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阔别五十六年的关家村

<p class="ql-block">1968年从沈阳39中学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报名去了盘锦兴隆台关家村下乡锻炼,知青生涯从18岁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盘锦还没有油田,只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全是盐碱地,只能种少量的水稻粮食产物,没有公路,知青住的是泥房子,门前道路泥泞,出门离不开水胶鞋,吃水没有井,在知青点房后挖了个大坑,就吃这大坑里面的积水!条件非常艰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乡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种水稻,修路,割芦苇。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后陆续有同学被油田抽调到石油单位当工人了,我是幸运者第一批被抽调走了,那时觉得我为祖国献石油多么荣耀!从此终身又献给了石油事业!</p><p class="ql-block"> 退休多年后故地重游,虽然完全不是过去的模样了,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心情的激动!</p> <p class="ql-block">进到村口看到立的关家村标志,赶快拍照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关家村,,我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人生的路从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正直十一国庆期间,关家村党群政务中心挂起鲜艳的国旗🇨🇳,敞开大门,我进去转了一圈,这干净整洁的小院无一人 。</p> <p class="ql-block">院里鲜花盛开,鲜艳夺目。此时此刻心又回到五十六前,那时破烂不堪无法与现在比</p> <p class="ql-block">盘锦油田开采以来到处是抽油机屹立,不停的磕头抽油工作,这里从农村变成了富庶一方的石油工业重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乡间新铺的柏油马路驱车来到关家村牌楼,先在牌楼下留念</p> <p class="ql-block">村里静静的,由于开采油气,以前村里的人都动迁到了城里,这里一排排崭新的瓦房,太阳能发电,院里花花草草园田蔬菜,到处都绿油油的,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村前就是油田的抽油机</p> <p class="ql-block">正在寻找有没有当年熟悉的村民,从一家院落走出两位村民,他们是临近村的居民,我同他们打听了过去老生产队长和一些老乡,提起来都认识,但是大多都已经过世,他们的后代还有的在这里或是村里卫生院等地方工作。打听到过去的老人还想起与他们一起共事的难忘情节。</p> <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暖暖的夕阳下我们的青春也如这夕阳一样慢慢落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往前再走走就是当年青年点的驻地了,但是这里啥都没有了,只是大坑和鱼塘,养鱼的老乡敞开院门屋门不知干什么去了,进屋喊了几声也无人应声,知道这村里是不止夜不闭户,连白天也上开放式的,真想碰到个熟人,走出鱼塘看到对面有处房子晒了许多苞米于是走过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在我们离开关家村后从山东移民过来的村民,他在这里生活也已经三十多年了,他向我介绍着这些年这里的环境,土地,人文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小猫友好的在我脚下转来转去,好像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乡</p> <p class="ql-block">聊着聊着夕阳就要落山了,老乡对我们能够想念着这块土地感到人间的情谊,大地的亲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没有见到过去的老乡,但是住这里的人那种深深恋着这块土地的深情已经让我感受到了</p> <p class="ql-block">夕阳染红了半边天,也照耀着老农丰收的金灿灿的玉米,温暖着关家村这块土地</p> <p class="ql-block">我恋恋不舍的离开关家村,向盘锦兴隆台驶去</p> <p class="ql-block">今晚住在盘锦,这座充满生机,到处高楼大厦的新型城市</p> <p class="ql-block">记叙走过的路,张志新,2024年10月五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