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禹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天下江山第一楼。名不虚传,知名度和品牌效益都堪称第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此地岂余黄鹤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带火了古黄鹄矶~也就是蛇山上的黄鹤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资深烟民都知道“黄鹤楼”牌香烟,是业内的价格领袖,最贵的黄鹤楼烟在网上标价3万元一条,不知道抽了黄鹤楼这个价位的烟有没有乘黄鹤飞仙而去的感觉,总之,武汉这家卷烟厂蹭黄鹤楼的热度,还是最成功的。一座黄鹤楼的文化价值赋能经济,给武汉市的GDP贡献哪可是几何级数级的放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内的民众至今没有登过黄鹤楼的占多少比例,没有人统计过,但我知道的是,解放后酝酿几十年重修的黄鹤楼,建成开放在1985年6月,我是1986年1月随导师乘火车第一次到武汉,也有幸在新黄鹤楼建成半年多时登临了黄鹤楼,那时候登楼门票1元人民币,听说开放半年就把修楼的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收回来了,如今将近40年了,物价翻了多少番?门票目前是成人全票70元人民币,全国人民去武汉,只要是旅游出差,很少有不选择去黄鹤楼游览的。看看这个名胜古迹给武汉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多大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着再说,查遍资料,自然界15种鹤类,确实没有黄鹤这种鸟。人们常用的“驾鹤西去”也只指白鹤,难道古时候有黄鹤,它像恐龙一样在特定的时候消失了?黄鹤一词首见于祖冲之的的志怪小说《述异记》,说亲见有人从黄鹤楼这地方驾黄鹤飞去,他还和人家交谈,后世不同年代对驾鹤人另有说法。唯一类似于传说中黄鹤的,恐怕只有陕西洋县发现的朱鹮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黄鹤楼位置据说离三国时建都武昌(今鄂州)的孙权大帝在当时的黄鹄矶上修建的瞭望楼有千米之遥,当时建的楼和鄂州西山上建的、目前命名为武昌楼的江边楼阁,都是卫边和瞭望敌情需要。木质结构的楼基本是屡废屡建,到了唐代,黄鹄矶上的黄鹤楼就只有观赏价值和过往船只的地标作用。经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传播,黄鹤楼名声在外,引得此后多个朝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诗题句,给该楼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百年之前,黄鹤楼毁于与太平军的战火,此后直到解放前,清廷湖广总督及后来的民国各级地方政府动念修楼均未果。解放后的1955年开始修建京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选址龟蛇二山之间,黄鹤楼原址黄鹄矶被推平,成了大桥桥墩矗立的地方。于是,解放后多次酝酿的重修黄鹤楼,选址就移至蛇山最高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鹤楼并不孤单。登临最高处,除东面是蛇山主体外,其余三面武汉三镇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西侧,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从楼侧擦肩而过,连接龟蛇二山,打通了“龟蛇锁大江”的咽喉要道,将武汉三镇从陆路最早串联起来,极大地改善了武汉的交通情况。西侧还能看到龟山上的武汉广播电视塔,隐约之中汉江入长江口以及汉口、汉阳美景尽收眼底。北南二侧均是武昌城区,错落有致的楼房一直通往视野不及的天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鹤楼內各层布置简约,三国文化~主要是东吴文化占较大比重,这种安排毕竟是考虑了该楼所从出,起于三国,名于唐代,传于后世,旺于当今。吃水不忘挖井人,东吴故地,必定传播吴国文化以纪之。对于文化人来说,黄鹤楼诗歌择优择名展示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显示历史的久远,从南北朝到解放后都有选录,比较熟悉的如催颢《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主席《菩萨恋·黄鹤楼》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是忌讳“此地空余黄鹤楼”吧,黄鹤楼公园里后来增加了不少其他内容,如南门的小街市,东门附近山脊平台增加了岳飞抗金的元素。岳飞统领宋军在从九江到鄂州、江夏长江南岸驻军长达7年之久,岳飞过江进攻中原,收复失地的战斗,基本都是从这一带发起。据说,1937年抗战期间,抗日志士在蛇山倒塌的庙宇里还发现不少岳家军的遗物。1993年在这个平台矗立了岳飞戎装牵马的8米铜像,诺大的花岗石上镌刻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英雄,作为民族英雄的典型代表,岳飞的形象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永远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抗御外敌的一种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金黄色,通体柔和的朱鹮鸟,像不像古人口中的黄鹤?</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张朱鹮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不过现在去陕西汉中,平原地区的田野里经常会看到自由觅食的朱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种鸟已经脱离濒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鹤楼公园南门,山腰里的街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公铁两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位于黄鹤楼公园里的圣象宝塔,像是藏传佛教形制。立于蛇山西部,最初建于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由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造。这座塔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属于佛教密宗佛塔类型。它位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后来在1955年建桥前迁至现在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像宝塔是武汉市现存唯一的喇嘛式白塔,因其外形酷似灯笼,以及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燃灯导航的传说,曾被误称为“孔明灯”。尽管黄鹤楼屡建屡毁,但这座塔一直保留至今,成为黄鹤楼景区内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见证了近八百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以下部分名人题诗选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岳飞铜像。建于1993年,旨在纪念岳飞当年驻军武昌南岸长江沿线7年之久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公园东大门。门下镌刻着“天下江山第一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参访于2024年6月30日,撰文编辑于2024年10月12日,欢迎浏览批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