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公园内的祈年殿拔地而起,矗立于丹陛桥北端。祈年殿高达38.2米,采用下坛上屋的独特设计,为三层圆形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其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辉煌,尽显皇家风范。殿身圆形象征天圆,蓝色琉璃瓦映衬蓝天,寓意深远。整个建筑由31.8米的大殿和6.3米高的汉白玉圆台底座组成,底座四周饰以精美的汉白玉石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祈年殿在明清两代是皇帝祈谷祭天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三层重檐设计,逐层向上收缩成伞状,结构精巧,无需大梁长檩,亦不见一颗铁钉。殿内排列着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撑着殿顶的重量,象征古人用以判断季节的二十八星宿。其中四根龙井柱象征四季,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十二根檐柱则象征一天中的十二时辰。金柱与檐柱共计二十四根,寓意二十四节气,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对农业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祈年殿不仅是祭祀天地之所,更是祈祷农业丰收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这座殿堂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已达花甲之年(六十岁),感到力不从心,特辟此门,以减少皇帝行走之劳,称“花甲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祈年殿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檀及铁钉,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祈年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门,该建筑系明初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