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后裔颜龙斌烈士精忠报国(一)

精彩人生 传奇一世

<p class="ql-block">颜龙斌烈士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1904年~1946年7月24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颜真卿第43世孙:颜龙斌,男,1904年生,江西省永新县高市乡芳塘村人。幼丧父母,靠做短工度日。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湘赣、湘鄂黔川苏区反“围剿”。颜龙斌因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一直跟随王震长征到达陕北,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三营营长、四支队参谋长、补充团参谋长。1944年11月离开延安进行南征, 任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45年9月,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1946年7月20日, 在口头坪(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阎镇口头坪村)战斗中负伤截断右臂,7月24日在转战陕西南途中,因截断右臂流血过多,伤口恶化,光荣牺牲,时年42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4年4月三五九旅干部“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排左起:719团政委曾涤,旅副政委王恩茂(永新北门),司令员贺龙,联司政治部主任谭政,副司令员肖劲光,旅长王震,联司参谋长张经武,联司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副旅长苏进。</p><p class="ql-block">2排左起:717团团长陈外欧,刘仁,团政委龙炳初,718团参谋长贺盛桂(永新象形),719团团长彭清云(永新白沙),补充团参谋长颜龙斌(永新高市),特务团副政委熊晃,718团团长陈宗尧,旅政治部主任李信、旅参谋长刘转连,719团团长张仲瀚。</p><p class="ql-block">3排左起:供给部政委周坤,贺茂德,陈春林,特务团政委谭文邦(左四),江勇为,717团政委李铨,陈国林,718团政委左齐(永新怀忠),旅政治部副主任廖明,特务团团长徐国贤,717团副团长周剑廉、719团政治部主任肖友明,718团副团长肖头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电影《金戈铁马》中颜龙斌受伤片段</p> <p class="ql-block">1941年春,根据党中央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指示,三五九旅开往南泥湾九龙泉(延安南大门)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194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1942 年 5 月,七一九团的建制如下:</p><p class="ql-block">团 长:张仲瀚</p><p class="ql-block">政 委 : 贺庆积(代),曾涤</p><p class="ql-block">副团长 : 贺庆积</p><p class="ql-block">副 政 委 : 肖头生</p><p class="ql-block">参 谋 长 : 郭元猷、王子良、刘顺文</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 金忠藩、高铁、肖友明</p><p class="ql-block">副 主 任 : 黄炜、高铁</p><p class="ql-block">下辖三个营:一、二、三营。</p><p class="ql-block">一营 : 营 长 胡政、颜德明</p><p class="ql-block">政治教导员 阎化一</p><p class="ql-block">副 营 长 杨南全、陈国林</p><p class="ql-block">副政治教导员 李光宗</p><p class="ql-block">二营 : 营 长 胡定发</p><p class="ql-block">政治教导员 唐云生、尹特辉</p><p class="ql-block">副政治教导员 张明</p><p class="ql-block">三营 : 营 长 颜龙斌(1942年秋调四支队)</p><p class="ql-block">政治教导员 关应城,习斌林</p><p class="ql-block">副 营 长 李元明</p><p class="ql-block">副政治教导员 博志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主席检阅359旅</p> <p class="ql-block">1943年春,第四支队(团的建制,后改为补充团)支队长苏鳌、政委龙炳初、参谋长颜龙斌带领四连战士开垦水田十余亩,秧苗长势喜人。随即又号召一连、三连全体指战员开垦,当年就开垦出水稻田200余亩,所种水稻都长势喜人。旅部领导听此消息后非常高兴,到秋季时,王震司令员、王恩茂副政委等领导亲自从金盆湾来南泥湾视察,并将其他几个连长、指导员叫到一连驻地山头上汇报生产情况。旅部领导都是湖南、江西一带人,他们心情非常激动,说真是像我们的家乡江南。随从记者马可、贺敬之等人有感而发,写成《南泥湾赛江南》歌曲。至今传唱,经久不衰。</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为建立以五岭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使华南成为战略一翼,中共中央决定以第359旅为基础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第5大队共4000余人,另有中共中央调往新四军第5师工作的干部组成的第6、第7大队900余人。</p><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贺龙等亲自出席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的南下誓师阅兵仪式,并相继发表重要讲话。王震陪毛主席、朱德视察359旅出征部队。</p> <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9日,王震率领以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南下支队离开延安南征,到湘粤赣边创建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20日,南下支队自绥德转而东进,渡过黄河后,通过山西离(石)临(县)公路,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吕梁山区。到达吕梁山区后,南下支队继续东进,并打算通过陇海铁路转而南进。在陇海铁路附近,南下支队遇到了国民党军的阻拦。在耐心劝说无效后,南下支队奋起反击,顺利通过铁路,继续前进。在南进至平汉铁路时,南下支队又遇到了集结在许昌、漯河一带日军的重兵阻拦。南下支队边打边走,并在鲁山县城以南地区和日军多次激战,最终打退了日军阻击,胜利通过平汉铁路,进入中原地区。</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9日,南下支队翻过鸡公山东麓,在接近礼山县(今湖北大悟县)三里城时,与前来迎接的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协同作战,一举歼灭了妄图阻挡我军会合的日伪军一个中队,在战场上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图为歼灭日伪军一个中队,在战场上胜利会师。右站立中为颜龙斌,当时任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2日到达江西上犹县黄沙坑地区,途经井冈山、永新县城、里田、莲花、萍乡再进入湖南, 9月15日到达湘北强渡浏阳河进入鄂南根据地。9月28日从鄂城渡过长江,回到中原地区,在湖北省黄陂县孙家畈进行整编,恢复359旅番号。</p><p class="ql-block">七一九团建制如下(原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为基础编成):</p><p class="ql-block">团 长  徐国贤、王子良、吴坤</p><p class="ql-block">政 委 龙炳初、蒋洪钧   </p><p class="ql-block">副团长  王子良、颜龙斌</p><p class="ql-block">副政委   史有和   </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朱佐夫、周奎</p><p class="ql-block"> 政治处主任 谭天哲、刘炳均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3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与新四军第五</p><p class="ql-block">师再一次胜利会师,三五九旅当时驻扎在河南光山县一带。</p><p class="ql-block">10月30日新四军第五师、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河南军区部队在河南桐柏地区组成中原军区(约6万人),奉命北返延安。</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中旬起,在国共双方进行谈判之际,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刘汝明部、胡宗南部、孙震部等30万兵力对6万中原部队围歼,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甚至叫嚣“在48小时之内消灭共产党部队”。中原解放区在中共中央的命令下:“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突出重围”。</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序幕(至8月3日此,共计37天),也是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第一枪由此打响。 </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7日,作为中原突围右路纵队的先遣军,三五九旅以野外演习为名,急行军50公里,秘密集结在河南省罗山县九里关附近的深山老林,为突围做准备。九里关自古以来与武胜关、平靖关合称义阳三关,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两大山脉会合处,西面就是平汉铁路。为防止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刘峙提前在此修建了以碉堡群为核心的多据点防御体系,企图将我军挡在平汉线以东。</p> <p class="ql-block">6月29日黄昏,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三五九旅的勇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猛冲九里关。正在吃晚饭的守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束手就擒。紧接着,部队队伍像一条汹涌的洪流,向平汉线柳林到辛店段冲去。</p><p class="ql-block">6月30日零点30分,部队接近平汉铁路,在黑沉沉的夜幕筏罩下,只见敌人碉堡像鬼影般耸立在平原上,从枪眼里透出昏暗的灯光,四周静悄悄的。部队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武胜关以北突破平汉铁路,正过路时被敌人发觉,远远近近的敌人,从平汉路两则林立的碉堡群,用步枪、机枪拚命向我们扫射。在密集的交叉火网中,七一九团副团长颜龙斌同志的警卫员黄连在过平汉路时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神速地进入敌人封锁线,对北面柳林及南面辛店敌人派出警戒,旅主力将李家砦附近的敌军据点包围了起来。趁敌人丝毫没有发觉我军,战士们突然发起猛攻,没有一人伤亡就占领了3个敌人据点。其余据点的敌人惊慌失措,不知道我军有多少部队,吓得都躲在碉堡里不敢出来,盲目地向四面放枪壮胆。机会难得,三五九旅前卫部队七一七团迅速冲过了平汉铁路。柳林据点的国军发现我军突围,匆忙出动部队,沿着铁路阻挡我军。但出击的国军摸不清我军的情况,只是乱放枪,不敢迎战。少数国军部队盲目地迎上来,被我军一顿猛打猛冲又缩了回去。</p> <p class="ql-block">越过平汉铁路线后,三五九旅按上级的命令一路向西,强渡白河、丹江,向秦岭的支脉鲍峪岭前进,准备进占这一地区,顺利进入陕南。刘峙和胡宗南察觉了我军企图,急调10个整旅赶往鲍峪岭,企图围歼我军于秦岭山区。</p><p class="ql-block">当时,要向西前往鲍峪岭,必须通过南面鸡子岭和北面白家沟之间的沟槽,敌整九十师六十一旅、五十三旅分别抢占了鸡子岭和白家沟,整一师七十八旅则在正面的玉皇山布防。看样子,敌人是想利用这一带的山险隘路设口袋阵,企图将我军歼灭于鸡子岭和白家沟之间。</p><p class="ql-block">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利用整九十师和整一师结合部的漏洞,猛打猛冲,杀了出去。但作为后卫的旅直、七一九团和中原军区干部旅由于非战斗人员多、骡马辎重多,行动缓慢,没有及时跟上。狡猾的敌人迅速补上了这一漏洞,将意图突围的我军打了回去。七一九团和旅直、中原军区干部旅仍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p><p class="ql-block">随七一九团行动的王震命令副团长颜龙斌,率二营猛攻玉皇山,掩护部队突围。颜龙斌不愧是猛将,接受命令后端着驳壳枪,带着人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向上冲,迅速抢占了一个高地,把整一师一个营打了下去,控制了一条十几米的缺口。但敌人不甘心失败,山炮、野炮、迫击炮马上一刻不停地向山上发射炮弹。炸了十几分钟后,两个营的兵力从山下密密麻麻地爬上山。我二营立足未稳,付出伤亡百人的代价后不得不撤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王震改变战术,让二营佯攻玉皇山,继续摆出要从正面突围的架势。以七一九团一营、三营五个连(留一个连掩护旅部和干部旅)猛攻北面的白家沟,打战斗力相对较弱的整九十师。整九十师由驻豫绥靖公署直属各保安团改编而成,抗战时期长期窝在西北,没经历过什么残酷战斗,官兵可谓是久疏战阵。因此,王震使出的这一招很快奏效,战士们呐喊着杀上山,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整九十师的官兵哪里见过这个架势,吓得夺路而逃。</p> <p class="ql-block">激战一整天,七一九团终于在白家沟牢牢控制住了一个缺口,成功掩护旅直、干部旅等上千名非战斗人员冲出了包围圈。不久,七一九团与七一七团、七一八团胜利会合,三五九旅又恢复了完整的建制。会合时,七一九团只剩下不到八百人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次战斗,王震意识到:国军已察觉出我军要走鲍峪岭,三五九旅再往前走,很可能凶多吉少。为了冲破敌人的阻击,王震决定全军向北:七一八团抢占山阳,七一七团抢占竹林关。但当七一七团进至庙台子时,敌军一个营已占领了两侧高地,并构筑了工事,企图阻击我军。为了避免与敌人纠缠,七一七团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同日,七一八团在妖魔洞与堵截我军的敌人一个团发生激战,敌军没搞清我军究竟有多少人,稍一接触,便掉头后撤。我军乘胜追击,翻过一个山头,在山洼里俘虏了五十多名国军。这批俘虏不同寻常:每人身上穿着一件美式军大衣、背着一支中正式步枪,队列前面整齐地摆着四挺勃朗宁轻、重机枪,另有一挺美式反坦克战防枪,看起来装备非常不错。从一个俘虏军官口中得知:他们的番号是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一旅。整一师主力已进至山阳、竹林关,准备围歼我军。敌变我变,鉴于这个情况,王震决定放弃夺取山阳及竹林关的计划,取道板岩镇向西前进。</p><p class="ql-block">7月20日,旅直和七一九团进至狗头坪。但没想到,号称天下第一团的整一师一旅一团先于我军占领这里。先到达的敌人依托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以密集炮火向我军疯狂射击,企图将我军阻击在这里,等待其他敌军赶到,将我军消灭。</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不利情况,王震给七一九团团长吴刚下了死命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敌人的阻击。吴刚甩下军帽,大喊一声:“冲啊!”,先带一营一连分两路纵队杀上去,战士们边冲边投手榴弹,一下子就炸死炸伤了三四十名国军。一营后续的两个连相继着展开,我军一鼓作气,连下两个山头,歼敌一个多连。</p><p class="ql-block">谁知越向前山越高越陡,敌人的后续部队也继续朝前涌,因此我军越打敌人越多,到后来连一个小山坎也要几次的反复争夺。更加不利的是,敌人把好几个地方的炮火集中起来,向一营猛扫,轻、重机枪声连成一片。我军每前进一步就有不少战士倒下。</p><p class="ql-block">当我军攻到敌核心阵地——山脊时,吴刚团长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一营经过几番拼杀,也折损严重,冲不上去了,只得暂时收兵撤退。</p><p class="ql-block">吴团长牺牲后,副团长颜龙斌代理团长。颜龙斌见形势危急,顾不得那么许多了,直接闯入王震司令部:“王胡子,我问你要一样东西,你给不给?”王震一愣:“什么事情把你这活李逵难倒了?”</p><p class="ql-block">颜龙斌快人快语:“老旅长啊,我们九团伤亡太大了,之前在玉皇山和白家沟就折损了差不多二百人,现在突破狗头坪,一营损失很重,我现在需要兵啊,你能不能把旅部警卫连给我?”</p><p class="ql-block">谁都知道,三五九旅警卫连是王震的宝贝,班排长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则是清一色的平山子弟兵,又高又俊,枪法准、刀法狠,部队里还有好几个贺龙投弹手,可谓是藏龙卧虎了。</p><p class="ql-block">这个警卫连,王震平时不轻易使用,这次不得不用了。王震当即命令警卫连直接听从颜龙斌指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为旅部警卫连)</p> <p class="ql-block">敌人战斗力很强,而且装备好,又占着山脊地利,正面进攻恐怕很难得手。权衡之下,颜龙斌依然用了之前突破白家沟的老战法:由政委蒋洪钧、团参谋长朱佐夫指挥一营余部和三营正面佯攻,用疏散队形暴露着快速向上爬,吸引敌人注意力。自己和团副参谋长任晨(1916年3月—2008年11月,河南三门峡灵宝人。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历任一二0师三五九旅教导营军事教员、营部党支部书记、独立营营长、七一九团副参谋长、步兵第四师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莎车军区副司令员、步兵五师参谋长、军垦农一师师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带着旅警卫连、二营从敌人尚未设防的狗头坪一侧爬山,绕到敌人身后。</p> <p class="ql-block">之前颜龙斌派侦察员反复搜寻了几次,也看不见一条野兽走出来的小路,所以部队只能爬山。要爬山的地方不简单:正面看去,一座石山紧靠着一条逼仄、齐整的长沟之后平地而起,真可说是巍峨峻峭,怪石林立,毛草不生。</p> <p class="ql-block">佯攻部队还没接近山跟,子弹就从山顶上密集地飞下来了,部队被压得抬不起头。团参谋长朱佐夫从一个战士手中夺过一挺轻机枪,奋不顾身杀入敌阵。“哒!哒!……”一梭子子弹,打倒了几个敌人,又一梭子,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成了哑巴。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朱佐夫参谋长不幸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团政委蒋洪钧满怀悲愤,高呼:“为团长和参谋长报仇!”指挥部队再次向敌人奋勇冲击。蒋洪钧政委第一个冲上敌人阵地,举起手枪,连着打倒了三个敌人。这时,一个躲在堑壕里的敌人向他开了一枪,他倒在了地上,警卫员跑过来抱起他,大声喊:“政委!政委!……”他再也没有睁开眼睛。</p><p class="ql-block">由于佯攻部队奋力冲击,打了几个小时后敌团长仍然以为我军继续从正面突破,调来更多部队守备山头。颜龙斌的奇袭队遂攀爬成功,出其不意地杀到敌人身后。敌团长见情况不妙,调转了部分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枪口,霎那间,子弹、手榴弹和炮弹直冲奇袭队泼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为狗头坪)</p> <p class="ql-block">狗头坪地形险要,而且天下第一团也的确有两把刷子。在山顶一个大平台上,敌团长就地取材,用石头修了好几座大碉堡,并依山挖了两条沟壑。因此,敌人可以躲在碉堡、沟壑里,头也不抬,只是用手把拉开弦的手榴弹一股劲地往下扔,就能给我军带来很大伤亡。敌人还在阵地四周设了铁丝网、地雷,我军即使接近阵地,要想冲上去也得费很大力气。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警卫连和三营翻来覆去地冲击了三次,总是在上边站不住脚。</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冲锋,奇袭队将要冲上山顶时,敌人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枪、炮、炸弹声齐鸣,乱成了一片。而奇袭队之前为了快速爬山,把轻重机枪都轻装了,火力处于极端劣势。</p><p class="ql-block">团长颜龙斌只能命令战士扔手榴弹,警卫连的几名贺龙投弹手成功端掉了敌人几个火力点,但他们没多久也相继牺牲。见火力点被端,颜龙斌命令司号长吹总攻击号,以便山上山下同时进攻,然后高呼:“同志们,冲上去就是胜利!”突然,敌人的重机枪连续击中颜龙斌的右手臂,颜龙斌顿时晕死过去。</p><p class="ql-block">跟随奇袭队的团副参谋长任晨主动接过了指挥权,不顾一切地带领战士们冲上敌人的阵地。战士们见团长受重伤,怒从心起,发动了更加猛烈的第五次冲锋。这时,正面佯攻的部队也冲上来了,我军两支部队与敌人扭打在一起,展开白刃战。有的战士用嘴咬下了敌人的耳朵,有的战士与敌人抱在一起,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指战员们的殊死拼搏,我军终于攻克敌人最顽固的山头,胜利突围的时刻已经不远了。</p><p class="ql-block">任晨指挥部队继续拼杀,他一道,我一道,接连打下了几道山梁,天下第一团溃不成军,敌团长第一个跑路。三小时后,北面最后一道梁被三营占领了。至此,狗头坪山脊和前后多座山头全部控制在七一九团手中。</p><p class="ql-block">在这场战斗中,七一九团连续奋战九个小时,拿下狗头坪,击溃了全副美械的天下第一团,为大部队冲出敌人重兵围剿打开了道路。但七一九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前任团长吴刚、政委蒋鸿钧(湖北红安人)、参谋长朱佐夫(贵州人)相继牺牲,继任团长颜龙斌身负重伤。全团伤亡四百多人,原来近八百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可以想象战斗何等惨烈。</p><p class="ql-block">颜龙斌作战勇敢,素有军中李逵之称,参加红军后,就一直跟随王震南北转战,两人感情很深,得知颜龙斌右臂受重伤后,王震急派旅卫生部部长潘世征(1916年-1961年,湖南宁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兼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先后到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习深造,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另外两位是钱信忠、殷希彭。1961年8月19日在青岛逝世)和副部长唐国华(1911年-1990年,湖南平江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党委书记,新疆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9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亲往火线为其治伤。</p><p class="ql-block">潘世征解开经过简易包扎的伤口,见颜龙斌右臂骨骼已断,伤口周围感染,必须立即截肢,如果不处理的话,就会危及生命。潘世征部长急忙对颜龙斌说:“颜团长,手臂再不处理的话就有生命危险。”颜龙斌问潘部长:“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潘世征说:“要想保命,现在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截肢,但是部队在转移时候麻醉药都丢了,只怕你受不了这种疼痛。”</p><p class="ql-block">潘部长找来一把锯子,问颜龙斌:“没麻药,你能坚持住吗?”。“颜龙斌说:“来吧,你又不锯我的脑壳。只要能保住性命继续革命,怎么做都可以,这点疼痛不算什么,你就动手吧”。就在没有麻药极简陋条件下,颜龙斌便用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自励,请潘世征部长和唐国华副部长大胆地给他做了截肢手术。颜龙斌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巨痛将伤臂锯断截肢。</p><p class="ql-block">唐国华把锯下来的胳膊递给颜龙斌看,颜龙斌一把拿过这胳膊,说:“拿去喂狗吧”。说完,把它扔向远处。手术后,由于剧烈的疼痛致使颜龙斌昏了过去。</p><p class="ql-block">敌人很快就要围上来了,战士们急忙把刚刚截肢还在昏明的颜龙斌抬上担架准备转移,不一会儿,颜龙斌醒来后,为了不给已经极端疲劳的战士再增负担,坚决拒绝上担架,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从担架上站了起来,继续率部向陕西南前进。</p><p class="ql-block">我军在狗头坪击溃了敌一师阻拦后,因敌情日趋严重,指战员们忍受极度饥饿和疲劳,用两天一夜时间,冒雨行进100多公里,边走边打,连续冲破了敌人的多次阻击,粉碎了胡宗南将我军歼灭在豫陕交界的阴谋。</p><p class="ql-block">7月23日,我军转战秦岭进抵僧道关小河口时,又遭尾追敌人的进攻。颜龙斌闻讯,带着伤痛奋勇指挥部队反击,经数十分钟激战,将敌军击溃。颜龙斌在小河口战斗中再次中弹。</p><p class="ql-block">7月24日,颜龙斌因伤势过重,截肢后又整天下雨,部队药品严重缺乏,缺少绷带、酒精,连碘酒都很少,部队整天转战在崇山峻岭,伤口被泥水污染,伤势迅速恶化,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生命危在旦夕。但颜龙斌在生命垂危时,仍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奄奄一息地对战友们说:“我快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坚持到底,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我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只是我为革命做的贡献太少了,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了,我心中感到惭愧呀!”。几分钟后,他晃晃悠悠的终于倒在地上,最后在秦岭南麓(山阳小河旁)光荣地牺牲。战友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向颜龙斌告别,将烈士忠骨安葬在祖国高山丛林之中,伴随他的是巍峨的高山和青翠的松柏。</p><p class="ql-block">王震对颜龙斌的牺牲,悲痛万分,在颜龙斌的葬礼上,赞誉颜龙斌堪称一代猛将,只可惜这员猛将牺牲得太早,令人遗憾,否则必将在后来的战斗中建功立业,大放异彩。颜龙斌牺牲后,一连多天,王震都无法摆脱极其沉痛的心情。为了寄托哀思,王震还特吟诗一首《血战狗血坪》:猛虎团长颜龙斌,鲜血染得战旗红。铁骨铮铮胜关羽,一代英雄胜古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颜龙斌是三五九旅有名的“李逵”式的英雄,他出生入死,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每次三五九旅打硬仗,颜龙斌总是站在炮火纷飞的最前线,在战斗中总是冲在前头,对敌人斗争坚决勇敢,是打仗的一把好手,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受到全旅指战员的爱戴。王震同志曾不止一次称赞颜龙斌:“像他这样的人,天不怕,地不怕,敌人见他就发抖!在革命队伍中多几个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南征部队(又称南下支队)在两年中间长达659天,南下北上,跋涉祖国山河达2万2千里(实际2万7千里),穿越陕、晋、豫、鄂、湘、赣、粤、甘8个省境地78个县,遇敌作战3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经过艰难困苦和无数次英勇血战,打破了国民党刘峙、胡宗南等部的围歼、追击、堵截,终于在1946年9月27日回到了日夜思念和盼望的延安, 回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p> <p class="ql-block">  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欢迎大会,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贺龙等领导同志全部出动,喜洋洋地走到北返官兵中间,和大家握手。那一天,部队官兵差不多个个都流了泪。王震从毛泽东开始,给中央领导一个一个敬礼、握手,最后轮到贺龙,两人手拉起手,对视许久,都只是笑着,不知该说什么才好。</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大会上着重夸奖了359旅:“359旅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敢顽强,深入敌人心脏,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剿。你们取得的胜利,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你们光荣的完成了党交给你们的任务!胜利返回延安,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将来,一定要把359旅的旗帜插到北平的城头!”王震低着头:“‘第二次长征’不敢当。朱总司令说27000里多讲了5000里,其实,我们才走了22000里路……”。</p><p class="ql-block">下午,中共中央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义发出请柬,在王家坪礼堂宴请三五九旅等参加南征的团以上干部。礼堂里摆了六桌,每桌都有四大盆菜。大家济济一堂,满屋子酒菜喷喷香。又是从毛泽东开始一一举杯敬酒……贺龙和王震都喝了一点儿酒,这才眼眶儿微红着细细叙谈起来。王震举着酒杯站在贺龙面前,脸热心热嘴巴也热:“老总,真高兴,我又活着见到你,老部队同志们都还好吧!”贺龙敞开衣襟,眉开眼笑地望着王震,说:“好哇,都好。去年打了绥远战役,最近又打晋北战役,打大同。和你们一样,为了完成任务,也牺牲了一些同志……”。</p><p class="ql-block">提起牺牲,王震颇为伤感地苦下脸:“这一年南下北返,牺牲太大了!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同志都……”。他特别忆起七一九团团长颜龙斌。 “颜龙斌是江西永新人,16岁参加红军后,一直跟我在一起……入陕一仗,颜龙斌胳膊打断了,没药,天又多阴雨,大热天的,伤口很快化脓生蛆,只得锯。可锯子不干不净,反而感染恶化了,但颜龙斌仍拒绝坐担架,坚持和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坚持指挥战斗,直到咽气时,他还抱怨自己对革命贡献太少,心中惭愧,告诫战友一定要坚持到新中国诞生。”说着说着,王震眼里贮满泪水。贺龙说:“死了人,完成了任务,还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上述主要摘录《商洛日报-血沃山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