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在旅行中慢慢找回,因生存而丢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重要的不是看了多少美景,吃了多少美食,而是要有一个充满激情的生活目标,经历最朴素的生活,体会最简单的悲欢,然后沉淀,豁然明白了自己想需要什么……</p> <p class="ql-block">敢于冒险的人,往往可以获得更加精彩和幸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继暑期鄂陕川渝行后,绿皮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背包游后劲仍在发酵,趁国庆假期,做了个近距离短期的背包线路,早些年江浙沪皖一带繁华的地方及名胜古迹扫荡过,这次定位落幕的古村落及尚存的古建筑。时间短,浙南与闽北相邻,经查阅,有许多感兴趣的地方,于是这次就定位浙南丽水的龙泉市与庆元县。</p> <p class="ql-block">识别二维码可查阅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看了大量的视频及各种能搜集到的材料攻略,整理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线路,十月二号,风和日丽,城市还没完全醒来,早上五点正式踏上向往的心之所向。</p> <p class="ql-block">中午一点到达龙泉市,在网上确定好房间位置,坐公交,简单吃个午餐,安放好行李。下午的行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2号:福州—龙泉—下午宝剑小镇—茶坦村—西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龙泉</span>,别名剑瓷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地理坐标北纬27°42'~28°20',东经118°42'~119°25'。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龙泉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区。</p> <p class="ql-block">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p> <p class="ql-block">龙泉市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北部披云山“三江汇顶”:北坡之水汇入住溪,为钱塘江支流乌溪江之源;西坡之水汇入宝溪,流入福建境内的建溪,为闽江源头之一;南坡之水流经八都溪,注入瓯江上游龙泉溪。瓯江发源于凤阳山锅帽尖西北麓,境内长90千米,流域面积2488平方公里,属山溪性河流;钱塘江发源于披云山北坡,经住溪北向流入遂昌,境内长58千米,流域面积340.1平方公里;闽江发源于披云山西坡,经宝溪流入福建境内的建溪,境内长28.千米,面积为98.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宝剑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每年国庆期间,我都会在我的随身包里背着国旗,走到哪都要举着我珍贵的国旗。今年国庆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一把剑就是一段活着的历史。早在商代,我国就开始有铸剑的史料记载。龙泉宝剑</p><p class="ql-block">此后发展到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龙泉宝剑成为皇家用剑。直至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之后,龙泉宝剑不断发展,受到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士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泉宝剑厂</p><p class="ql-block">春秋之后,因为步兵的兴起,剑作为一种武器开始受到重视。吴越地区因水道纵横,车行不便,而使剑的步兵却能发挥很大威力,所以铸剑水平远高于中原诸国,钢铁铸剑工艺也开始出现。铸剑大师欧冶子正是在这时来到龙泉,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为楚王铸造了名震天下的龙渊、太阿、工布三剑,龙渊一地因此得名,并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龙泉宝剑,以古法百炼而成的剑,剑身如一泓秋水,让人有不寒而栗的惊悸,又有爱不释手的欢喜,那些铁胚经过淬炼和击打后自然形成的一朵朵钢花,绽放着一把剑的价值,这中间流动着龙泉剑的魂魄,从出现至今影响了一个个的朝代和各个社会阶层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茶坦村</span>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剑池街道城市规划区西南侧,东与周际村为邻,南靠山里村,西临宏山村,北贴松溪弄村,距城区5公里,离54省道3.3公里,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农户224户733人,其中畲族人口89户312人,占43%,以优质稻米和果蔬为主产业,兼有食用菌和畜禽养殖产业,村民时代勤劳苦干、淳朴善良,是典型的农耕型村落,也是我市历来实施科学农业的先进村庄之一,还是我市14个少数民族</p> <p class="ql-block">茶坦村风光迤逦,其“狭口而入,谷地一番,豁然开朗”,“中为耕地、边为村居、形如荷叶”的特点犹如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境内有良田千亩,古祠古庙数处,古树名木参天,延绵群山绕村,有历史悠久的古代跑马场和古酒泉遗址,有纵深悠长、瀑布连连的东坑大峡谷,被誉为“剑川桃源”、“龙泉桃花源”,是市近郊一座生态品质优良、休闲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实的待开发型村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茶坦村青瓷小作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泉西街</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城市,总有一条老街,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刻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这条老街守着传说、藏着故事、诉着过往,静待时光冲刷,散发着迷人的烟火气和浓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经多方了解,浙江乡村的公共交通系统有些没落。可能是经济比较发达,也可能是乡村年轻人的流失,造成来往的人不多,不足以支撑起公共交通的日常维护费用。</p><p class="ql-block">我要去的乡村发车都集中在火车站旁边的汽车站。所以我每次要去哪还得坐车到火车站,我住宿的地方离火车站比较远,事实上火车站修得离市区较远且偏僻,也没叫有住宿的地方。我把自己安顿在闹市区西街边上,市区内游玩比较方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3号:下樟村云坞古村,白云古道—李山头村梯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樟村</span>距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城区6公里,史称云坞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下樟古道</p> <p class="ql-block">白云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樟村</span>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淳朴,宋时隐居于此的名士管师复曾向当时的仁宗皇帝描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勾画了该村无限的田园意境。近代史上下樟村人郑玉奎早年投身革命,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江南繁昌总局参谋,“皖南事变”被捕后英勇就义,现故居保存完好。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迹-白云庙、清代悬壁式廊屋结构木桥-白水桥和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民居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道路多为鹅卵石铺就,与古建筑和自然生态浑然一体,别样和谐精致。</p> <p class="ql-block">村里明清时留下的古民居鳞次栉比,全用泥土作墙,青瓦盖顶,雕梁画栋,至今保存完整,形成一定规模的古代建筑群,是一座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下樟村史称“云坞古村”</p> <p class="ql-block">村内天然景点连绵不绝,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竹,溪流潺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绝佳,白云茂林修竹,宛若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择一处山野民宿</p><p class="ql-block">体味古人的隐居生活</p><p class="ql-block">恩怨散去,入鞘还家</p><p class="ql-block">用龙泉青瓷煮一壶清茶</p><p class="ql-block">不问人间琐事</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杯敬心中的江湖</p><p class="ql-block">侠气龙泉任君逍遥</p> <p class="ql-block">早上去下樟,回到市区时间还早,但龙泉的公共交通系统让我没有车可坐,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决定打车去李山头村。这里要吐槽一下浙江的遭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现在全国打车都非常方便且透明的情况下,我再次遭遇了</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浙江的宰客事件。</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本来在网上订好车,车也迅速的来了,但一上车,司机马上说要加价二十五才去我质问他,你不去就别接单,为什么接单又要加价,我非常生气,司机说是平台自动接单,这个理由太迁强,我当然不信,但时间不允许我太多的争辨,算了,加价也去,于是我花八十块车费去了,回程遇到心善的小夫妻,免费带我回县城。祝好人一生平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总的来说,好人还是比坏人多,我心依旧保持善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也不是第一次在浙江遇到这种事了。</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浙江</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真应该整顿一下</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坐地起价</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的坏现像。旅游业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现在网络时代,信息量传播的速度会怎样。但愿在下一次再踏入浙江土地时,别再有这种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梦幻山村·大美梯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李山头村</span></p><p class="ql-block">瓯江源头最美梯田,东海明珠古色村落,地处龙泉塔石街道中南部的李山头村,海拔540米,距龙泉市区15公里,是一个集梯田风光、乡村古建、非遗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名村。</p> <p class="ql-block">作为龙泉本地乡土古村,李山头村保留了传统建筑。民居逐级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均为20世纪70年代造的泥木结构土坯房,个别房屋前面墙体部分为木制或青砖砌筑。</p> <p class="ql-block">“瓯江源头醉美梯田,东海明珠古色村落”正是李山头村的真实写照。500亩梯田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在村内设立了丽水市摄影创作基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写生摄影基地、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摄影基地。</p> <p class="ql-block">作为省级生态文明村、特色旅游村。李山头的风光不可谓不绝,站在村里向外远眺,层层叠叠的梯田向外推去,弯弯曲曲的线条有一种艺术之美,水田映着天光,好一副农家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李山头回来,时间尚早,沿着鸥江一路漫步,色彩斑斓的灯扮靓了整座城市,喧嚣的夜生活满足着辛苦的一天的人们的味蕾和视角,从紧张的工作脱身的人们终于可以慢下来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4号:宝溪村青瓷古龙窑,国际竹文创中心—源底村义仓—庆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早上客车时间太早,怕来不及,打了个滴滴到车站,宝溪的车是早上七点十分,也来不及吃早餐。九点不到到达宝溪。在下车的地方吃个早餐,老板人很好,看我行李那么多,主动让我行李寄他家,并告诉我九点半有个开窑仪式,难得的机会,于是吃罢早餐前往开窑地点去参观开窑。</p> <p class="ql-block">龙泉宝溪景区有三江之源、青瓷故里、红色宝溪的美誉,是一处原汁原味的文化古村。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龙泉青瓷,是龙泉的象征,也是宝溪景区的灵魂。世界上最大的龙窑群不仅仅是一座窑,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轻轻诉说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宝溪不仅有青瓷,还有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这里展现地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宝溪,有国内外最大的古龙窑群。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煤气窑的替代,龙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13座龙窑保存基本完好。这些古龙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也有几座建于清代。</p> <p class="ql-block">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瓷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陶瓷界首张“非遗”名片。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又让宝溪这些高手艺人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对传统烧制技艺的保护和延续。</p><p class="ql-block">张绍斌一家是宝溪青瓷艺人中的代表。张家的生活变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青瓷的发展传承需要依靠几代人的努力。张绍斌的曾祖父张金星在1918年创办了“张义昌”瓷厂,自建一座龙窑,以烧瓷碗为主。</p><p class="ql-block">张绍斌的爷爷张高礼与二爷爷张高岳历时三年之久,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烧制出一批质量上乘的艺术瓷品,被认为接近宋元时期的水平,出窑一瞬间,就被许多外国人抢购一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高礼将研究了一生的青瓷秘方传给了儿子,希望他继续从事青瓷研究。解放后,张照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龙泉瓷厂当了一名制瓷工人。张绍斌也开始学做仿古瓷,与父亲共同研究出了“金丝铁线”米黄釉青瓷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做出了众多青瓷精品,成为一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绍斌的儿女也接承父业,从事青瓷制作。父传子、子传孙,六代艺人代代相传,龙泉青瓷界一时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今年86岁高龄的金品老先生从14岁开始就从事青瓷制作和龙窑烧制,吃了一辈子的泥土饭,是龙泉仍健在的四位老窑工之一。“窑火相传,生生不息”是他最大的愿望。儿子金朝军制瓷半路出家,原在外淘金有20余年,金老先生硬生生地把他拉了回来,让他守着这座祖传近200年的古龙窑,做一名骄傲的掌柜。</p><p class="ql-block">步入“金品龙窑”里,满屋的翠色便映入眼帘,那一间间、一排排、一层层摆满的青瓷作品,犹如一个小商场,又像一个博物馆,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不灭窑火</p><p class="ql-block">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了解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p><p class="ql-block">欣赏和体验龙泉青瓷这一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源底村</span>地处山水古城龙泉市以西,浙闽边陲上垟镇境内,距市区30公里,53省道沿村而过,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源底明清古建筑群现保存着36幢古宅,建筑面积27370平方米,原貌保存度达90%,其中徐氏宗祠等四幢古宅保存完好度为95%,对研究明清浙闽山乡建筑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整个古建筑群粉墙高耸,鸳鸯黛青,棹楔欧吻,雕梁画栋,尽显浙派山乡建筑特色,其“四水归堂”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江南的建筑思想,富丽堂皇之中,尽透静谧幽雅之气,与四周山水和谐一体,源底村被喻为“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p> <p class="ql-block">源底古民居位于源底村中央,发源于龙头山的贵溪于村中婉延而过,在村口形成喇叭形,喇叭入口前端有一小山形式乌龟,谓之“龟山”,古人择此栖息立家,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古民居依贵溪而建,呈块状分布,四周植被繁茂,绿竹连浪,杉林成荫,村落依山抱水,清幽毓秀,步入村中,仿佛处于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里,放眼便看见粉墙高耸,鸳瓦黛青,古朴大气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马腿,尽显浙派山乡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龙泉源底村红色粮仓,没有人挤人的快乐静谧</p> <p class="ql-block">源底古建筑群中现完好保存着辛亥革命烈士徐仰山故居,并留下了徐敬五创立龙泉义仓、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源底村回到城里,时间还早,客车直达火车站,一刻也没停留,坐上下午五点的火车前往廊桥之乡庆元。</p> <p class="ql-block">到达庆元,华灯初上,庆元火车站离城区15公里,公交已经开走,三个人合租一辆的士到达城区,到达晚上入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5号:大济村进士村—月山村五座廊桥—香菇博物馆—廊桥博物馆—石龙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2005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4%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全国第一。北面与本省丽水市的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 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南北长49公里,东西宽67公里,土地面积1898平方公里。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部为洞宫山脉所踞,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600~800米,斋郎村海拔1210米,是全县最高居民点;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330~600米。这一地区分布有较多河谷,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是粮食主要产区,其中黄田、隆宫、安南盛产毛竹;屏都、竹口乃“柑桔之乡”;新窑村海拔240米,为全县最低点。</p> <p class="ql-block">按计划上午是去月山村的,得知班车要八点半才开,中间有两小时空档,车站安保人员建议我可以去附近大济村先逛逛再来坐去月山村的车,我听了他的建议,马不停蹄,前往大济,原本是想下午回程再去的,,即然车没那么早,刚好也不远,就去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济村</span>,位于庆元县城东南二公里,这个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间,陆续出现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馀人,故有“进士村”美誉。大济吴氏宗族因此逐渐成为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北宋进士吴桓的长女吴彦钦是当朝宰相李纲的母亲,其长子吴彦申是李纲的舅舅,舅甥二人于政和二年(1112年)同登进士;南宋名相文天祥是大济吴氏后裔吴渊的外甥和学生。故此,李纲为吴彦申作墓志铭,文天祥为吴氏族谱作序。崇文尚礼、尊儒重教的氛围也吸引许多名士流连驻足。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游学于此;明朝时,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曾到大济讲学,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游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遗墨;清康熙年间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三年,在吴氏大理中宅壁上手书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民国时期,孔子南宗第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护孔子夫妇圣像,曾避隐于大济四年,死后葬在大济仙宫山。</p> <p class="ql-block">大济进士村位于浙江庆元县松源镇。这个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年间,陆续出现了二十六位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余人,故有“进士村”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从大济村出来,时间还来得及,火速回到车站,刚好赶上去月山村的班车,幸运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果然是</p> <p class="ql-block">去月山村的路上,国道转入省道最后到乡道,盘旋在崎岖的山路上,高拔一点点变化,我明显感觉到了,头胀胃不舒服的现象在上次去云贵川时出现过,但并没想到浙江海拔有一千多且我明显有反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月山村</span>,月山又名金乡、东庄、举溪、举水,位于浙江省庆元县城东南57公里,月山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坐落其间,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月山村首尾各有一块田土羊,分别称为“考坑土羊”和“梅花土羊”,六座古廊桥形如长虹卧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那恬然而优美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人间仙境。时任处州知府孙大儒曾赞月山为“山环水抱一桃源”。</p> <p class="ql-block">活水润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山园村后竹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故而得名月山村。月山的村庄规划可谓巧奇天工其中"活水润月,便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举溪之水引流入村、清洗污法,洁净了村庄,浣纱烧菜,方便了农家,彩鲤翻翩、美化了村庄、蓄水防火,保障了民安,可谓一举多得。涓涓举溪清流水,滋润月山数百年,政称之"活水润月”。</p> <p class="ql-block">横跨绵延山岭之间,纵横秀美山河之上的座座廊桥,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由于受班车的限制一天能去的乡村有限,中午回到城区,下午时间就逛刷城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香菇发源地香菇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庆元香菇博物馆,创建于1993年,原名香菇陈列馆,初建在浙江庆元县香菇市场,1994年香菇陈列馆由韩省华等人主持建办,在接待省长万学远后改迁在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p> <p class="ql-block">横跨绵延山岭之间,纵横秀美山河之上的座座廊桥,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廊桥之乡廊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龙山位于庆元县城西北的松源河畔,主峰海拔597米。</p><p class="ql-block">石龙山因其七座山峰酷似巨龙而得名,山势起伏连绵,宛如一条巨龙。</p><p class="ql-block">石龙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烟雾缭绕,景色优美,被誉为“濛洲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龙山位于庆元县城西北的松源河畔,主峰海拔597米。</p><p class="ql-block">石龙山因其七座山峰酷似巨龙而得名,山势起伏连绵,宛如一条巨龙。</p><p class="ql-block">石龙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烟雾缭绕,景色优美,被誉为“濛洲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上最高的山顶俯瞰全城是我最喜欢的一项。但凡座城市有一个山头能上能俯瞰的都不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时间较晚了,全开火力冲上山顶,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到达,连绵不绝的山把整座城市包围得严严实实,一条S形松源河穿城而过。全城的面貌尽收眼底,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6号:西洋村香菇发源地兰溪桥—濛於村濛於桥—福州。</span></p> <p class="ql-block">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坐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兰溪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该桥为八字形单孔木拱廊屋桥,全长48.12米,宽5米,矢高9.8米,净跨36.8米,其跨度之大居同类廊桥之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香菇村西洋村</span>,古朴之名,穿梭山水</p> <p class="ql-block">兰溪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其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西洋殿旁,因原址在下游“兰溪桥水库”储水区内,1984年按原貌迁建于此。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大堡乡<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濛淤村</span></p><p class="ql-block">濛淤村,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政府驻地南2.1公里——称濛淤店。坐落于濛洲溪畔,故名。聚落沿公路呈团块状分布。村南建有濛淤桥,桥身为木拱廊桥,始建于元至正年间,久废,明嘉靖五年邑人叶亨重建,后坏于水,嘉庆十四年邑人后田吴昌兴倡建,1986年重修,1995年毁于火灾,2011年原址原貌重建。全长35米,净跨28.2米,矢高8米,面阔4.5米。</p> <p class="ql-block">濛洲桥,地处浙闽边界的庆元县,是我国著名的廊桥之乡,被誉为“廊桥天然博物馆”。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廊桥文化,庆元县于2004年8月成立了庆元县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对廊桥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与福建省宁德市和南平市就木拱廊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廊桥遗梦,步履不停,憾事绵绵。</p> <p class="ql-block">从濛於村坐班车回到县城,回到宾馆拿上行李,直奔火车站,踏上晚上六点的火车,结束了这次浙江龙泉庆元之旅。</p> <h1></h1><h3><font color="#167efb"><b>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随心所欲地去追求心中的梦想。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幸福,都在路上。</b></font></h3><h3><b></b><b></b></h3> <p class="ql-block">后续:此次的浙江之行,计划做了很多,受阻于浙江公共交通系统的落没。不远的距离,苦于没有公共交通,无法到达,有人可能会说包车前往,我也做了,但是,浙江的滴滴坐地起价的现象非常普遍。租房也出现同样问题,即使你在网上下单定好房间,到店告知你需要加价才能入住,即使你在网上预约了出租车,你上车告知你需要加价才能前往,这种现象,在区区小城,如此泛难,本来遇到这种现象应该是可以投诉的吧,但苦于当时心急没有搜集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去过浙江几次,没有一次让人留下好印象。是不需要游客,还是一次性消费心态,不得而知。当大家盯着云南海南时,其实小众的浙江也是普遍现象。去玩的人不多,金额不大没被曝光。真希望这种现象不再有,还一个健康干净的旅游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