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苹果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刀郎之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旋风、台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国庆前后鹭岛的天气不是很好,虽说气候转凉,却阴有小雨,“尾替尾”的台风有两位游客被风吹到海里,险被浪冲走,幸好黄厝海边沙滩上人多,立马英雄现身,捞人的,抛球生圈的,都是不知名者。假期旅游旋风恰遇台风冲浪,青年人嗨到不行不行。中秋天文大潮,海水倒灌淹了沙坡尾、集美学村临海路、中山路步行街也可涉水追欢,车过如犁水,哗啦啦推波助澜,乐坏了小宝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苹果香》刮起音乐旋风,一位"黑大婶回乡带娃"的抖音热门女歌手,在网上翻唱,引起轰动。短短一个星期火爆全网。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孩子,都会哼唱。我家俩个小家伙一人唱一句,嗨翻了天,“斗歌”娱乐感染了全家欢乐。无知的稚童根本不理解歌词歌曲,瞎唱出相向的情感,这是很不对的。狼戈是《苹果香》的作词、作曲、原唱,他的歌声唱出了人生的沧桑和悲凉,唱出了对故乡的怀念,他的演唱更动情,更直击人的心灵。因此被更多的歌迷熟知和喜爱。半路出家的狼戈音乐人用心在写词作曲,倾注心血在演唱。他用细腻的感情在歌中怀念逝去的初恋,怀念逝去的二哥和母亲。曲中散发出浓郁的故乡苹果的余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注定是音乐盛会,国庆前后“刀郎演唱会”刮起了音乐台风。刀郎乃川人罗林先生,酷爱音乐早年去了西域扎根,成了底层百姓喜欢的著名音乐人。国庆前在成都的演唱会是成功的,轰动了中国乐坛。一场万人演唱会刀郎连唱39首自己作词,作曲,自己演唱的歌,中途不休息,连一口水也没喝,这是中国乐坛绝无仅有的一幕,仅此就能感动千千万万歌迷,台上台下齐唱,这何止是旋风,简直就是歌坛上的台风,跃过高山海洋,跃过边塞江南,跃过大都市到城镇乡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认识刀郎之声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位友人的座车上播放刀郎“怀念战友”的唱片,辨识度很高的沙哑嗓音,浓郁的西域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误以为来自西北大汉的歌声,那时刀郎很神秘,内地没人见过他的真身,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好奇而猎新,就这样在友人的代入下喜欢上了刀郎和他的歌声。当《2002年第一场雪》的出现,才知道刀郎的歌迷是那么那么多。刀郎之后写了很多词曲都很成功,真正令社人震撼的是《罗刹海市》。大街小巷走那儿都是这首歌曲,风靡一时,有人喜欢词,有人喜欢曲,更多人沉浸于哼哼唱唱。我在新疆罗布人寨的东沙山就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罗刹海市》,身穿冬衣,口捂白口罩,眼戴黑墨镜,在沙地上边走边唱,虽气喘吁吁,但心里乐着呢。音乐这东西,开心时入耳,难过时入心。快乐的时候你听的是音乐,难过的时候你懂的是歌词。喜欢一首歌,不仅是因为歌唱的有多好听,而是歌词引起了共鸣,感动了你我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首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自己演唱,自己开演唱会,让所有人都跟着哼哼的歌。这就是老百姓支持刀郎音乐的天花板。歌曲是音乐,歌词是诗和故事,细品典故和人性,唱出来的是回忆和心声。2024刀郎刮起了中国乐坛难能可贵的12级台风,排山倒海之势,唱自己的歌,唱老百姓喜欢的歌。输出的是优美的旋律,分享的是本色纯洁灵魂,彰显了中国四十年来真正歌王属于刀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下一说起“革命”似乎落伍了,没人愿意听,反感之人还占上风。若在革命之前加上“音乐”二字的名词,或许就有人想往下听,什么是“音乐革命”?谁举起这杆旗,谁一起扛着这面旗?从刀郎成都演唱会起始,被群魔乱舞统治四十多年的娱乐圈遇到了强劲的革命者,呐喊助威的除了现场万人激情澎湃的歌友,还有场外及观看收听刀郎演唱会的“人从众”歌友,太解气了!终于可以发声亮剑,怒斥魑魅魍魉。余曾为文艺青年,虽年上岁仍关注中国文艺趋势,有着属于个人喜好和拥护支持方向。刀郎移师广州演唱会更加火爆,平民之风,万民拥戴,十年磨一剑,廿十年重头越,刀郎旋风俨然就是文艺圈的“革命风”!我不是刀迷,只是在混浊中见到清新,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万民共情,受到感染和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春天的故事还没来到,大陆先偷听并流行弯弯小邓的靡靡之音,收录音机一响“地下”舞会便开工了,警察闻声而动,群舞一哄而散,倒霉的被抓进局里抱头蹲地“处罚”,社会不会容忍喇叭裤靡靡之音和“异性舞”。春风一过,一夜醒来,莫明其妙地合法化了。“八三严打”过后张行的“铁窗泪”及“钱啊钱”风靡大街小巷,卡拉OK里都狂吼恶叫,聪明人早已领会白猫黑猫能抓到钱就是好猫的理论,开始行动了。群魔乱舞开始声嘶力竭地“摇太阳”,迪斯科震天动地,牛鬼蛇神兴高采烈的庆祝他们的胜利,变天了!胜利者最喜欢帝王将相的复古风,批了样板戏四十多年也不见有新创戏上台,国魂国粹也只能干嚎几句“欢乐的歌”。全面复古复旧摸向西方朝拜,特色极乐世界就这样摊牌西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刀郎属自创词曲歌三栖唱将,悲凉感过于浓烈,我喜欢他滴血新创的、最奋进的、让人热血沸腾的、代入感极强的《川江号子》。激越亢奋的集体主义精神实践,是川江上船工们有节奏的统一劳作,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合唱帮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自于民间底层创造的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100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20世纪中后期,把“川江号子”搬向舞台,演绎大场面的群体性劳动。比如铁道兵之歌,开山炸石,逢水架桥等舞台表现剧。听到“川号子”我会想起上中学时观看古田溪水电站宣传队套用“川号子”表现三明安沙水电站拦水筑坝的舞台剧。气势磅礴,整个舞美气势雄伟盛大,声声入耳,震撼人心,台上台下群情激奋,看的人热血沸腾。后来古一中文艺队要排演《五七指示放光芒》节目。就是请了古田溪水电站刘导演为我校完成编排任务。表现全校师生“学工学农学军”的大场面,尤其是突出“垦荒建农场”的劳动场面,割草烧荒,刨树根,撬石头等舞蹈动作逼真舒展,全剧采用的也是“川号子”形式。诠释大集体主义劳动场面,展现轰轰烈烈最好的舞台表现形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还有几人能记起这些往事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双江老师也唱过《川江号子》,从两场两地的演唱会感觉刀郎更接地气。李双江唱出了船出险滩奔大海的轻松与喜悦;刀郎唱的是纤夫的艰辛与不易。前者是岸上看景,后者是江岸拉纤,身份不同,倾述的情感不同,表现力也不同。尤其是徐子尧、赵天蔚两位女生的和声部堪称神来之笔,唱出了纤夫妻女对亲人身在险途的担忧和平安归来的祈盼!歌声低沉而悠远。唱出生活的不易,唱出命运的坎坷。让人心酸,让人深思(有四川清音的韵味)“川江号子”往大了说是民族复兴大船,老百姓就是拉船的纤夫。一曲川江号子,听的心都在颤抖!刀郎的“川江号子”是血汗之曲,是苦难之呜,是不屈之声,是奋进之号角。作词、作曲、演唱一人担肩不容易,还带出个交响乐团,带火了一个合唱团,台上卖力,台下给力,“音乐革命者”刀郎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吾辈大都记得中国革命大都是从文艺战线开始,近代中国历史上大的转折点总是从文艺文化领域中寻求突破,唤醒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着光明前进!刀郎演唱会若是穿插个低沉洪亮的《国际歌》合晿,那就更完美,更加革命化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轻时的刀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下的刀郎战斗不息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