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甪直保圣寺

金山008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位于苏州市甪直镇,始建于南朝梁代,也是江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让我们走进甪直保圣寺,感受江南古刹的宁静与神秘,探寻千年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集明代建筑精华、珍贵文物与唐代泥塑艺术瑰宝于一体的古刹,拥有天王殿、青石经幢、古铁钟及闻名遐迩的“塑壁罗汉”。</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据《吴郡甫里志》记载,原来的大雄宝殿建于公元1013年,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旁列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杨惠之(713-741年),吴县人氏,唐开元年间,他与吴道子一起学苏州画家张僧繇的笔法,后专功泥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美谈。</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陆龟蒙 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p> <p class="ql-block">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西院内的三株高大的古银杏树,它们两雄一雌,树龄皆千年有余。‌这些银杏树不仅是甪直古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苏州古树名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银杏换上金色的“霓裳”,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 建于公元503年,据今1495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