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都古镇,位于晋城市区东北部20公里处。古称垂、垂棘、垂都。现属晋城市泽州县,与大阳古镇、周村古镇并称泽州三大古镇,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都在此活动,高都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播谷、尧封丹朱等一系列神话。约公元前17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秦统一中国后,在此置县,以后历朝历代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称“行山重镇”。</p> <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为高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镇西有列入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高都遗址”;镇南有“夏桀王迁都于垂”的垂棘山;镇中有修建于金大定年间,现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岳庙;镇北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卧龙山、龙五庙,还有景德寺、关帝庙、二仙观、城隍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古迹。同时,古镇的古老建筑众多,老街上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商铺,再现了高都古镇昔日的富庶和繁华。</p> <p class="ql-block"> 景德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布局,在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中殿又称法堂殿,三佛殿,曾供奉释迦摩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中殿又称大雄宝殿,曾供奉释迦摩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前殿在中殿的南面,曾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后在修建粮站时遭到破坏。</p><p class="ql-block"> 现在,高都景德寺基本保持了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主殿内室后侧为典型的减柱造,在晋城现存同期的古建筑中较为少见,为硏究晋城宋金寺庙建筑提供了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 晋城关帝庙,紧邻景德寺,是高都众多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于明嘉靖元年至三年,是一进院落的建筑群,包括山门兼戏台、献殿、大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高都东岳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重建,但天齐殿保持了金代原构风格。庙宇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献殿、天齐殿、藏经阁等建筑,天齐殿内的彩塑保存相对完好,呈现明显的金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城隍,泛指古代城墙和护城河,寓意城池百姓平安护所;城隍神则是朝廷册封的历代英雄圣贤,为百姓所推崇爱戴。</p><p class="ql-block"> 高都玉皇庙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曾经是高都古邑的城隍庙。从南到北分别是山门、献亭、玉皇殿,玉皇庙两侧还有三圣殿(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二菩萨)。玉皇庙西垛殿为元代遗构,东垛殿则为金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高都的千年历史,遗存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条条幽深的老街小巷,座座典雅的民居古建,显示着岁月的沧桑。现在,虽然高都的人居环境和建筑格局有所改变,但仍保留着自己原有的人文特色和风貌,这对于古文明的传承和今后的开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个别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