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6日,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组织活动,前往通州城市副中心,参观北京三大文化建筑: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即“北京文化新地标”。有20名老同志及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在重阳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走出家门,了解变化,体验发展和成就,对我们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来说,别有特殊意义!</p><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综合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整体望去,宛如镶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韵风帆”,曲线饱满,颇具水韵动感。</p><p class="ql-block">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恰逢“探秘古蜀文明一一三星堆与金沙”特展,赶在撤展之前来一场从古到今文明的穿越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文化的厚重、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发现三星堆。自三星堆文物出土以来,给人们打开一个新世界。大量玉器、各种发祥的青铜头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神树、神兽等,令人惊叹。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遗址区的持续发掘,对部分文物的修复以及不断深入的研究,揭开了璀璨而辉煌的古蜀文化面纱。</p><p class="ql-block">神化不死与祖先崇拜。杨雄《蜀王本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三星堆出土很多人头像,少量面具和全身人像,其中或有与神化不死的蜀王有关。 </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陶器上的刻画符号。</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是三星堆3号坑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关于三星堆青铜面具文化内涵研究有待深入。</p> <p class="ql-block">四川的三星堆。随着系统性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成都平原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十二桥(金沙)文化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逐渐清晰,表明成都平原是先秦时期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三星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与周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别,显示了三星堆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作为古蜀文化代表,三星堆也吸纳了周边地区不同族群的不同文化,体现出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三星堆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最耀眼的星辰;三星堆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使其成为人们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征、文化原动力的最佳标本。</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龙头工程。在“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中畅游。</p><p class="ql-block">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通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跨越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融、中外交流,维系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传承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凝緊力与向心力,是一部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宏伟诗篇。</p><p class="ql-block">千里运河向千年古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推动北京一步步从北疆重镇迈向国家都城,塑造了北京城市文化做集大成性;首善之区多元荟萃成果又籍由大运河反哺全国,日益巩固北京作为大国之都的地位,也由此讲述了人与水、河与城的动人故事。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抒发了对大运河的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大运河是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在大运河文化带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正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再建勋作。</p> <p class="ql-block">跟随讲解员,我们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均7.5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源于传统文化符号“赤印”。从高空俯瞰,方正的建筑外形恰似一枚玉玺印章,印落于城市绿心的画卷上;抬头仰望,一片片形状各异的银杏云顶重叠交错;环视四周,高低错落的书柜与阶梯呈现出蜿蜒的山体、山谷结构,人行其中,宛如置身森林秘境。走进图书馆感受到他的宏大、包容与现代。在高科技打造的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身临其境感受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北京艺术中心,又名“文化粮仓”。位于通州绿心森林公园的西北角,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其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都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外立面选取帆船为设计元素,形成灵动的屋顶轮廓线;在建筑内部,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分别以“曲线、直线、花瓣形”进行空间塑造,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世界顶流音乐厅,所用设计、设备堪为一流。</p> 大剧场,舞台进深够大! <p class="ql-block">精致的小剧场,舞台与受众无距离感。</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巨幅戏剧不同角色画像,提气很文艺!</p> <p class="ql-block">各种艺术造型设计大厅两侧,文化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有明显感受:组织有序、目的明确、大家尽兴、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这次的参观学习,组织者事先采点联系,避开参观人多排队速度慢的弊端,适合老同志特点,提前接应全程讲解,圆满完成三大文化建筑的参观。感谢委领导的重视和全程陪同,感谢人事处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辛苦了!愿情暖重阳,欢聚运河,年年相约常相见,九九重阳福绵长的福份久久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