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常州二中---千年府学、百年学府,我在这里读了五年书,是学校五年一贯制试点的第二届学生,接受了完整的中等教育。</p> <p class="ql-block">右二是1961年刚进二中时的我。初中时我在1班。我们班级是由局前街小学4个俄语班的同学组成。我在小学里一直是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进了初中,班里曾当过班长、少先队中队长和大队委员的有十几个人。所以,我在初一时只当了数学科代表。</p> <p class="ql-block">初一年级的学生成绩报告单的纸质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时候国家困难时期就只有这种纸。从报告单上看,我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评为三好学生、好队员。可是老师的评语一针见血,指出了我的许多缺点,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等等。</p><p class="ql-block">初二时我当了副班长,初三时当了班长,我还被评为校优秀共青团员。进入高中,我先后担任过班长、团支部委员、校学生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后排右四是我,中排右一是金汉珣,整个初三年级六个班就我们两个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后来进入高中,我们同班了,都在高二(2)班。</p><p class="ql-block">我爱好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在1972年我下乡种田4年后,镇江地区体育教师培训班招生考试时,我100米还跑出了12秒9的好成绩,早早地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p> 校运动会上百米冲刺 <p class="ql-block">参加省运会的常州市中学生田径代表队,后排中是我</p> <p class="ql-block">我曾参加1965年江苏省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高中男子组400米跑第三名和1500米跑第六名。</p> <p class="ql-block"> 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我们高中阶段唯一的暑假,我一直住在省常中,参加常州市中学生田径队的集训备战省运会。开学后一个月就到南京参加省运会。耽搁了十天的课业。回来一个星期就是期中考试。我的成绩跌出了班级前十。</p><p class="ql-block">我在学校读书时,得到老师们的厚爱。初二的班主任钱惠君老师提拔我当了班干部,初三时的班主任汤锁根老师放手让我开展工作。我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学校文艺汇演我组织同学自编自导排演节目,我还抓同学的学习,例如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背书,我会要求同学背给组长,组长背给科代表。俄语单词竞赛我会组织全班同学默写。我还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所以有些同学称我为“半个班主任”。我们初三(1)班工作在年级里都是名列前茅。校运动会总分一直保持第一。学习成绩也很突出。进入高中后的高二(2)班是由初中三个班的同学组成,45人中,初三(1)班占了20人。</p><p class="ql-block"> 在二中读书时的我最欣赏的名句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真的相信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会在星期天到学校去,偷偷的把坏了的门窗修好;我会在上学的路上帮着运输工推车;我会在参加大运动量训练时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我会为生病的同学补课;我会真诚的和同学谈心,希望他们进步;我会因为自己的一点错误思想和行动而反省;我会为坚持真理而固执己见,哪怕是班主任老师......</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1965年全国学习王杰运动中,发表在常州日报上的图片新闻。就是在我们高二(2)班摆拍的,左一是我。那天突然来通知,说常州日报记者来采访了。课也不上了,连忙把教室后面的墙报擦了,重新安排配合主题的内容。</p><p class="ql-block">那时学校的共青团组织活动正规而严肃,我们在过组织生活时都要做批评和自我批评。我记得有一次,在团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上,我被人批评为“自私、有个人主义思想”。事情是这样的:我的椅子坏了,一坐上去就吱吱响,把我的裤子还扎破了。有一次外校老师到我们班听课,到外班去借了几张椅子,我乘机换了一张,就遭到了同学的批评。</p><p class="ql-block">我的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得益于俄语老师周醒亚的指点,他叫我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多听听中央台的广播。校团委副书记吴志兴老师、吴勖荣校长都很关心我,经常和我谈心、指点我进步。吴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负责五年一贯制的试点。他能叫出我们这届同学一半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吴志兴老师是学校的青年体育老师,共产党员,校团委副书记,后来调任共青团常州市委学少部部长。他和吴校长都特别关心我的成长,经常会和我谈心,了解我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支持和帮助我,鼓励我积极上进。</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二中70周年校庆时吴校长与我和李敏敏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吴校长和他的学生们合影。后排左二是我。后排左一是朱亚平、后排右一是潘克勤,前排左一是李敏敏,他们都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俄语考试,我早早就完成了答卷。坐在那里发呆。监考老师是高一的俄语老师刘祖金,他走到我旁边,在我的卷子上用手点了点。我一看,发现一个字母写错了,立即纠正过来。</p><p class="ql-block">讲起文化课的学习,用现在的话语说我就是学霸。但我们66届高二(2)班的学霸岂止十个?所以任课老师才敢说我们班高考能有半打人考进清华北大。</p> <p class="ql-block">2018年筹备66届高中同学毕业离校50周年时,我们高二(2)的班长马晓鹏从班主任汤老师那儿得到一份资料,是汤老师当时记载的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用于指导我们填写高考志愿的。在那份资料上,语数外三门主课除了考试分数,任课老师对学生都有学业水平的等级评定,分上、中、下。当时老师的评价都客观而且准确。总体学业成绩等第被评为“上”的共10人,除3人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参加1977年的高考,其他人都进大学继续深造了,后来的专业技术职称2人正高、5人副高,事业发展都很好。那时二中老师的师资水平确实高,评价方式好、准确。</p><p class="ql-block">在二中90周年校庆时编写的校志上,任教四个毕业班的两位数学老师在回忆文章中举例提到十二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情况,如数家珍,其中有九位是我们高二(2班的。他们是孙达人、李敏敏、高丰安(误为高峰安)、陈燕如、王德民、胡齐成、姚晓梅(误为姚小梅)、闵近娟(误为关近娟)、徐藕午(误为徐熙午)。</p> <p class="ql-block">在几十年后,被老师提名举例的同学看到文章才发现自己在中学读书时竟然有这等“高光时刻”:孙达人一个题目竟然有十五种解法;李敏敏在中学读书时就在数学期刊上发表文章;高丰安能运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探求一般规律;徐藕午也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姚晓梅、闵近娟更是不迷信书本,发现参考书上的错误。</p><p class="ql-block">在母校庆祝建校100周年之际,回忆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二中,教我如何不想她。</p><p class="ql-block">二中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厚重文化底蕴、老师的谆谆教导为我奠定了人生道路上扎实的基础。母校弦歌不辍,学子芳华待灼。我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始终像我的老师培养我那样培养我的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