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坛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地坛和北京一样,是一个离得近的,比起海南,170公里的距离的确不算远;大一点的,比起我所在的城市,北京不能说小;有点儿神秘,比起去过的天坛,地坛实在谈不上熟悉;所以,和日坛,月坛,先农坛一样,地坛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以皇家祭祀的身份与其他地方相区别。</p> <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在喜马拉雅听到史铁生的有声书《我与地坛》,地坛便如一粒休眠多年的种子,在心田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颗圣坛旁的参天大树,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执念。</p> <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便想着走进地坛,去看看史铁生经常进入,经天略地,十五年后参悟了生死的地方。地坛也成为一种执念,时时萦绕心中,终于在2024年9月底的一天,得以释放。</p> <p class="ql-block">史铁生说,走进地坛,心便安稳。太熟悉这种感觉了。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处闹市之中却幽僻安静,一脚踏入便离开了红尘,离开了烟火,心也沉静下来,明明没有围墙的,却也分别出了静谧与喧闹。近年来,政府将其劈成公园,修了运动场,修了步道,多了方便,少了原味。现代社会,原生态也是稀缺资源了。</p> <p class="ql-block">地坛是史铁生的救赎。试想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正是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最好年华,因为一场高烧,原以为十几天便会痊愈,却被医生宣布由于先天性疾病而将成为截瘫,他该是怎样的绝望啊……,看不到希望便自我了断,吃了一瓶镇痛片,好在被发现抢救了过来。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一个颓废绝望的青年和一个颓败沧桑的园子相遇了。他盘着手推车逛遍了园子里的每个角落,在这里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思念母亲,品味萍水相逢的芸芸众生,把一篇普通的散文写成了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字的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最后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完成了自我救赎。地坛,最终成为了史铁生的再生地。</p> <p class="ql-block">史铁生在这园子里,或轻松快乐,或沉郁苦闷,或优哉游哉,或栖惶落寞,反复思考着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去死?第二为什么要活?第三干嘛要写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史铁生的的生命之问,地坛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关于死,这“是一个不可以辩论的问题。一个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也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样一个长的假期在等着你,无论怎样的苦难和煎熬也不可怕了,你将学会在苦中作乐,并且感激上帝没让我们长久地活。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像一颗树上成熟的果子,汁水正浓,味道正好,熟透了便会自然脱落,种子深入泥土开始第二个轮回。试想它若一直挂在树上,风吹日晒腐烂变黑,也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干嘛追求长生不老呢?因为欲望,欲望是人生,欲望是人性,我们所有的痛苦和快乐皆出于此。怎么办?宋明理学理出的药方是“存天理,灭人欲”, 佛学给出药方是“空”,好像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们人类过去当代未来的所有问题的根源皆在于此,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人类便也将自己彻底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既然死是一段路程的必然终点,那么为什么活就是一个不必纠结的必然过程,你要考虑的是“怎么活”?“这也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情,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史铁生十五年不间断去古园的老树下、荒草边、頹墙旁“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见自己的心魂”,他注意到古园的形体虽然被不能理解它的人任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比如祭坛石门中落日的寂静的灿烂余晖,落寞时间出来高歌的雨燕,无论你忧郁或者欣喜都整齐地站在那儿的苍黑的古柏,“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出生一直站到这世界没了你的时候”。史铁生这样写古园,实际上是用隐喻的方法写自己,他的躯体可能被命运摧残,但裹挟在躯体中的精神是压不垮的。他接受苦难是一种存在,不向命运要公平,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 ,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就是这样与上帝握手,与命运和解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写作?对史铁生来说,写作是为了活着,因为活着,所以写作;写作是他与这个并不友好的世界的一种联系方式,他笔下的歌唱家,长跑爱好者,中年夫妇,女工程师,平凡普通泛着人性的光辉。我也喜欢写作,喜欢写作的状态。一个人可能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野兽;带着各种不同的面具周旋在不同的场所之间,一旦进入写作你便抛下所有负累进入最纯粹的状态。写作还是你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证明,肉身可以化为尘土,文字确是可以不朽的。</p> <p class="ql-block">史铁生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写他对母亲的懊悔和怀念。一开始他沉浸在自己不幸的命运中不能自拔时是忽略母亲的,等他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时候” ,母亲已经离开了他,在49岁的年纪,在他成功的前夕。他向上帝抱怨为什么不让母亲多活几年,却听见上帝叹了一口气,“她活的太苦了呀”,上帝不忍心母亲受苦把母亲叫了回去。母亲生前在院子里种了一颗合欢树,在母亲走后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像极了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里的枇杷树,亭亭如盖,挂满思念……</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天最好的时光—清晨里走进地坛,追寻史铁生的足迹。这是地坛有名的银杏大道,来的早了点儿,深秋时节黄叶满地煞是好看。史铁生一定也走过看过虽然没说过。</p> <p class="ql-block">刚一进门,几个大哥在运动聊天,凑上去问几句话,说到史铁生,这个大哥说,我见过他,他以前经常在钟楼附近的墙下坐着,一呆就是大半天。</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钟楼,是2000年复建的,不算是古建,也不响了。你可以脑补它的前身在500年前曾以恢宏深远大气的声音抚慰了一代代的老北京人。</p> <p class="ql-block">走在红墙下,像走在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地坛经过修整已不似以前的颓败,红色的围墙,绿色的植被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园子里清早锻炼的人们换了一茬又一茬。</p> <p class="ql-block">不变的是燊燊的翠柏,几百年来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过去,它看着史铁生,现在,它看着我。也许还在暗暗嘲笑人类,嘲笑他的短视,嘲笑他的贪婪,嘲笑他的急功近利;人把自己活成了社畜,只有它自己,百年来根植大地,庇荫万物,亘古不变。</p> <p class="ql-block">这该是树神了吧,充其量是个小神;太原晋祠里有颗周朝的古柏,3000岁了,活的都不算是树了。园子里的好多古树,400年的,500年的,700年的,好多被贴上了标签。真不知道是人认养了树,还是树在安慰人。</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古建高楼中栖息着一种小小的鸟—北京雨燕,是一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一种鸟类。它们一辈子不能落地,因为四趾超前不能弹跳起飞,只能在高处滑翔飞起。雨燕是候鸟,冬天飞到非洲,大概因为非洲蚊子多。它们连续飞行长达十个月,睁一只观察,闭一眼睡觉,因为它们有两个大脑,可以轮流休息。要不是得飞回北京繁殖交配,它们可能懒得理我们呢。北京雨燕是北京城的一道靓丽风景,是老北京的温馨回忆。我也想和它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可是没能如愿,到是看到了几只鸽子,在地上觅食。它们一点儿也不怕人,只悠哉悠哉地专注自己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便失了方向。问一大姐方泽坛在哪儿?大姐说不知道,我说就是祭坛,大姐立刻说:知道知道,天天见,就是没进去过。我心中暗乐,这不是典型的“灯下黑”麽。</p> <p class="ql-block">地坛的核心建筑是祭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坛下有一环绕四周的水池,水能润泽万物,故取名方泽坛。</p> <p class="ql-block">过去每逢夏至这一天,明清两代帝王便会来到地坛进行皇家祭祀,祈盼在皇帝的统治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为夏至这天,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端,这天白天最长,阳光覆盖面最广,北半球的中国温暖湿润,是一年中草木庄稼最蓬勃旺盛的季节。所以夏至日祭地最为合适。那么,冬至日就该祭天了。原打算有时间转转天坛的,因为去大同了,留待以后吧。</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整体呈方形,代表天圆地方;整个坛体坐南朝北,代表天南地北。</p> <p class="ql-block">坛外红墙身黄琉璃瓦,代表天青地黄。</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深八尺,宽六尺,坛上层面积六平方丈,坛下层面积十平方丈,都是偶数,偶数为阴,代表天阳地阴。</p> <p class="ql-block">坛下层两边各放两组石座,是放置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神位的地方。古代贵为帝王也敬畏神明,祭祀前斋戒三天,上牺牲,行三跪九叩大礼。现在有些人可是什么都不信了,信仰缺失是挺可怕的现代病。</p> <p class="ql-block">地坛是小众景点,人不多;那天天有些阴,雨要下不下的样子,很适合游玩。比起故宫,体验感不要再好。我站在坛上,举目四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点儿膨胀,是不是?</p> <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史铁生是当代中国少有的把散文写深写厚的人,他的朋友余华说:如果中国作协只养一人,那么这个人非史铁生莫属。</p> <p class="ql-block">我想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一定预设了某种程序来分配你的生命能量,这方面用的多了,其它方面就难免受限制,就好比一个杰出的运动员很少会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一样。史铁生的腿不能动了,思想就难免跑的多些。这是他的宿命,幸好上帝没让他的脑细胞生锈,可以翻江倒海。至于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量值的多少,好像并不平均。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上帝知道。我们没必要纠结这些,只要用好你自己的能量,至少别浪费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住珠市口附近的速8酒店。酒店小了点但位置极好,离地铁站很近 可以步行去前门大街。起早了,步行看升旗也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酒店在鹞儿胡同的里面,很安静。胡同的尽头是留学街,那儿有一家买馒头豆包的铺子,里面的面点很好吃,每天购买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本着匠人精神,小玩意儿也能做成大买卖。</p> <p class="ql-block">下次去北京,优选住这里。</p> <p class="ql-block">出了地坛是11点左右了,下午怎么安排,有多种选择:可以北上去鸟巢、水立方,也可以南下去北海公园,后海、南锣鼓巷街;考虑再三,去了历史文化厚重的国子监街…… </p> <p class="ql-block">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去京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