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天之骄子、国之栋梁(三)

夏日雨荷

<p class="ql-block"> 蔡政亭</p><p class="ql-block">5、唐绍仪12岁入选留美学童,肄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分配到海关,筹建朝鲜海关,回国后后任天津海关道台(即关长),奉天巡抚;他曾任袁世凯秘书。南北议和时袁世凯任民国总统,唐绍仪被任命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但与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袁世凯政见不合,无法合作,在总理任上不到3个月便辞职而去,后任国民政府高级顾问。1901年,山东大学堂(即山东大学的前身)成立,唐绍仪被任命为首任校长。唐绍仪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之一,还曾任北洋大学即今天津大学校长。卸任后,唐绍仪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任中山县县长。</p><p class="ql-block">他自幼远离故土,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1910年前后,他在家乡修建了一座私人花园别墅,取名共乐园,后来把它赠送给了家乡人民。唐绍仪才华盖世,声望极高,生逢乱世,为各方政治势力所争夺。不幸的是,1938年被暗杀于上海。</p><p class="ql-block">6、梁如浩13岁入选留美幼童,就读于新泽西州史蒂文理工学院,只读了一年便被召回国。回国后与唐绍仪一起筹建朝鲜海关,曾任驻朝鲜商务大臣袁世凯的幕僚,甲午海战起,被调回国,担任关内铁路运输处处长,后升任北京铁路总办。曾受清廷委派,为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关外铁路的大员,后被任命为外交部右丞(相当于今部长助理)。梁浩如还曾任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总督即校长,后任天津海关道台及上海海关道台。梁如浩的功迹之一,是举荐了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被清廷任命,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梁如浩的儿子娶了唐绍仪的女儿,童年的小伙伴长大以后成了儿女亲家。</p><p class="ql-block">7、欧阳庚亦名欧阳赓,毕业于耶鲁大学雪非尔德理工学院并获学士学位,终生服务于外交界。先后任中国驻旧金山的副总领事、驻温哥华领事、驻巴拿马总领事、驻雅加达总领事、中国驻英国公使馆一等秘书。任职期间做了很多护侨工作。他的家乡在今天的广东省中山市大岭村,村中有一条著名的小街,曾出过4名驻外领事(皆为欧阳庚同族兄弟),被当地人称为 "领事街"。欧阳庚与孙中山同乡,是旧识。孙中山遭到清廷追捕,逃往美国,到达檀香山时,不被允许登岸,危急时刻求助于欧阳庚,欧阳庚冒险为他担保,并把自己的表兄弟寥仲凯介绍给中山先生,孙寥遂成为终生的革命战友。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欧阳庚并不以此居功争宠,淡然处之。</p><p class="ql-block">8、温秉忠11岁留美,就读于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回国后担任两江总督端方的幕僚,受到慈禧太后青睐,官至二品。他与江宁提学陈伯陶一起创办了暨南学堂即暨南大学的前身。他是宋氏三姐妹的姨父,1907年,他奉命赴美考察教育,把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带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女学生留美的肇始,在中国教育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9、周寿臣出生于香港,13岁入选留美学童,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曾协助袁世凯管驻朝鲜事务,被清政府任命为牛庄(即今辽宁营口市)道台,参与了兴办铁路、成立轮船招商局的工作。晚年定居香港,筹建了东亚银行,先后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港中华百货公司及香港电话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周寿臣精通奥语、国语及英语,受到港英政府青睐,被委任为立法局、市政局议员。曾被英园室册封为爵士,并在 1926年视任命为港英政府权力核心–议政局的议员。周寿臣性温和,纵横捭阖、巧妙周旋于民国政府和港英政府之间,是有名的太平绅士,为香港同胞做了许多好事,人称寿伯。</p><p class="ql-block">10、张康仁他是留美幼童中惟一的律师。当年在耶鲁大学读大二时被召回国,但不被重用,分配的工作也与法律无关。在兄长的帮助下又回到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完了法科。在美国排华政策之下,成为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非常不易,因此被清廷赐 "法科进士” 衔。</p><p class="ql-block">11、詹天佑詹天佑11岁留美,与欧阳庚是留美幼童中仅有的两位大学毕业且获学士学位者。詹天佑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作为中国首位著名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独立设计和建造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完工后,又筹建沪嘉、潮汕、奥汉铁路等,功勋卓著。1913年起,历任交通部铁路工程技术委员、技术总监等。1919年奉命参加协约国西北利亚铁路监管委员会,任中国代表团技术总监。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华英名词汇》等。詹天佑先后当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员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员,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美誉。</p><p class="ql-block">12、蔡绍基13岁留美,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归国后任大北电报局译员、上海海关译员,后随袁世凯赴朝鲜,充任袁之幕府。经袁世凯、盛宣怀推荐,任清政府山海关监督,是北洋大学(即今天津大学)创始人之一,被任命为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3、吴应科14岁留美,肄业于新泽西州瑞斯勒工学院。回国后被分至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后调北洋舰队,参加了中日黄海大海战,升正五品官衔,赏顶戴花翎。退役后任北京电报局总办。民国时任黎元洪总统顾问及海军副司令等职,授将军衔,退职后居北京。</p><p class="ql-block">14、吴仰曾11岁入选留美学童,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矿冶学院,回国后分配至开平煤矿任工程师。1886年赴英国学习采矿工程,毕业于伦敦皇家矿冶学院。回国后在南京、浙江、直隶等地从事矿冶工作,任总工程师。清末任欧美归国留学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学博士,充学部顾问。民国时曾任驻墨西哥、西班牙、瑞典等国矿物采办总督,晚年任开滦煤矿顾问,被誉为中国矿业事业的开拓者,退休后居北平。</p><p class="ql-block">15、吴仲贤13岁留美,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曾任驻朝鲜领事、驻日本横滨总领事,驻墨西哥代办等职,后任北洋水师军械局总办。曾被清廷授同知衔,赏顶戴花翎。民国时曾在内阁任职,被外交部委任驻湖北特派员,后任侨务局总裁。曾两次荣获民国政府授予的二等嘉禾奖。晚年居住山东。</p><p class="ql-block">16、梁诚12岁留美,毕业于多佛菲利普学院,是清末杰出外交家。1903-1908年,以三品卿衔任大清国驻美公使,曾为争回庚子赔款的退款1500万美元发挥了重要作用。退款的一部分作为教育经费,重启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大门,梅贻琦、蔡元培、胡适、李四光、赵元任等是其中的首批受益者。退回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筹建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在筹建过程中,梁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国成立后,他联合驻英公使刘玉麟致电清政府,敦促帝室及政府赞成和支持共和。</p><p class="ql-block">17、唐国安14岁入选留美幼童,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是清末杰出教育家、外交家。回国后任 "游美学务处“ 及 "游美学生监督处“ 总负责人,为选送青少年赴美留学并照护留学生的学习生洁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唐国安为清华学堂即清华大学创办人之一,1912年初任清华学堂正监督,同年10月,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唐国安出任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8、容尚谦他是容闳的侄儿,10岁入选留美幼童,赴美学习采矿专业。回国后先分配至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习,后调往扬武后旗舰受训,参加了马尾中法海战,因鱼雷受重撞,不得不潜海逃生,游至岸边,被渔民救起,幸免于难。战后晋升为环泰舰舰长,又率舰参加了甲午中日黄海大战,两次海战有功,被清廷授五品海军军官。退伍后出任航运公司经理,及京奉铁路交通总经理。著有《创办中国出洋局及官学生之经历》等,1954年病逝于上海。</p><p class="ql-block">19、杨兆楠、薛有福、黄季良、邝咏钟、陈金揆、沈寿昌、黄祖莲7名留美幼童回国后,分配到北洋水师,后来在甲午中日海战及马尾中法海战中为国捐躯,是值得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烈士。</p><p class="ql-block">20、邝荣光10岁入选留美学童,就读于伊斯顿拉法叶学院矿冶系,是留美幼童中年龄最小却又最长寿的一位。邝荣光回国后分配到开栾煤矿,是我国第一代采矿工程师和矿冶工程师,参与了多个煤矿的探测和建矿工作,他还绘制了《直隶省地质图》和《直隶省矿物图》,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地质勘探专业的学生,为中国采矿和冶炼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邝荣光1965年去世,享年103岁。再翻开这一百多年前的黑白照片时发现,这群国之栋梁、天之骄子,在用一生践行着他们的承诺:“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留美幼童,既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赤子之心从未改变。现在,出洋留学司空见惯,海归们学到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幸莫大焉。</p><p class="ql-block">学童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事。留美幼童吃了第一只螃蟹,是中国走向世界,实现 "教育强国" 计划的开端。他们开创了中国官派赴美留学的先河,是实践 "西学东渐” 的先驱。他们不应该也不会被忘记。(完)</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