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霞:历史记录

梁实

<h3>编者的话:什么是历史,历史是群体记忆。宋庆霞详细记忆着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是我们每个喇嘛洞人年轻时留下的足印。那段历史对我们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从那片土地上,山沟里走出来,走向未来不同的岗位,开启了新的人生。这些不应忘记的日子,具有深远的意义。<br>  说实话我对东官高中的历史虽然也是亲历者,却是模糊的。我没有经历东官高中的开学盛况,因为我不是东官夲地人,不在东官高中限定的招生地域范围之内。还是父亲带我去见了张树人,争取得到学习机会。张树人很热心,特意带我们去见了东官公社时任党委书记李季,李季很快就答应我入学。等我到东官高中报到的时候,己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所以我就不知道东官高中开学的确切日期。<br>  东官高中移师喇嘛洞之前,正是五一假期。假后再到东官上学,发现学校没有了。我以为假日展期了。于是,我到医院去打探消息,消息灵通人士王均可告诉我学校己经搬迁到名为喇嘛洞沟这个陌生的地方。<br>  我步行七、八里路程下了沙土公路,探深到沟里。放眼望去还有些疑惑,那似乎没有人居住的山沟就是新的校址。<br>  历史就是这样,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出发,或者某种局限会有不同的记忆。我说的这也是历史,只不过具体时间不太确切,但却具有趣味性。<br> 梁实</h3> <h3>  东官高中 1969 年 10 月 12 日开学至今 55 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h3> <h3>  当时我被分到了一排,班主任孙老师,叮当我俩同桌;二排班主任是张树华老师。从一个下乡知识青年重新坐在教室里上课别提有多高兴了。</h3> <h3>  1970 年 5 月 7 日,学校更名“五七大学”。校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六名老师(大张老师,小张老师,孙老师,贺老师,小郭老师,大郭老师)带着百名同学浩浩荡荡开进了喇嘛洞。在一条沟里办学校谈何容易,二个字概言之,那就是艰苦。可是,条件十分简陋却富有生气,生活十分艰苦却充满活力。那就是我们所处的火热的年代,那就是我们血色的青春。</h3> <h3>  喇嘛洞五七大学是前所未有的办学模式,实行半农,半工,半读的特殊学习方式。以社会为大课堂。张树人形象地描述说,东官有多大,五七大学就有多大。书本知识虽然不多,生存和实践知识却多有积累。是一段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h3> <h3>  谈起喇嘛洞五七大学,就不能忘记一位历史性人物。他就是喇嘛洞五七大学的主要创始人张树人老师。当年那位器宇轩昂的长者只有41岁。前些年已经做古了。他的开创性工作,他那永远旺盛的工作热情,他那敦厚善良的为人风度感染着每一个喇嘛洞人。张树人老师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br>  同时,历史不会忘记:孙国泰、贺明玮、张树华、郭金斗等老师。他们都是第一批参与东官高中筹建的元老。为东官高中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br></h3> <h3>  据称巴西是资源富饶的国家,他们有享受不尽的财富。没有事干就天天过节。我们不妨学他们的样子也设定一个属于自已的节日,10月12日就是喇嘛节。2024年10月12日为第一个喇嘛节。以后每逢这一天,喇嘛们高兴吧,庆贺吧!把酒狂欢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