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高都古镇

莽原独行客

<p class="ql-block">高都镇在晋城市泽州县城区东北部十八公里处 ,是一个具有优悠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以后叫高都,此名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走进高都古镇给人印象是三多:</p><p class="ql-block">一、古庙多:“景德寺”、“关帝庙”、“东岳庙”、“玉皇庙(城隍庙”、“土地庙”等;</p><p class="ql-block">二、明清时代的老宅院多:“乔家大院”、“马家大院”、“任家大院”、“圪合院”、“东宫上院”等。</p><p class="ql-block">三、人民公社时期遗留的痕迹多。</p> <p class="ql-block">(好友航拍照片)</p> 景德寺 <p class="ql-block">高都景德寺初建于唐朝,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高都景德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景德寺东侧入口</p> <p class="ql-block">高都景德寺初建于唐朝。</p><p class="ql-block">明代,高都景德寺重修主殿。</p><p class="ql-block">元代,高都景德寺重修前殿。</p> <p class="ql-block">1956年,高都景德寺被改建为“粮站”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门窗都做了封闭。</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高都景德寺古迹。</p><p class="ql-block">(景德寺改为粮库照片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当年做粮库时将斗拱昂嘴部分截掉,现在昂嘴部分为维修时所加,现在修复为马蹄式。</p> <p class="ql-block">精美图案的石柱、柱础石基本保留了历史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都景德寺基本保持了宋金时期的建筑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正殿应为宋金遗构;</p><p class="ql-block">南殿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中殿为明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其它建筑时代为清代;</p><p class="ql-block">正殿檐下石柱及额枋为宋元祐年间遗物。</p><p class="ql-block">这些遗存为研究晋城宋金寺庙建筑提供重要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近年当地政府对景德寺做了修葺保护,对建筑做了保护性修复,寺内大殿重新粉刷、殿里添了新的佛像,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却让人感觉这座古寺少了岁月的痕迹,古韵不足。</p> 关帝庙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坐落在景德寺的东侧,清代建筑,庙不大,一进院落,山门背面是戏台,有献殿、大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正北为关圣大帝殿,殿内有新修关老爷塑像。</p> <p class="ql-block">关圣大帝殿对面(南面)是戏台。</p> <p class="ql-block">戏台上的石雕和柱础石</p> <p class="ql-block">两边的厢房</p> 东岳庙 <p class="ql-block">东岳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与乾隆五年重新整修。现存建筑为山门、东西廊庑、大齐殿、藏经阁及两侧垛殿等。其中大齐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重建</p><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庙未开放,村民在门前广场晒了大片金灿灿的玉米。</p> <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18日公布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边的石雕和门头壁画</p> 玉皇庙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现状推测,现存正殿应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具有清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供游客进入的侧门</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正殿</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高都玉皇庙从南到北分别是山门、拜殿、正殿,以及两侧的掖门、妆楼、耳房、配殿、偏殿、耳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的神仙比较多,有玉皇殿、昊天大帝殿、天龙殿、三清殿、二十八宿殿、三垣四象殿、牛马王殿等,就像众神仙的联合国。每个殿内塑像均为现代作品,看点不多。</p> <p class="ql-block">这两块石碑为大清四十七年重修碑记和捐款人碑记。</p> 明清古民居 <p class="ql-block">东宫上院大门,大门紧闭,未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圪台院,虽然外墙“刷白”了,但依稀能看到岁月的痕迹。大院铁将军把门,未能进院游览。</p> <p class="ql-block">街上不少的老宅院,斑斑驳驳的墙面,退了油漆的门楼,佐证了这座古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老油坊,通过窗户向里看,原始的扎油工具都在,只是很久没有使用了。</p> 人民公社时期的痕迹 <p class="ql-block">在高都镇中心广场东侧“高都公社人民大礼堂”前有一组战天斗地修水库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组塑像记录了1958年,为响应党的号召,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的大无畏精神,在高都任庄村南丹河干流上建成了一座防洪抗旱的水利工程,担负了晋豫两省三市150余万人口、33万亩耕地的防洪、晋城市生态用水以及丹河新城景观用水任务。</p> <p class="ql-block">南面的大会台,上面的字已经完全没有了,可以想象这里曾是汇集所有村民,高都镇政府开大会,传达最高指示、宣传动员、斗私批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中心广场向西走,街南面有一座老房子,这是当年的“晋城高都供销社”,外墙虽然刷了涂料,但字迹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边的标语:</p><p class="ql-block">“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这应当是当年南街村的“门市部”。</p> 今日的高都古镇 <p class="ql-block">游览到这里,我们可以把穿越时空的思绪拉回到现在,看看今天的高都古镇,广场和路面铺上了水泥和柏油,沿街的外墙刷了新涂料,重修了古庙宇,修建了新的旅游设施,办起了供游客吃饭的饭店食堂,修了免费停车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正焕发青春,敞开胸怀招揽天下游客。</p> <p class="ql-block">高都镇南街村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村民公约</p> <p class="ql-block">利用原来的公社办起了忆旧食堂。</p><p class="ql-block">墙头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人民公社时代的痕迹是那么的熟悉。</p> <p class="ql-block">墙上两边:“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熟悉的标语,对于六十岁以上人是亲身的经历,而对于年轻一代是模糊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北面是伙房,东边是饭厅,西边是仿造过去家庭的单独饭厅。</p> <p class="ql-block">墙画</p> <p class="ql-block">大院西侧的老王家</p> <p class="ql-block">看看咱老王家的家私,来这里坐下来吃顿饭吧。</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生产、生活用具,现在成了大院东边大饭厅墙上的装饰。木杈、耙子、饸络床子、木㮀、自行车、土墙……</p> <p class="ql-block">路南边的忆旧门头。</p> <p class="ql-block">门楼两边墙上的忆旧展品,有生产队用的农具,家庭用的小电器等,你能认识多少呢?</p> <p class="ql-block">高都镇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7世纪初年,夏桀王迁都于此,称为“垂棘”,后来称为“高都”。春秋时期为城邑,隋朝改为丹川,降格为镇。历史上高都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行山重镇”之称。</p><p class="ql-block">高都镇从几千年的历史走来,斗转星移,起起落落,这里的人们在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他们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不断的建设、装扮着自己美好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