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到吃豆腐脑,脑海里就浮出了乾县豆腐脑。乾县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感觉。95 年第一次去乾县,先到乾县汽车站旁边简陋的市场里吃豆腐脑和酱辣子夹馍,第一次吃乾县豆腐脑,感觉比之前吃的豆腐脑,无论从色泽还是口感上更能抓住我的味蕾。豆腐脑是在一个扁平圆铜薄片上焊接一个九十度的纤细铁把柄做成的铁勺,老板左手端碗,右手拿勺,在装满豆腐脑的保温锅里舀出来盛在碗里。浇上现熬的醋汁、蒜、盐、辣椒油等佐料。从外形上看就抓住了我贪婪的眼,尤其是恰到好处醋香味,对于从小爱吃醋的我来说就更加有诱惑力了。用小勺子挖一口送到嘴里,豆腐脑丝滑劲道和调料的香味,在口中有层次的蔓延开去,舌尖感受到甜、辣、咸、舌根感受到微苦、舌的两侧感受到酸 、咸,慢慢咀嚼,让豆腐脑在口腔里跳动着,酸甜苦辣咸在口中重叠着、碰撞着,产生绝味的香。吃一口豆腐脑,咬一口夹着酱辣子的锅盔牙子,简直是口齿留香。这种味道是我以前所没有品味过的。于是大口朵颐连吃了三碗豆腐脑。从此后大多时候只吃乾县豆腐脑,其他味道的豆腐脑少有触及。每次到乾县,一定是要吃口豆腐脑。也就记住了乾县四宝“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还有特制的酱辣子、豆面煳。</p><p class="ql-block"> 国庆后,趁着换休有闲暇就约着发小一起出去转转。上了高速毛哥说他没有去过乾县、没去过乾陵,没看过无字碑,更没在乾县吃过乾县豆腐脑。为了那一口豆腐脑,我们改变行程导航乾陵。到了乾县车站,发现那里已经大为改观了。车站两边街道上有很多家豆腐脑店。我们先找了一家食客较多的张家豆腐脑。每人先吃了一碗豆腐脑,感觉味道还可以酸甜苦辣咸比较均匀醇厚。夹了一个菜馍,就着豆腐脑吃,感觉不过瘾又各加了一碗。付完账走到隔壁店面,买了锅盔、挂面、酱辣子等,顺口问了句“这里那家豆腐脑好吃”?感觉刚才的豆腐脑,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老板娘说前面的苟八豆腐脑比较好吃。我们按着老板娘的指引到苟八豆腐脑店里,每人要了一碗豆腐脑。一口下去,感觉醋味比较出头,是我喜欢的味道。饭后和老板闲谈,为什么店名叫苟八豆腐脑?老板说苟八豆腐脑就是旬邑人开的旬邑豆腐脑店。以前人没有文化 ,秀才认字认半个。把旬邑两字认成苟巴,幽默的旬邑人就将错就错把店名改为苟八豆腐脑。原来旬邑人在乾县卖的豆腐脑最好吃😋是否也说明了一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和发小恍然大悟,双目对视,转而哈哈大笑起来。怪不得外地的人把我们的“鄠邑区”念成“鄂巴区”了。有时还调侃的说我们是“鄂巴”的。接下来聊到乾县名字的来历。是有先有乾陵还是先有乾县?</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乾县在黄帝时期称为好畤,是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始置好畤县,北魏时改好畤为漠西县,隋朝改为上宜县,唐朝再置好畤县。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因唐高宗李治葬于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名为奉天县,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784年)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置乾州。民国二年(1913年)撤乾州,改设乾县。</p><p class="ql-block"> 一顿饭吃来也算是采风吧。</p> <p class="ql-block">苟八豆腐脑是旬邑人开的。</p> <p class="ql-block">张家豆腐脑</p> <p class="ql-block">菜夹馍</p> <p class="ql-block">苟八豆腐脑</p> <p class="ql-block"> 吃完豆腐脑 我们开车到达乾陵景区游客中心。乾陵的游客中心变化很大。以前可以把车直接开到东停车场 然后步行登山。现在景区统一管理,将乾县周边的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乾陵等景点连成一片,统一坐景区的旅游大巴上下。先把车停到游客中心门口的停车场,再从游客中心进入大厅购票,乘坐旅游大巴按照路线参观。</p><p class="ql-block"> 进入乘车点,步行可以看到就唐朝皇帝以及武则天的生平记录,她自创的文字。这里有我们特别熟悉的,她自己名字里那个日月当空照的“曌”。先参观的永泰公主和一德太子墓,据导游讲,唐朝的皇帝陵寝除了乾陵幸免于难外,其他的都被盗挖了。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是斜坡式墓葬。斜坡的壁龛陈列这陪葬品。大都是仿制的吧。墓道深暗斜长,感到丝丝的寒意。不由感叹,皇家子孙未百岁,生前富贵身后灰,功名利禄随风逝,我且逍遥踏马回。</p><p class="ql-block"> 从乾陵的东停车场进入乾陵长长的神道。拾阶而上 ,可以看到乾陵的壮观气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道两侧的精美的石雕飞马,雄首昂立,目视前方像是乾陵的侦察兵,随时伺机而动。走过飞马,继续拾阶而上可以看到神道两侧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石刻鸵鸟,接下来就是五对牧马人牵着五对高大石马和十个持剑翁仲分立在神道的两侧。再上面就是阙楼,进入阙楼的右侧 就可以看到武则天的无字碑。由于是国庆后,顾客寥寥,可以近距离的仔细观赏无字碑。碑上有字但都是唐后的达官贵人游览后,请人在墓碑上镌刻的某某人到此一游之类内容的文字。虽然经过岁月的侵蚀,仍有少量的文字 可以清晰地看到。武则天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死后能还政于唐,则天大圣皇后”,死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并立无字碑。足见武则天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 后人崔融评价武氏,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也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p><p class="ql-block">我言《无字碑》</p><p class="ql-block">绝代风华武则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政启开元宏贞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芳流剑阁九州治,无字碑上任世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过无字碑就到了六十一尊无头藩臣石像前,石像整齐的排列在神道的两侧。石像的头是被后世破坏了。每个石像的背后都刻着每个藩臣的国家和自己名字。这足以印证大唐荣耀和威仪了!再走上去就可以看到清朝陕西巡抚使毕沅和当代郭沫若书写的乾陵墓碑。走过墓碑再往前上走就了以山为陵的陵墓前了。可以沿着小道爬到山顶,由于墓葬没有被开挖,在山中部可以看到当年被发现的墓道口,用铁条将石头锁住灌以铁浆以防被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陕西来旅游看什么,有个形象描述,来到陕西只看两个人就能抓住人的好奇心了,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人叫秦始皇和女人叫武则天。细细想来这个确实如此!两个千古一帝长眠于此,他们的丰功伟绩,的确可以作为推介陕西的文化使者。历经千年还在为宣传推介陕西做贡献。继续造福着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个由豆腐脑引起的行走在欢愉的回程中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乾陵翼马</p> <p class="ql-block">神道仰望乾陵</p> <p class="ql-block">名人碑刻</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造的字</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务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