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藏书阁”

周公

<p class="ql-block">小小“藏书阁”</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的房子是一排土坯平房,依山势坐西朝东。白灰粉墙,青瓦覆顶,横向正房三间,靠北边儿折东向两间,设置灶屋和猪圈。正房中间是堂屋,面向堂门右边是父母的卧室,左边是祖父母的卧室,两间卧室各多加一小床,算是孩子们的床铺。祖父母去世后,那间卧室就成了孩子们的卧室。</p><p class="ql-block"> 我要说的正是这间卧室的阁楼。说是阁楼,高大上了一点儿。建房之初,两壁横插着几根粗粗的木棒,拉扯固定着墙壁。房屋建成后,在棒子上面铺上木板和笆箦,就成了一座简易的阁楼。怎样的简易呢?笆箦,薄木板,不能承重;高度不够,人一直起腰,头就触到了房顶;没有固定的楼梯,上下得搬一把木梯子……不能做一个卧室雅间,只好堆放一些杂物。时间一久,就落满了灰尘。</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却是我家的“藏书阁“,是我真正开启知识大门的地方。父亲有点儿文化,喜欢读书,子女们受其影响,也爱读书,并从中获益。我记事起,几个大的姐姐已经念完书,考学离家。她们所念过的课本,父亲从来不卖掉换钱,更不会用来烧火做饭,他觉得有辱斯文,就全部存放在楼上。十几年来,旧书几乎堆满了整间阁楼。</p><p class="ql-block"> 幼年的我,刚刚能认识几个字,就为那些书本着迷。我搬来楼梯,悄悄地爬上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书的世界,杂乱无章,尘灰满地,一股油墨间杂霉味直冲鼻孔……我钻进书堆里,小心地搜拣着:旧课本种类繁多,语数外政史地都有;时间延续很长,八零,七零甚至六零年代都有。对了,我还找到一本民国字典(1936年版),竟是父亲小时候用过的,上面全是繁体字。书本时代印记很明显,发黄的书页上,伟人语录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数理化和外语书籍,我根本看不懂,我只对语文政史地书籍感兴趣,尤其是历史书。我吃力地摞起一叠书,垫在屁股底下当凳子。我翻到一本高中的历史教材,轻轻地吹去灰尘,借着亮瓦投下的微弱光亮,一页一页地翻开去……姐姐们读书确实是用功的,书上的勾画圈点,笔记都是密密麻麻,我打心眼里佩服。历史真有趣!我第一从中了解到古代的王朝更替,历代的帝王将相,特别是他们的丰功伟绩,特别让我着迷,原来历史竟如此精彩,读起来一点儿不枯燥。 我贪婪地翻着,完全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以至于妈妈叫我吃饭,到处找不到人……。</p><p class="ql-block"> 藏书的阁楼,相伴我走过清苦的童年,而那些旧书,却让我童年生活很充实。书本真让我大开眼界,语文历史地理,我都很感兴趣,就像蜜蜂吮吸花蜜一般,我也如饥似渴的阅读这些有趣的文字。从那时起,我爱上了读书,也从中知道了许多我未知的东西。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保留着闲时看书的习惯,这也许就是那小小“藏书阁”留给我的“后遗症”吧!</p><p class="ql-block"> 那布满灰尘的“藏书阁”,发黄的旧书堆里,一个小男孩儿津津有味地捧着书本……那一幕一幕,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2024.5.6下午</p><p class="ql-block"> 于江南云水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