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读《金瓶梅》之七十一 闲谈二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二代是指官二代。官二代是个声誉不好的指称,一说到官二代,人们首先想到那些飞扬跋扈,欺男霸女的恶少。近的不说,远的如战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唐朝名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清代大思想家龚自珍之子龚橙等,都干过祸国殃民,为人不耻的事,官二代因他们蒙羞而背黑锅。实际上官二代多数很优秀,他们不仅有真才实学,并因政绩卓越而流芳千古,例如西汉牧羊的苏武是代郡太守(省长)苏建之子,北宋以清慎勤著称的宰相吕夷简是大理寺丞(最高法副院长)吕蒙之子,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是通直散骑常侍(大约相当于国务委员)褚亮之子等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绝大部分的二代们在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以不辜负父辈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一个在京城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家乡(地级市)的二代们在皇城根下很厉害:一是这些二代大多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聪明正干,积极向上;二是家里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房有车,不用为房贷发愁,没有生活压力;三是大多有不错的工作岗位,要么是公务员,要么在企业拿高薪,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四是父辈有强大的人脉资源提供支撑,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五是他们在官宦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深谙人情世故,在场面上游刃有余等等。这个朋友不无赞赏,说这是一个有前途有发展潜力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读《金瓶梅》之七十一,遇到一个二代,何永寿。</p><p class="ql-block"> 何永寿是何太监的侄子,因太监无后,何永寿就亲同儿子,是一个标准的二代。对照朋友列的五条,何永寿差不多都具备。</p><p class="ql-block"> 一是自身条件优越。“何千户忙整衣迎接出来,穿着五彩妆花玄色云绒狮补员领,乌纱皂履,腰系玳瑁蒙金带,年纪不上二十岁,生的面如傅粉,眉目清秀,唇若涂朱。趋下阶来,揖让退逊,谦恭特甚。西门庆升阶,左右忙去掀帘,呼唤一声,奔走后先应诺。二人到厅上叙礼,西门庆令玳安揭开段盒,捧上贽见之礼,拜下去说道:适承光顾,兼领厚仪,所失迎迓。今早又蒙老公公直房赐馔,威德不尽。何千户忙顶头还礼,说:小弟叨受微职,忝与长官同列,早晚得领教益,为三生有幸。适间进拜不遇,又承垂爱,蓬荜光生。令左右收下去。”何永寿不仅一表人才,而且情商特高,他自幼在官宦人家生活,耳濡目染,对官场的人情世故,礼数往来样样精通,又谦恭又特会应对,不亚于今天985毕业又被选调到基层历练过几年的二代们,个个都是人才人精。</p><p class="ql-block"> 二是物质基础雄厚。何永寿上任要买房子,何太监全包了。当知道夏提刑的房子要卖时,何太监连价都没还就接了过来。“西门庆道:老公公吩咐,要看多少银子宅舍?何太监道:也得千金出外银子的房儿才够住。”据说《金瓶梅》中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200元人民币,按此计算,千两银子也就是20万人民币,相比今日房价,不是个大数字,但你若想到那时候一个丫鬟也就五两银子,你就知道这千两白银是个天文数字,不是一般百姓能拿出来的。当西门庆报出1200两的价格,何太监眼都没眨,说:随大人主张就是了,…今日是个上官好日期,就把银子兑与他罢。20个丫鬟的价格,在今天无可参照,不过书中写到: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清河虽然是一个小县城,但这样的院落在今天没有个大几百万也是买不到手的。</p><p class="ql-block"> 三是工作岗位重要。副厅级的公安局长,不要说一般人,即使西门庆,也是打拼多年,花了很多银子,攀上了蔡太师才得来的。放在今日,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已是凤毛麟角,如果分在基层,十年八年熬一个乡长也就是个科级,再往前走,副县长重用为统战部长或宣传部长,再挪个县委办主任或组织部长,然后再挪个常务副县长或副书记,这才有可能攀登县长这个位置。此后主政一方,三年县长,三年书记,在走向副厅级之前的这六年,火灾水灾、重大交通事故、爆炸塌方等安全生产事故;医疗事故、学生食品安全、上访告状,群体性事件;商人围猎、请客送礼、金钱美女、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结交政治骗子等等,一切如在黑夜里,不知有多少个陷阱在途中等待着,一着不慎,轻则处分,仕途受挫;重则移交司法,面临牢狱之灾。何永寿一出道就身居要职,官居高位,他越过的不仅是官场上多少人一辈子望尘莫及的台阶,还有无数难以避开的挫折。</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基础条件,更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非二代所没有条件去领悟的东西,道可道,非常道,官场中的非常道也。</p><p class="ql-block"> 何永寿有这个条件。</p><p class="ql-block"> 西门庆和何永寿接受了任命,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何太监请吃饭。</p><p class="ql-block"> 何太监是宫中红人,不知道有多少大臣诸侯要巴结他,他却屈尊去请一个小小的提刑吃饭,这顿请便有官场学问。县官不如现管,何太监需要西门庆去关照他的侄子,“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把官场比作波诡云谲,深浅难测的芦苇荡,虽说不是他的发明(中庸哀公问政中孔子把政事比作芦苇),但他随手掂来,当是深宫揣摩几十年的心得。何太监和西门庆在酒席上你推我让,给何永寿演绎了一课官场现形记。</p><p class="ql-block"> —— 西门庆展拜四拜,请公公受礼。何太监不肯,说道:"使不的。"西门庆道:"学生与天泉同寅晚辈,老公公齿德俱尊,又系中贵,自然该受礼。"讲了半日,何太监受了半礼,让西门庆上面,他主席相陪,何千户傍坐。西门庆道:"老公公,这个断然使不的,同僚之间岂可旁坐。老公公叔侄便罢了,学生使不的。"何太监大喜道:"人甚是知礼,罢罢,我阁老位儿傍坐罢,教做官的陪大人主席就了。"西门庆道:"这等学生坐的也安。"于是各叙礼坐下。…然后左右伺候酒筵,上坐。何太监亲自把盏,西门庆慌道:"老公公请尊便。有长官代劳,只安放钟筋儿,就是一般。"何太监道:"我与大人递一钟儿。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就是情了。"西门庆道:"老公公说那里话!常言同僚三世亲。学生亦托赖老公公馀光,岂不同力相助。"何太监道:"好说好说。共同王事,彼此扶持。"西门也没等他递酒,只接了杯儿,领到席上,随即回奉一杯,安在何千户并何太监席上。</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节绝佳的官场二人转,西门庆和何太监都有绝佳的展示。何太监作为主人,从接受拜礼,安排座次到把盏敬酒,提出主题等,不显山不露水,驾轻就熟,自不待言。有戏的是西门庆,据说那时候请客不似如今的圆桌团团坐,而是一人一桌,大概是这个摆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门庆】</p><p class="ql-block"> 【何永寿】</p><p class="ql-block"> 【何太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太监让西门庆坐主客席位,他自己坐下边一席相陪,这一席乃是主席即主人的位置。而何千户呢,则坐在旁边一席,也就是旁坐,一个低级座位。西门庆是客人,又是何永寿的领导,由何太监主陪,何永寿坐下席,这个安排合规矩也合情理。但聪明如西大官人却有他的想法,他说:“断然使不得,同僚之间,岂可旁坐。” 按西门庆的建议,座位调整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门庆】</p><p class="ql-block"> 【何太监】</p><p class="ql-block"> 【何永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门庆依然在客人位置,而主人的位置,让何永寿坐了,何太监反倒坐在旁边的位置。表面上看,何太监坐到了旁席,但由于何永寿作了主陪,何太监就在旁陪位置上成了一个监席的长辈,本来的低级位置反而成了高级位置。何太监大喜,夸赞西门庆知礼,说:“罢罢,我阁老位儿旁坐罢,教做官的陪大人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迎来送往,饭局酒席,是官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吃什么菜不重要,喝什么酒重要;喝什么酒不重要,能请到哪些重量级人物参加重要;请到谁固然重要,座位不要摆错更重要,倘若国宴,你把位置摆错了试试,那是天大的事。</p><p class="ql-block"> 三杯两盏之后,何太监请西门庆对侄子“扶持一二”,看似客套其实是真情。西门庆回对:“同僚三世亲,亦托赖老公公馀光”,一句话把两个意思都说的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 何太监这场宴请,是给何永寿铺路,也是何永寿“初入芦苇”的第一课。何永寿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是自己的叔叔,一个是顶头上司,该表达的意思,叔叔都表达到了,他只需听,只需看,看这两个官场老手如何你来我往,如何应对。何永寿从此正式步入官场,“海阔凭鱼跃”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官二代的优势,寻常人家的孩子哪见过这场面,即如没喝过茅台没抽过华子。经历影响视野,经历限制想象,宫中的事,永远不是平民百姓所理解的。“人生来是平等的”,只是一种理想价值追求。人生来是不平等的。“生”是平等的,都是一个生命的诞生,“来”是不平等的,后天各有各的环境。若往前追溯,“生”也是不平等的,同是一个生命,基因却不相同。即如今天,张三生在京城王公大臣家,自幼接受最好的教育,轻轻松松上了清华北大;李四生在大山深处,草棚瓦屋,大字不识,能上个中学就不错了。叔本华说,人的命运出现差别有三个原因,一是人格差别,包括健康、力量、外貌、品格、气质、教养等;二是人拥有什么,如财产等;三是在他人的评价中是什么样。他人评价不敢说,官二代在前两条中绝对占有一定优势,例如健康、外貌,受教育的环境条件等。官老爷娶太太,大概率不会相貌太丑,后代的长相大多说的过去。不要小看容貌,容貌是人生来就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何永寿,面如傅粉,唇若涂朱。男有官相,女作明星,都与脸皮有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何永寿们有这么多优势条件,社会舆论对他们苛刻一点在情理之中,李将军的儿子如果出生在贫民家庭,调戏一个歌女会有满堂喝彩,人们会赞誉他的勇气和阳刚之气。大众有理由对二代们有更高的要求,更严的监督。这也是社会对江山社稷的期望,如果二代们能这样看问题,他们会欣然接受,心理平衡,更加低调,更加努力。</p><p class="ql-block"> 别人没有的,你都有了,总不能这个世界归你独占吧。</p><p class="ql-block"> 老天爷是公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