔1500米,是九女峰景区最高点,站在上面可远观一米崖全貌和连绵群山!嶂石岩景观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走进这里,山体犹如神仙用斧头削山劈岭一样,恢弘霸气,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擎天柱!</p> <p class="ql-block">  一滴泉,又叫不老泉,是从一段岩壁上滴出的泉水,滴滴洒落,好似珍珠落玉盘,泉水清凛甘凉,终年不竭,饮之沁人心脾!这是九女峰景区唯一的一处水源,因泉水滴落速度较慢,故建有两个小池子,以便存水。这处水源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前面因担心水源问题,还在一米崖小摊上买了不少水(三元一瓶),现在看来是有点儿浪费了……</p> <p class="ql-block">  在离一滴泉三百余米的一条土路上,我们开始扎营,景区从下午6点开始清场,严禁游客滞留景区,管理人员发现我们后,提醒让远离监控区域……</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行程:东台村→张北洼→核桃林野线→九女峰→一米崖→老君项→一滴泉,共12公里,累计拔高1100余米,耗时7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早上7点多,一阵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沉寂的山顶,原来是一群驴友一大早就来到了九女峰,在垭口处尽情的拍照,他们是从东北方向走的野线进的景区,听说是租的大巴车轻装旅游,一天一个地方,这种旅游方式日渐流行,比去拥挤的大城市方便了很多,在一位资深摄影大姐的帮助下,完成了这张剪影照!</p> <p class="ql-block">  站在垭口远望!可清晰的看到远处的嶂石岩三叠(也是嶂石岩主景区位置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嶂石岩又名仙岩,上亿年来因地壳变动和造山运动形成了百里赤壁悬崖,因像一道顶天立地的石头屏障而得名。远望,日照紫帏,千皱百折;近看,万仞壁崖,高耸云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时</span>光匆匆,嶂石岩在沧海桑田中巍然屹立。伴随着初升的太阳,雄伟壮阔的嶂石岩三叠,被抹上一层夺目的红,顺着山势绵延向远方,恰如万丈红崚,醉卧于白云之端。</p><p class="ql-block">  嶂石岩位于太行山中段,这里的山脉呈现出一派峻峭挺拔、层峦叠嶂的独特山岳景象,“三叠”是指这叠起的三层绝壁。它每层高度约在100米至150米之间,陡崖与陡崖之间是自然形成的平台,可以通行,又称为“栈道”。当地村民从上到下习惯称为顶栈、三栈、二栈、底栈。曾有人这样说:如果您想象不出“层峦叠嶂”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那就到嶂石岩去领略一下那雄伟壮观的景象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缕缕阳光终于跃出了大山的阻隔,挥洒在群峰之上,远处连绵的山峦渐显丹崖碧岭、重峦叠嶂的地貌景观。我们向左下方开始下山,向圆通寺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圆通寺景区就在对面的"嶂石岩三叠"之中,需经过九女峰景区大门才能到达,此时游客也逐渐开始多了起来,走在下山的坡道之上,我们一行过于显眼,偶有一人问道,"你们从哪儿来的?几个人?"我并没在意,随口一答"从不知名的野道而来,六七个人"!对方又说了一句让我震惊的话语,"哦!那出景区时得补个票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大门右侧的一处侧门,也是轨迹指向的道路,如若是平时或没遇到刚才那位"领导",估计没人阻拦,但这次刚一出门就被两名工作人员拦下,一番解释之后也还是拒绝通行,如不补票就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我们重装徒步,根本对景区没多大兴趣,能在大山里行走已经是最大的乐趣,奈何驴友活动的范围日渐缩小,和景区不经意间的"邂逅"在所难免,大部分情况下出大门是没人管的,少部分情况是劝返,也有个别极端情况强制补票的。</p> <p class="ql-block">  如若原路返回,不但需要200米的拔高上坡,而且完全打乱了原计划行程,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别的野路绕过景区,研究下路网,还真发现有条轨迹可绕出景区,并最终汇合到计划路线之上,一番寻找,野路就在台阶护拦边上的一条水沟中,可笑的是还有一"请勿通过"的警告标志,这不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p> <p class="ql-block">  路,稍野了些但还是比较好走,这应该是景区成立之前经常走的一条小路,具体通向何处还是未知。</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半小时约200米的拔高后就到达了垭口处,向左是一米崖方向,向右可下山也可到圆通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  回望仙人峰和仙人台!</p> <p class="ql-block">  这条野路很宽畅也较平整,以前应该是一条村民常走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野路相当曲折幽长,时不时就会穿过一片草甸或者丛林,有时是榛子林,有时是松林,还有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树林,原始气息相当浓厚!</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这种小虫!</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到了一处垭口,四个方向竟然都有路,左右两侧还需攀爬而上,对比下路网,向右攀爬!</p> <p class="ql-block">  在一片草甸和松林的交界处,赫然矗立着一座小房子,具体有何作用实在令人费解!有人称其为避难所!暂且这么认为吧!</p> <p class="ql-block">  东太行的野线和南太行相比明显要荒芜的多!人迹罕至,一路上竟没遇到任何驴友,在这种不熟悉的野线中行进,很容易走错路线。</p> <p class="ql-block">  太行岩香菊!</p> <p class="ql-block">  百转千回之后,眼前出现了一条大路,一辆勾机轰隆隆的正在作业,原来是在修到景区(不清楚具体哪个景区)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如沿大路前行,能到阴阳山和半个瓮方向,但不在轨迹之上,右侧有一条小路可进入嶂石岩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一座小庙!</p> <p class="ql-block">  至此,终于汇到原计划中的大轨迹之上,大轨迹是出九女峰大门经圆通寺走景区大路到此,由此向前是登天梯上东峰。</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台阶路相当长,到东峰有500米的拔高,约3千级台阶,正常人需两个小时左右,以前,该路是连接河北和山西两省的一条重要通道,称为"晋冀古道",明清时,山西、陕西地区许多进京赶考的秀才都走这条路,故亦称"状元路",距今己有500多年的历史,古道上被磨平的大青石、大红石印证了当年晋冀古道上行人如织的繁华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拔高之路,我们七人拉了很长距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负重的艰辛和双腿的酸痛让人无暇顾及四周的美景,重装徒步磨炼的就是意志和耐力,唯有坚持才能触及山顶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古道最后一段攀爬异常狭窄陡峭,依靠在崖壁上凿出的石窝和石磴攀爬,恐高胆小者到此止步不前,我们背着大包难度更高,长期的野线攀爬拉练此刻发挥了作用,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安全通过。</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却发现是一处城楼关口,这是晋冀两省的分界线,此处有专人把守,所谓的黄庵垴风景区其实和嶂石岩景区融为一体,因为两省管辖的原因就分成了两个景区,嶂石岩主峰(东峰)归山西管辖,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皋落镇南岩村,是晋冀分水岭,海拔1774米。</p><p class="ql-block"> 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这不是"欢迎",而是"劫财"呀,每人10元的过路费,虽然不多,但总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据说从山西下来的游客到下面也会被收费!真是应了那句话,"来而不往非礼也……"</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楼右行不远便到了东峰峰顶,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主峰,只是此处得天独厚、地势平整,且临近崖壁,是登高望远绝佳之地,可清晰看到对面的九女峰景区,崖角处立有一东峰界碑,也成了游客网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晨观云海日出,暮伴松涛佛光!在东峰上居住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一家刀削面馆为来往的游客提供了方便,这也是最后一处补水之所,后面的道路很难找到水源。</p><p class="ql-block"> 由于守门老头说后面水源多的是,甚至两三公里之后就能到他们村里,导致我们一直坚信后面水源不成问题,完美错过了这最后一次补给机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三叉路口,我仿佛明白了老头的意思,他指的是下山途中有水源,而我们要走的轨迹是主峰方向……</p> <p class="ql-block">  黄庵垴顶,其实是一块球场大小的圆形高地,中间有块石碑静静矗立,上面标识主峰海拔1797.5米,这才是真正的是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  黄庵垴四周千峰积攒,万壑纵横;当中草盛坡缓,开阔平坦;白云疑为玩伴,蓝天似可比邻。这里是天然的“避暑奇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9度,即使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只有摄氏22度,真可谓山外暑连天,垴内自清凉。</p> <p class="ql-block">  过了黄庵垴主峰就开始下山,小路蜿蜒曲折,一会儿踏过草丛,一会儿穿越树林,一会儿平移,一会儿下坡,我们一边前行一边寻找着水源,这次只背了些必要的饮水,晚上做饭的用水还没有着落……</p> <p class="ql-block">  一座古寨门孤零零立于路边,不知何时所建?又因何而建?</p> <p class="ql-block">  寨门背后的大山貌似有上去之路,此寨门也可能是上山关口……</p> <p class="ql-block">  过了古寨门就走上了风车天路!所谓的风车天路其实就是为了架设风车而修建的道路,淇县风车天路经过铺路整修,红透半边天,引来无数自驾游客,曾因过度拥挤而导致几次不得不暂时关闭。</p> <p class="ql-block">  平整宽阔的土路两旁开满了金黄色的岩香菊,金光夺目,香气扑鼻,好一番秋日美景,有诗云:</p><p class="ql-block">太行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p><p class="ql-block">直待素秋霜色里,自甘深处作孤芳。</p> <p class="ql-block">  今日由于拨高太多,大家体力严重透支,实在走不动了,期待中的水源也始终不见出现,看下轨迹,离目标营地还有一公里多,既使到达也未必有水,我们决定就近安营扎帐,正好在一垭口半坡拐角处有一绝佳平地,就成了今日之营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水不多,不能"大张旗鼓"的烧水煮饭了!必须得保证晚上和明天上午的饮水才行!我们只能尽可能节约用水,勉强填饱了肚子。躺在温暖舒适的睡袋中,一天的疲惫感瞬间传遍全身,真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头顶不远处的大风车开始舞动,低沉的轰鸣声漂荡在寂静的旷野中,为大自然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满天的星辰,跟着旋律眨着激动的眼晴,在浩瀚的银河中闪闪发光,我们很快便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行程:九女峰景区→避难所→圆通寺景区→天梯→晋冀古道→省界关口→东峰→黄庵垴→古寨门→风车天路,全程约17公里,累计拔高1200米,耗时10小时。</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7点半,收拾行囊、开始出发。</p> <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山野清新,四周山峦起伏、绿草如菌,高大的风车劈开苍穹直冲云霄,平整的大土路蜿蜒远方,这是原始野生版的"风车天路",更加值得一顾。</p> <p class="ql-block">  临近崖壁一侧时不时会有湿土或水滴的存在,但基本都上不了台面,而这处泉水容量之"大"实属罕见!可谓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是真正的"细水长流"!我们兴奋万分,把身上能盛水的容器全部拿出直到全部灌满为止……</p> <p class="ql-block">  气吞山河壮,水助英雄胆!有了水,我等七人精神大振,挥起双杖,阔步前行,不知不觉间前方一处城墙映入眼帘!那就是著名的鹤度岭明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鹤度岭,明长城马岭关所辖二十四关隘之一。据史料记载:“鹤度岭口,在顺德府内丘县西百七七里,山顶最高,唯鹤可度,故名。</p><p class="ql-block"> 鹤度岭历代作为军事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重要关口,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沿太行峻岭,依山造势,修筑长城,其北起怀来县,南至沙河市,内丘境内总长12.5千米,分设隘口两处,一鹤度岭(蒿都岭)口,二锦绣堂口(鹤度岭北)。这是一次大兴土木之举,尤其对鹤度岭口进行了大幅修整,今存遗址即当时所建,北侧崖石上刻有“鹤度仙踪”和“万年天险”八个大字,实为表达坚固之意。明万历间内丘知县郝学诗为其赋诗:</p><p class="ql-block">“宋庄两□梦崴巍,险绝接天无鸟飞,</p><p class="ql-block">素羽乘风从此过,千年鹤鸟□□关。”</p><p class="ql-block">虽为一首残诗,但却能清晰看出所表达出的险固境地。</p><p class="ql-block"> 鹤度岭口充当防御山西之敌东出太行之险关,到了清代,鹤度岭口仍作为军事要塞设置,照样肩负着交通要充的重责,直至清末废弃。今存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过了鹤度岭一公里后,便进入了一个河沟之中,一路慢慢拔高,</p> <p class="ql-block">  再次见到一把伞南星果实!以前在大通沟首次见过。</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沟谷之路并不简单,走起来真得很累,我们走了近一小时,拔高三百余米才到达山顶垭口。</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段密林中的下坡穿行。</p> <p class="ql-block">咬牙坚持前行!</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山顶,拔高之路基本结束!但这并不是不老青山最高处,下一个山头才是主峰,我们打卡留影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路竟然越来越宽!难不成以前有车马经过?</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达了不老青山顶!</p> <p class="ql-block">  不老青山,又名白虎山,十字圪梁,主峰海拔1822米,被誉为邢台第一峰!被赞之曰:"云开世外三千界,岩依太行第一峰"。不老青山景区内的景色宜人,异峰奇秀、悬崖叠峰、气势险峻,山顶大片郁郁葱葱的林海,枝繁叶茂,水磨沟的泉水长流不息。景区内的景点有:天桥、原始森林、滴水洞、线轴崖、马岭关、明长城、放马场、射箭楼、鸡冠岭、水磨沟、百步天梯、宝石泉、顶天柱、影壁石等,还有黄龙洞、凉风洞。太行山古代五大雄关之一的马岭关即在景区内的马岭上,山上有明长城、古寨门、古栈道等多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青山何不老,为远尘俗间,穿行滴水洞,翻越马岭关,林幽神农住,梯长遥通天,顶平草卧松,寨古生云烟,奇花名不识,异草人莫辨,眼高飞鸟尽,胸阔揽群山,客来不思归,乐做凡中仙!</span></p> <p class="ql-block">  从不老青下山之路比较险竣,其实有好几条路可以下山,但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就选择了轨迹上最近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  草长石乱,路痕难觅,一不小心就走错了,下山的速度丝毫不比上山时快。</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走进了河道之内,沿着河谷乱石也可前行,但明显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地方还要攀爬。</p> <p class="ql-block">  随着轨迹的一点点偏差,我们终于意识到路可能不对!经过一番探寻,在右侧山顶终于找到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  路好走了很多!速度也加快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下坡之路后终于看见了一座房子,孤零零一座独院,已无人居住,大家习惯上地此院称为羊圈处,也许主人以前真的在此养过羊,不然也解释不通为何住到如此偏僻之地,此处临近河沟,估计水源问题不大,但海拔仍有1300多米,下山之路依然坎坷。</p><p class="ql-block"> 此羊圈处之后的道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和丽姐在队伍的最后,临近沟边听队友说要过到对岸,别顺河沟走,由于好奇心作祟,我到院子里探查了一番,耽误了几分钟时间,等我俩过到对岸以后,队友们已走远,想着自己手中有轨迹,追上他们也不是问题……</p> <p class="ql-block">  问题就出现在了轨迹之上(我用的蓝色轨迹,牛哥用的黄绿色轨迹),原来对岸竟然有两条路,我和牛哥的轨迹恰好是一人一条,到此开始分开,一个沿河沟下山(线路2),一个前往天生桥→不老青山景区下山(线路1),我俩都以为是一样的轨迹,也没有细细比对,况且我也没有路网,只知道这么一条路,丽姐还提醒我说他们是往左走了,我向左走了百余米,发现与轨迹偏差较大,就又折了回来,和丽姐朝前面这条比较明显的大路前行,以为队友们应该就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  路一开始很好走,但翻过一个山包后就很难找到路了!我才意识到肯定和队友走的不是一条路,因为牛哥有路网,肯定会选择最近的线路。看下手机正好有信号,我就给各个队友试着联系一下,遗憾的是一个没联系上,估计都没有信号,如果原路返回,没有轨迹也不敢乱走,还不如就按这条轨迹前行,下了山再联系吧!</p> <p class="ql-block">  直到到了这个塌方处,我才明白这条路为何已无人再走了,大雨造成的塌方完全毁坏了原来的道路,成了一片六七十度的斜坡,下面是万丈深渊,看似能过,实则危险万分,稍有失足便粉身碎骨……</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犹豫了!时间已17:10分,返回也是因难重重,前行又是危险重重,问问丽姐的想法(其实不应该问,在她眼里没有啥不行的,哈哈),丽姐显得胸有成竹,"过吧!我感觉能过呀!""过就过",我也下了决心,我解开了连在我俩身上的背包绳(我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个地方不可能连个绳子一起过吧。</p><p class="ql-block"> 就算轻装上阵也是非常危险,何况我们背负着重装,此处已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容不得有任何的失误,我小心翼翼的踏了上去,一手扶着上面,一手用杖尖插在脚下方稳住身体,一点一点挪动身体,所幸土坡还是比较坚硬,终于走了过去!我卸下大包,回身想保护丽姐通过,一看,丽姐已走了过来,这架势把我吓坏了!赶紧提醒慢点,随手给她拍下了这张照片,并迎了上去加以指点保护,也许这种场合下所谓的保护其实都没多大的意义,关键还要靠自己!</p><p class="ql-block"> 感谢山神护佑,我俩终于顺利通过了这个生死攸关的万险之地!</p> <p class="ql-block">  又走了百米有余,正在我对着轨迹找路时,丽姐说"这不是天生桥吗?"我定晴一看,好家伙!真的是天生桥,此时我才恍然大悟,一直以为天生桥在左边那条轨迹上(牛哥的轨迹就是左边天生桥,右边河谷),我所用轨迹并未保存天生桥的图片是造成这起意外的重要原因!前面大家一致同意不走天生桥,都选择顺河沟下山,鬼使神差之中我俩竟还是走到了"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  这架"天生桥"和鹅屋那架相比就是浓缩版,大概只有七八米长,五六米高,一段陡峭的台阶从桥下穿行而过,抬头望,在草木的掩映下,恰如飞龙腾卧,又似长虹越跨,巧夺天工之作,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  从下面的台阶处远观天生桥,又像城楼、似雄关,这才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从天生桥下来的台阶路顺沟谷而下,又陡又窄又长,有好几处也塌方过,非常难走,天色很快暗了下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沟中苦苦挣扎。山里静的可怕,我俩的水也快光光了,前路茫茫,心里难免有些慌乱!</p><p class="ql-block"> 紧张的心情加上退无可退的处境,反而使本来疲惫的身躯增添了巨大的能量,丽姐说就是走到9点也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6点10分,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打开头灯继续前行,路也好走了很多,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时山下的大路隐约可见,不老青景区范围很大,环境很野,据说还有金钱豹等猛兽出没,如有合适的场地还是尽快扎营为好!判断一下路程,估计走到景区门口也末必有水源,没水的话在哪儿扎营都一样!</p> <p class="ql-block">  临近大路时,丽姐突然指着远处的两个灯光说是像几顶帐篷,并大声呼喊"老牛!老牛"!我心里一喜,但又很快冷静了下来,感觉不大可能是队友们在此扎营,就那处塌方斜坡处,牛哥不可能带着几个队友冒险而过!难不成有其他驴友在此扎营?</p><p class="ql-block"> 直到走至灯前,才看清楚原来是一处大院门口的两个门灯,这是邢台市信都区宋家庄镇大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院内空无一人,门口安装有监控。门口的水泥路上当做营地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丽姐两个人的水加起来也不过三瓶,用一瓶简单做了点晚餐,晚上留大半瓶开水,早餐留一瓶,连续两个晚上都缺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东太行水源的稀有,此时,队友们也联系上了,他们果然是走的河谷方向,为了找我俩还耽误了不少时间,最终不得不在沟内扎营,我们互报平安!各自安好!说好明日大北沟村集合!</p><p class="ql-block"> 第三日行程:风车天路→鹤度岭明长城遗址→不老青山峰顶(十字圪梁)→羊圈处→塌方斜坡→天生桥→大北沟村经济合作社,全程20公里,累计拔高1000余米,耗时10小时。</p> <p class="ql-block">  凌晨时分,一阵小雨不期而至,因地势稍有坡度且平整,再大的雨也造不成任何困难,七点时雨停了,我们用最后一点水做了点早餐(后面就实实在在的弹尽粮绝了),刚收拾营帐时雨又下了起来,就又钻进帐内等了一会儿,等雨再次停下时,收拾营帐,披上雨衣朝景区门口前行!</p> <p class="ql-block">  合作社院内左侧墙上一排整齐的大水缸甚是好看,缸里还种了不少花草!</p> <p class="ql-block">  苍天真会作弄人!刚走不到五十米,就看到了一处水源!我赶紧上去灌了一瓶!万一后面找不到水呢……</p> <p class="ql-block">  更气人的是又走了二三十米,路边全是废弃的门面房!要在这扎营多好……</p> <p class="ql-block">  不老青山风景区大门!与想像中天差地别!原来是处连大门都懒得有的免费景区!我们还遇到一个工作人员,也是我们从昨天分开到现在遇到的唯一一个人,他说今日本来邢台市长要来参观调查的,但下雨就取消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市长真来了!见到两个背大包的野驴会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  虽然和队友们走得是两条路,但相距很近,很快就在省道上相遇了,考虑到离停车处还有20多公里,且此处又有公交车,我们决定乘公交前行!</p><p class="ql-block"> 公交刚前行几里,牛哥发现拐杖忘拿了(牛哥重装时,每次必丢东西,我都习惯了),就自己下车回去找杖去了……</p> <p class="ql-block">  公交到宋家庄镇后,我们下了车,此地离停车处还有11公里,等了半天,牛哥才姗姗来迟,听说拐杖被一傻帽给扔了!还好给唬出了位置,经于找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牛哥自己去开车,我们原地等待!一小时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这次东太行重装之行!全程共53公里,历时四天三夜,最高海拔1798米,累计拔高2742米, 我们用双脚在东太行大山之中画出了一个大大的"C"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巍峨险峻,风景秀美的东太行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四天三夜的徒步之旅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感谢风雨与共,并肩而行的六名队友!感谢山神、天神的一路护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