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画.《乡愁的背影》

云一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视线总是忙忙碌碌,审度着物我之间的关系。观看先于语言,却从未被语言解释清楚过。幸亏有一种艺术观看,它所产生的艺术叙事,补助了语言的缺陷。它不借助语言,而是凭借线条与色块的恩典,形象而有高度地拓展了观看。</p><p class="ql-block">艺术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的高度,借助思想的羽翅,一双艺术之眼凌空了,俯瞰故土,满眼背影。</p><p class="ql-block">黛瓦匍匐,拥拱着蹒跚的屋脊,那是江南老宅的背影。如苍老的鲫鱼背,节奏排挤鱼贯;如水乡里的老牙口,敲打着迟缓的乡调,感叹着故园青梦的旋律,悠悠错落在素女墙翘望的期盼中。</p><p class="ql-block">房子的背影是屋脊,是一座房屋的脊梁。脊梁挺着背影的力量,呵护着胸膛下蜗居的主人。苍天动容,飘来江南的冬季,细雨夹着花飞雪,落在青石上如泣如诉。</p><p class="ql-block">屋脊的背影在画面上铺天盖地,留下那条狭长的青石小路,给另一个背影行走,白衣青裤是她的礼服,在黛瓦白墙间庄严地巡礼,宣谕她恪守着青白为家的祖训。乡居的色调,在中国,唯有青白,除却青白,其余色彩难以言喻。左臂挽着一个菜篮,右手落寞,依托胸前,握着一把黑伞,稍许遮挡着雨雪,脚步却在艰难中欢愉。</p><p class="ql-block">不用说这是一位母亲的背影了,身后的木门里,是她满满的爱。前方是村口,村口每天都有母亲的甜蜜与希望,那里可以用鸡蛋换来盐和糖,也可以等待归来的好儿郎。</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背影是一种融化的力量,雪花打在她的背影上融化了。融化需要温暖,一种爱的温度,这一切都在那背影里,她能融化世间所有的尖锐。</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在色彩缤纷中找寻、在线条上打拼,忙碌了大半辈子,疲惫的他终于在苍老拥挤的屋脊下,在狭窄的巷间找到了母亲的背影,找到了融化的力量。&nbsp;</p><p class="ql-block">岁月磨损了他的任何尖锐,他的观看才因此醒悟而柔软,他看到那一座座屋脊,都是母亲的背影;一一座屋宇都是一个家,一家之主是母亲胸怀的背影,是天地间大爱的背影,充盈宇宙。&nbsp;</p><p class="ql-block">于是,他在青砖上一丝不苟的描画,屋脊坡上的小天窗清晰可见,那是给天空传递亲伦之爱的小窗口。还有那素女墙,墙体再老,画家也要为它的背影昂起飞檐,给乡居的父老和风雪游子一个温暖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背影,那是一种融化的力量。不热烈,不燥人,淡淡的,谦谨的,润物细无声地沁浸过来,没有一番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你怎能去看母亲的背影,故土的背影。唉,蹒跚的老房啊蹒跚的爹娘,不为人父母,怎知背影的大爱无量?</p><p class="ql-block">于是,画家在天地间画满屋宇的背影,母亲的背影,则在那个风中吹雨雪的清晨,走向村口。她的前方,水墨淡远处,透明而隐约着又一个雨伞的背影,那背影下依旧是一个温情的诗意。</p><p class="ql-block">文章写到这里,正是昂山素季补领诺贝尔和平奖之际。想到她其实也是一位母亲,是母亲都有一种融化的力量,用爱的温度融化了缅甸,融化了这世间的所有尖锐。</p><p class="ql-block">原来心灵的乡愁是爱。</p><p class="ql-block"> 摘录《青花里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