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群,位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内,文澜阁建筑特色为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形式,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外观二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主馆右侧小门进入文澜阁,这里绿草茵茵,眼前一片江南庭园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 》而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七大官府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仅存的一阁。其所存《四库全书》编撰于18世纪,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存文澜阁及其建筑院落为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的小型园林式院落。该阁是我国唯一保持着书,阁共存的清代皇家敕建《四库全书》藏书楼,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藏书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是西湖景观拥有 丰厚文化内涵的物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光绪御碑,位于文澜阁主楼东侧的小亭内,亭内立有一块巨大的青石碑,碑正面刻有光绪帝亲题“文澜阁”三个字,碑背面刻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秋,谭钟麟调任浙江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时奏请的匾额。此碑文由乾隆撰,谭钟麟正书,为清光绪时期拓本。</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建文澜阁,用于珍藏《四库全书》。文澜阁是清代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全国七大书阁之一。《四库全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夏起陆续运抵杭,交藏文澜阁。后历经战乱,文澜阁藏书大量散失,但在杭州乡贤丁申、丁丙兄弟等人的努力下,得以部分抢救和补抄,最终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太乙分青室是位于文澜阁东面的一个古建筑。是在清代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文澜阁时添建,原本是古代士子抄阅、憩息 之处。它在1974年毁于一场大火,现存建筑是200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前的太湖石峰“仙人峰”,是石山中的点睛之笔。它立于水中央,池水四周假山环布,石山上有着曲径通幽的岩洞,游客可以在石山内穿行,既可游览看展,也可赏景休憩。</p> <p class="ql-block">御座房是皇帝休憩以及召对臣工、引见庶僚的地方。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光绪七年(1881)在原址重建,现存建筑为光绪时期的建筑遗存。此建筑有多种称谓。乾隆时期称“起座“大厅”,光绪时期称“平厅”,民国之后,又称“王阳明祠”。浙江省博物馆根据馆藏乾隆时期《文澜阁平面图》所示,改称为“御座房</p> <p class="ql-block">屋顶上牌匾“文澜阁”三字有满文和汉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园内连廊雅致,湖中有不少鸭子自由地穿梭于碧波间, 激起阵阵水花, 好似舞动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4年9月24日,整理编辑于2024年10月13日,部分文字源于博物馆相关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