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有“二宝”

王晓光

<p class="ql-block">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古称赵州,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县城距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的山前冲积平原上。赵县地方不大,然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据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境内“赵州桥”,“柏林禅寺”蜚声华夏。</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暂居石家庄之际,偕夫人一览“国宝”尊容。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又名安济桥。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观“赵州桥”,我觉得可以“坚,奇,绝,利”四字蔽之。坚者固也,赵州桥自建成至今,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赵州桥之坚固,因之采用半圆的桥洞设计,并在券的两肩上造两个小券,这些券都制成小于半圆的弧。如此设计使得在洪水季节,部分水可以从小券通过,减轻对桥体的冲击,保证石桥的安全,故而历千年而不倒。</p> <p class="ql-block">奇者神也,赵州桥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它却是由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的。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拱,即敞肩拱,这使其比实肩拱更显空灵秀丽,造型也分外美观。桥拱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车辆行走。敞肩拱的运用,不仅增加排水面积,减少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桥台基址没有特殊设置,采用天然地基。如此匠心手笔,尽显赵州桥之神奇。不仅如此,许多神话传说也伴着赵州桥而生。比如,张果老和柴王爷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过桥,导致桥身摇晃,驴蹄深陷,鲁班急忙托桥救险……。让赵州桥的奇,更添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绝者孤也,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工程技术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径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开创了我国石拱桥建筑的先河,对后世桥梁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赵州桥,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造型艺术也很优美。它的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巨身空灵,雄伟而秀逸,稳重且轻盈。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实不过誉。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冠绝之作,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拱桥,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利者济也,赵州桥的建造,不仅解洨河两岸居民雨天行走之困顿,而且成为连接赵县与其他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交通便捷性,使得人员和物资能够更快速、更顺畅地流动。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州桥不仅承担着贸易往来的重任,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桥上的繁忙景象和商贾云集,使赵州桥成为古代经济繁荣的象征,为当时的商贸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繁荣,为后来的唐朝乃至更远的时代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赵州桥也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易。综上所述,赵州桥作为古代商贸的重要通道和象征,对古代商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到了今日,赵州桥仍以其古代工匠智慧和才华结晶,宝贵文化遗产之角色,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惠泽赵县百姓。</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给人以惊叹与敬仰之情。这座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站在桥上,望着桥下潺潺的流水,不禁对这座桥的坚固与美观赞叹不已。同时,也由衷敬重以李春为首一代巨匠的设计理念,建造技艺,感佩其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p> 桥通古今,如同史书,穿越时空,见证亘古。从简陋的倒树为梁,到美如长虹的拱桥,载万物生灵,渡岁月长河 <p class="ql-block">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县城东南角,柏林街,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是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 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该寺是古燕赵的佛教中心,信徒众多。历史上有很多高僧都曾在柏林寺修行,如唐朝的赵州禅师、宋代的归云老人、元代的月溪禅师等。可谓历史悠久,香火鼎盛,扬名于古代,享誉于今朝。</p> <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不长,无非是跑马观花而已,然颇有些心得与感悟。柏林禅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古老的建筑到精美的佛像,再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倍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物质的保存,更是精神的延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踏入柏林禅寺的那一刻,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四周的宁静与祥和,似觉远离尘嚣,心灵得到放松和平静。这种宁静不仅仅是环境上的,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感受,找到些“静能生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佛教对于生命、宇宙和自然有其独特见解。通过参禅悟道,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净化和升华心灵。这种净化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感受,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清理和梳理。通过反思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游览柏林禅寺不仅能感受宁静与祥和的氛围,还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更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必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