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新课标理念,更好的在课堂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2024年10月12日高新区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作《共建课程资源,共享专业成长》专题报告。成员们用心学习,倾心交流,努力将科学新课标内容吃透,深钻教材,争做科学教学教研的“明白人”。</p> <p class="ql-block"> 喻主任的报告从三方面进行:一是2022版新课标带来的思想。二是教科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三是新课标、新教材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本次报告主要帮助大家解决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1.素养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2.教科版教材如何体现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3.素养导向在教学中怎样实施?</p> <p class="ql-block">01理解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素养导向的教学将成为我们接下来追求的发展方向。那素养是什么呢?知识是基础,是载体;利用知识的迁移应用解决问题是素养;也就是说素养包含了知识。知识与素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基础知识的学习,素养就会落空,因为基础知识它是载体,是基础;只学基础知识,不在能力发展上做文章,素养就难以发展;只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素养才能培养起来。我们以前太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学以致用知识(即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等重视不够,要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加强在课内迁移应用,在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就是素养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02教科版教材体现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体现素养导向的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依标选择内容(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材单元,适当降低难度,减少知识,科学观念显性化)。</p><p class="ql-block"> (2)凸显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显性化表达,完善大小情境、加强四大板块的思维联系、赋能研讨板块、加强思维工具使用)。</p><p class="ql-block"> (3)突出探究实践(以探究实践活动为主设计教材活动,指向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迁移应用)。</p><p class="ql-block"> (4)渗透态度责任(加强中国元素:科学家这样做、中国恐龙、桑蚕、本土动植物、中国科技史;渗透科学精神等)。</p><p class="ql-block"> 教科版新教材五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1)以大情境贯通整个单元</p><p class="ql-block"> (2)增加单元小结凝练观念</p><p class="ql-block"> (3)以四板块理顺思维发展</p><p class="ql-block"> (4)尊重学生推进学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5)灵活处理体现教师自主</p> <p class="ql-block">03素养导向在教学实施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对应课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核心素养怎样养成怎样落地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2.怎样写教学设计和说课稿,把握课标要求降低难度,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深入浅出,设计教学活动,观察游戏为主。</p><p class="ql-block">3.以探究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 探究实践是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p><p class="ql-block"> 以三上“我们来做热气球”为例,分享了三种教学设计,提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思路设计教学活动,在反复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理解本课的内容要求,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喻老师针对“怎样在一年级更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更好的搭建学习支架”两个问题进行解答。注重过程性评价(符号评价或突出评价),评价不要太多,只评价一件事情(注重发言、表达、解决问题)。学习支架体现在教学器材要准备充分,切记空口出说白话。精心设计记录单,更好的评价。提出关键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研员赵主任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课标学习是新教材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家务必多读书,多研究课标,积极参加各项科学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同时向大家提出殷切希望:每位老师牢记“学习无止境,成长永不停”,竭尽所能为科学课堂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