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谜题 17 你对自己的了解:自我

阿吴

<p class="ql-block">根据威廉詹姆斯的观点,自我包括客体—我自我认识的对象和主体我—进行认识的神秘实体。心理学对客体我的了解远远多于主体我。</p><p class="ql-block">一些跨文化的分析判断,自我的观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另一些研究对比了不同文化定义自我的方式,例如自我尊重和自我决定方面。</p><p class="ql-block">就客体我而言,自我构成了我们知道的或者认为我们知道的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一切,包括陈述性自我知识和程序性自我知识。</p><p class="ql-block">陈述性自我包括自尊,即一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看法。自尊过低或过高都会引发问题,这是因为根据利里的社会计量理论,它可以作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有效标志。</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的一些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自己心理特征的广泛认识存在于被称为自我图示的结构中,自我图示可以通过s数据,或者b数据进行评定。</p><p class="ql-block">关于脑损伤个体的案例研究显示,一个人对自我和人格的知觉仍然可以完好无损,即使是创造它的特定记忆都消失。</p><p class="ql-block">记忆的一种好方法就是考虑所记内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记忆的这种效应被称作是自我关联效应。</p><p class="ql-block">你对自己能力的看法——你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你要将要做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会导致抑郁,真实自我和应该自我的差异会导致焦虑。</p><p class="ql-block">现实准确性模型(RAM)可以用来解释自我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在相关,觉察和利用阶段。</p><p class="ql-block">程序性自我的各方面并不总是能够被意识到,但是他们仍会通过固有的思维感觉以及和他人相联系的方式驱动行为。</p><p class="ql-block">一个关于程序性自我的理论是关系自我的概念,即一个人和不同种类的人互动的习惯方式。</p><p class="ql-block">内隐自我(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我们可能意识不到的概念)是可以测量的。</p><p class="ql-block">有时自我意识也可能无意识的起作用,一些高自我意识的人特别容易受到一些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潜在的与自我有关,但是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影响。内隐的害羞比我们能意识到的害羞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p><p class="ql-block">像其他的程序性知识一样,程序性自我(或者是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和反馈才能慢慢的改变。</p><p class="ql-block">很多理论家认为个体拥有变化的甚至是多重的自我。对自我稳定不变的知觉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社会学习理论家艾伯特.班杜拉指出,多重自我的观点会引发哲学问题。</p><p class="ql-block">内部观察者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主体我,似乎是跨情境并贯穿一生都保持不变的自我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