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初期,村里的大人们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听见村头大喇叭喊:“社员同志们,每家一人到俱乐部学习,不来的扣工分”。那些年我父亲在20多里外的另一个公社工作,我妈妈担心扣工分,可弟弟妹妹年纪尚小,害怕黑夜,又有一大堆家务活要干,走不开,就让上小学的我代她去。</p><p class="ql-block"> 组织学习的人是大队书记,他让一位村里有文化的姐姐给大家读报纸,至今记得这位姐姐英姿飒爽,口齿伶俐的读报模样。当她读到“成立文化大革命筹备小组”这句时,姐姐读的是“等备小组”,不识多少字但见过世面的大队书记听出不对劲,就对她说“闺女,念错了哇?我在公社听的是成立筹备小组”。其实听的人当时都不知道是“筹备小组还是等备小组”,只顾围座在昏暗的马灯旁卷旱烟抽。烟雾缭绕中,有些发困的我一下醒悟了,回家查看字典,这两个字还真有相似之处。对照着多看了几眼,以后这两个字从没出过混淆。</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往事如烟。那晚的夜会情景,不知怎么突然清晰的浮现出来。想那位姐姐本是聪慧伶俐之人,还无师自通会画花草画儿。农村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换上新的窗户亮白纸,她会给村里人家窗户纸上画上艳丽的花朵,碧绿的小草,十分好看。她家家境也好,正值芳龄年花的她,后来不知怎么没有继续求学,或许是因当初混乱的学校环境?</p> <p class="ql-block"> 冬天终将过去</p> <p class="ql-block"> 静待冰雪融化</p> <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桃花最先来报春。记得那篇【科学的春天】,点燃了一代被耽误人的热情。听说那位姐姐,逢改革开放盛世,也有了不错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愿我生活的童年村庄,越来越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