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之声,影视金曲】《音乐之声》《哆唻咪》

过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名:过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774244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到这期征文的题目,我的脑海中就立刻响起了一首熟悉的旋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读书先学ABC,</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唱歌先学哆唻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哆,一只小母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唻,金色太阳的一缕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咪,我自己叫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发,一条长长的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嗦,穿针引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啦,嗦之后的音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嚏,果酱面包的配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你已懂音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你可以唱任何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哆唻咪》是1965年美国好莱坞音乐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之一,其十几首歌曲都相当好听,且不乏脍炙人口的《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但是最广为流传的一定是这一曲化平凡为神奇的《哆唻咪》。尤其是在阿尔卑斯山上野炊这一段情节,或许因为这里就是莫扎特的故乡,玛丽亚好像是莫扎特灵魂附体,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最朴实无华的大白话,对音符音调音阶的概念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做出了入木三分,返璞归真,同时是最为经典的启蒙讲解演绎,而且无巧不成书的刚好是七个孩子,一人一个音符,简直是妙趣横生。孩子们迅速掌握了音符,于是七嘴八舌好奇的问:“然后呢?又怎么样嘛?”玛丽亚立即弹出一串音符组合:“嗦哆啦发咪哆唻,嗦哆啦嚔哆^唻^哆^。”孩子们依然不懂其所以然,直到玛丽亚用歌词代替了音符“如果你已懂音符,你可以唱如何歌”。孩子们跟着合唱“如果你已懂音符,你可以唱任何歌”。顿时颖悟:“哇哦!太神奇啦!”音乐殿堂之门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打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电影播出后,立即风靡全球,刷新了几十个国家的票房纪录,荣获十项奥斯卡提名,斩获五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战期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从小在修道院长大的玛丽亚,一个风风火火的假小子,被派到奥地利军队的重量级领军人物之一的冯特拉普上校家,负责照顾上校家的七个儿女,小到还没有上小学的,大到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没有一个是省油灯。而玛丽亚仅仅比最大的孩子也大不了几岁,但是玛丽亚有能够用音乐和他们沟通的本事,成为无可争议的孩子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校对孩子们的管理完全是军事化的,因此玛丽亚的到来,完全颠覆了上校的管理方式,让孩子们恢复了孩子们的快乐天性,更重要的是用《哆唻咪》这首歌,发掘出了孩子们那奥地利人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并大放异彩,上校才恍然大悟曾经的刚愎自用。而孩子们惊奇地看到父亲竟然弹奏吉他,也才知晓,原来严肃不苟言笑的军人父亲,在音乐上,原来有着如此卓尔不凡的才华和造诣。音乐打开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心,也打开了上校尘封已久的心扉,爱上了玛丽亚,重新组建的新家,再一次充满了久违的歌声琴声,欢声笑声,让人不得不惊叹音乐的神奇魅力。就是后来剧情里的德国纳粹分子,一心要他们参加音乐表演,也无非是想要营造德占区歌舞升平的虚假繁荣景象,音乐的力量可见一斑。电影最后,冯特拉普一家成功逃离纳粹分子的魔爪,行进在奔向自由的阿尔卑斯山上,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观众,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就是在这里,音乐的玄妙之门开启,因为永恒的经典《哆唻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音乐之声》电影共计18首歌,《哆唻咪》无疑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虽然电影是二战时期的故事,但是并不血腥沉重,可能是因为奥地利人的语言就是德语,和日耳曼人一脉相承,加之德国闪电战迅速占领,并没有太多顽强抵抗,因此没有发生血流成河的屠城惨剧,反正是一部颇为欢快的音乐片。最紧张的情节,也只是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人藏在修道院,凝神静气,屏住呼吸,躲过了党卫军的搜索追捕。况且即使他们被抓,也绝不会像犹太人一样关集中营,而是让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只是谁愿意作阶下囚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诞生过一代天骄作曲家圆舞曲之王斯特劳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天才神童莫扎特的奥地利,可以说是世界音乐之国,首都维也纳自然就是音乐之都,家喻户晓,平常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奥地利,每年的维也纳新年跨年交响乐音乐会,却多半是世界多个国家都竞相实况转播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尔兹堡相对于首都维也纳,只是一个边境小城,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德国和奥地利交界的地方,其实这里正是莫扎特的故乡,上一个世纪最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也出生在这里。或许在奥地利人的心目中,萨尔兹堡的音乐地位,比维也纳并不逊色呢。萨尔兹堡成为名闻遐迩,蜚声全球,仅次于维也纳的奥地利城市,也并不完全归功于电影《音乐之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