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芃霏:</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你跟我本科学的是一个专业。基于此,我以一个过来人身份跟你谈谈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一点体会。当然,随着学历教育再往上走,汉语言文学又有不同的学习方向,同时,每个学习者个体的兴趣爱好不同,也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体会。因此,我这里谈的体会,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只能供你参考。</p> <p class="ql-block">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和学习重点</p><p class="ql-block">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语言和文学两个方向。</p> <p class="ql-block"> 语言方面的主要课程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个人认为,如果深造的方向不在语言方面,那么,对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的学习基本可以一笔带过,大可不必花很大的精力。但古代汉语是必需要花精力学好的。因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薮与堂奥都深藏在那些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当中,你要登堂入室,真正进入中国文化思想的渊薮与堂奥,那么,古代汉语就是你进入这个大门的万不可少的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 以我的学习经验,古代汉语的学习有两个难点,一是读音;二是字意。读音方面可能主要靠多读多看多查;字意方面,当然也少不了多读多看多查多积累,但有一本书,我认为是必学且必须学好的,那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我也只是粗略的翻过,根本没有系统读过。这本书的好处是,它能够从字的构造来解释每个字最原初的字意,并且给出了原始读音。如果你能掌握每个字最原初的字意和读音,再来学习古代典籍,你遇到的对典籍理解方面的障碍会少得多。</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我也看过一些古代典集,但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字的理解,往往要临时翻阅很多其他书籍。影响速度不说,还影响心情,更影响学习兴趣。当然,这本书是工具书,也不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如果要深造,我还是希望你能利用本科阶段充足的学习时间,系统学习这本书。我的理解,这本书是整个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底子。有了这个底子,你才能建造你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高楼大厦,否则,根基都是不牢靠的。</p> <p class="ql-block"> 文学方面的专业课程是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学作品选和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当然,还有影视文学、写作学等等。从当前考研的热门专业看,似乎现代文学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向。理由似乎是说,现当代文学因为内容相对较新,特别是当代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东西,研究的大咖少,容易出成果之类的,而古代文学等却因为年代久远,从古到今研究人员基数大、大家多,内容又是固定的,研究基本不可能取得什么创新性的成果。这当然有道理,学习只为稻梁谋,这当然没错。但我个人认为,不管你今后深造选择什么方向(包括对外汉文教育),古代文学都是必须学好学深学透的。原因大致有两重。</p> <p class="ql-block"> 第一,还是那句话,“中国文化思想的渊薮与堂奥都深藏在那些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当中”。古代文学恰好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绝对载体。当然,这里的古代文学,不是狭义上的专指文学的文学类作品,而是指那些包罗万象的古代典籍。在古代,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很多文学作品本身就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史学和哲学作品。比如,先秦诸子的作品,本身就称为诸子散文;《史记》就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既是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又有无穷的哲学习意蕴。包括诗歌也是,无论是以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还短小精悍《登鹳雀楼》等都是饱含哲理的诗歌名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很多现当代文学作品,虽然表面上与古代文学关系不大,但实际上都能在古代文学典籍中找到思想源头。比如,前些年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种跨越三界的当代影视作品,其思想渊源就在作为舶来品的佛教思想当中。而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早在唐代就已经完成了本土化,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还记得2021年,我们在敦煌看的场景剧《又见敦煌》吗?那同样是典型的通过现代光影效果对古代文化思想传播过程的再现。当然,本科阶段过去之后,你选择什么方向深造,肯定得根据你个人的爱好来定,无论选择什么方向,都是没有错的。只是作为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来,我个人认为,不管深造的专业选向是什么,也不管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这两门课程都是必须得学好的。</p> <p class="ql-block">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以我的经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五个字:“多积累多看”。</p><p class="ql-block"> 多积累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学习。因为古代汉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字意字形字音的理解与把握,没有积累,很难运用学习自如。说白了,就是体力活稍加点脑力劳动。除了要特别叮嘱你一定要动起笔来“收集归纳整理”之外,没有其他可说的。这里,主要谈谈“多看”—即文学方面的学习方法。</p> <p class="ql-block"> “多看”的第一个层面,即:精读,就是精读学校发的专业书籍。包括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学作品选和古代文学史,后面的都包括作品选选和文学史)、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这些课程你来了,应该都是小儿科(当然,这是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是最基本的,需要记忆,需要得高分。包括语言方面的学习也是如此),以你的学习能力,我估计最多两个学年可以全部学完。我这么讲,主要是提醒你,要超越学习的教学节奏,超前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广泛阅读其他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多看”的第二个层面,即:泛读,就是要 广泛地学习历史。等你学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发现,历史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所谓的文学、哲学、艺术等等,都是结在历史这根藤上花朵。所谓的文学史,其实只是顺着历史的藤蔓去摘取几朵小花而已。当然,历史的内容很多很杂。对你这个年龄段来讲,如果无选择地学习,那是有难度的。因此,舅舅建议你,可以有意识地看一些带演义性质的通俗的历史书籍。现在这样的书籍很多,也不乏写得好的,网络上可以随时看。舅舅的经验是,在手机上下一个叫“微信读书”的APP,每年大概百来块钱,然后就既有看不完的书籍,又随时可看,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这里,推荐几本给你,比如:《如果这是宋史》(这段时间我在看,写得很好,既通俗,又忠于历史,还有难得的一些历史迷案的分析)、《两汉风云》、《两晋悲歌》《明朝那些事》等等。其他的,你自己在微信读书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挑。通过这种通俗历史读物的学习,再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去学习你认为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正史读物,可以只是正史中的一些篇章。在此基础上,可以旁及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及地理等各类史类书籍。通过学史,将知识系统化、网格化。</p> <p class="ql-block"> “多看”的第三个层面,即:选读,就是要有意识地选读一些先秦诸子的作品。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一个“轴心时代”的概念,说是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同时出现了文化突破现象,产生了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三大轴心文明,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事件,如中国的百家争鸣、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印度的佛教兴起等,对后世的哲学、宗教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时至今日,很多方面,我们仍然只能祖述和仰望。我这里讲的先秦诸子,就是轴心时代中国地区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思想文发展到今天,很多认知的范围、讨论的对象仍然难以超越当时那些古圣先贤们的论述攀篱。他们的代表作品就是《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等。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管你以后深造到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都得对这些思想资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当然,如果是从事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那就是专业,就不是选读可以解决问题的了。</p> <p class="ql-block"> 三、其他</p><p class="ql-block">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谈的内容很多。这里不再细聊。但有两个问题,还得啰嗦几句。</p> <p class="ql-block"> 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理解,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期待是比较高的。首先,你必须能谈文,能讲史。其次,你还得会书法,懂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十八般武艺,都得有所了解。基于此,舅舅建议您,在搞好以上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练练书法(如果是从事教育工作,对三笔字是有要求的),读点艺术史之类,如果可能,还可以学学绘画(这方面你小时候有点基础,现在完全可以捡起来)。当然,这是从高要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和爱好,有选择性地去发展。</p> <p class="ql-block"> 二是关于你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发展,仅指你的学历教育,不包括今后的就业。因为就业问题有个机遇的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学历的高低基本自己可以掌控。舅舅认为,你最好的发展方向是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学习,力争保研再读博,具体读研读博的方向,你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便最好是要读研读博。一口气把博士读完,走上社会之后,就不存在再有学历提升的问题。这个你自己把握。</p><p class="ql-block"> 舅 舅</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8日 于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