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因为太忙了没来得及把叙事整理了,今天起个大早整理清楚。</p><p class="ql-block">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p><p class="ql-block"> 我先出示了艺术节的图片,问孩子们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图片吸引,纷纷回答看到了小男孩在打鼓,小女孩在跳舞。接着,我播放了咚咚的鼓声,让孩子们感受打鼓的节奏,顺势引出打鼓的“打”声母就是“d”。然后,通过展示小女孩跳舞的图片和“t”的发音,让孩子们对“t”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我为孩子们朗读了一首小儿歌,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寻找今天要学习的四个声母“dtnl”。</p><p class="ql-block">二、指导认读,准确发音</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掌握“dtnl”的发音,我先让他们看我的口型,听声音的长短和高低。比如,发“d”音时,我用手势讲解发音方法,告诉孩子们发音时就像舌头来敲门。孩子们开火车认读“d”,兴趣盎然。对于“t”的发音,我强调不仅舌尖来敲门,还有气流出来,并让孩子们把手放在嘴前面感受。在区分“d”和“t”时,我请来了小纸巾帮忙,通过示范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两者的不同。接着,我用生动的方式介绍“n”是生气时从鼻子出气的音,“l”是快乐时嘴角向上咧起,声音从舌头两边发出的音。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准确地读出了这四个声母。</p><p class="ql-block">三、指导记形,趣味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告诉孩子们,声母“dtnl”都藏在刚才的图片里,让他们上台找一找。孩子们积极参与,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字母。然后,我让他们分享记住这些字母的好办法。有的孩子说“d”像一个反过来的“b”,我们一起讨论了如何分清它们。接着,我们通过顺口溜记住了“t、n、l”。最后,我们玩起了游戏,我说变个字母,孩子们用手指摆出相应的形状,进一步加深了对字母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四、指导拼读,巩固提升</p><p class="ql-block"> 认识了声母“dtnl”后,我引入了四个单韵母,让孩子们认读。先让“d”和“a”做朋友,教他们拼读的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孩子们学会了“d-a-da”后,开火车读“dédīdú”。接着,其他韵母也来找“t”做朋友,孩子们积极拼读。我们还一起做了“dtnl 放松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对声母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五、学习词语、儿歌,拓展知识</p><p class="ql-block"> 我出示书上的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看到了什么。接着,教学“马路”这个词语,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叫马路。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拼读“泥土”这个词,并讲解“土”字。看到孩子们学得这么开心,我又引入了小兔和小狗,让他们想象小兔和小狗会怎么来,引出“小兔蹦蹦跳,小狗慢慢跑”。最后,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小儿歌,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还加上了动作。</p><p class="ql-block">六、指导书写,规范工整</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活动手指,准备写字。我先带着孩子们做手指操,然后让他们观察字母的笔顺和占位。我范写后,孩子们打开书认真地练习写一写。</p><p class="ql-block"> 在这堂“dtnl”的教学课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记忆,在拼读中巩固,在儿歌中拓展。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热爱语文,探索更多的知识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