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说历朝八十帝》笔记之五

冲浪

<p class="ql-block">  本篇笔记记录的是宋、金、辽、西夏时代,之所以将这几个朝代放在一起是因为这几个朝代并存性、交叉性的缘故,辽兴于唐时,盛于宋,北宋曾与金联盟灭辽,北宋又被金所攻击、所灭亡,再后金又被蒙古政权所灭,再后蒙古灭南宋后进入元朝大一统时代,宋朝历经南北十八帝,匡胤一脉九帝、光义一脉九帝,宋朝开国帝匡胤以武代周后杯酒释兵权,进入军事力量偏弱时代,这就注定其将为北方的辽、金、西夏、蒙古所觊觎,是为后来北宋为金灭、南宋为蒙古亡。</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一,祖籍河北涿县,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也算出身大家,其父本是后唐庄总李存勖的战将,后李存勖被杀后没落,匡胤建立大宋后基本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唐后纷争割据的局面;二,出生时遍体金色伴有香气,取名香孩儿,少时读书勤奋、习武有天赋,后投靠郭威,屡建战功,郭威逝后柴荣继位为柴荣信赖、战功卓著,在征战中形成了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为其随后黄袍加身积累了基础;三,柴荣逝后七岁柴宗训继位,在内忧外患中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四,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对内以稳定朝局为要,严厉打击持强欺凌旧臣的新贵,平定李筠反宋势力、平定扬州李重进,对待高级将领杯酒释兵权避免武将功高震主,并以联姻的方式予以笼络;五,内部政局稳定后,赵匡胤加快了南北用兵统一全国的步伐,他采用先南后北的战略,征湖南、灭南平,亡后蜀、灭南汉,使南唐、吴越、漳泉臣服,基本完成了南方的统一;六,赵匡胤南北用兵统一全国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对知州的任命且以文臣为主,知州知县三岁一易,收缴了地方的财权,使地方失去了对抗中央的经济后盾,二是收地方精兵创立兵分禁、厢制度,三是对君臣关系进行了调整,削弱了相权、解决了君弱臣强的顽疾,在百官中推行官、职分离,相互制约,四是改革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无论家庭贫富出身高低都可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改变了文官只是摆设的旧习,重文成为宋的家规予以相传;七,赵匡胤在统一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没有志满意得、忘乎所以,而是夙夜畏惧、以防过失;八,随着国家的稳定、赵匡胤几个孩子的长大,其母让他将来传位其弟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他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新的继承人便猝然去世,光义继位。</p><p class="ql-block"> 赵光义:一,其为匡胤弟,协助其兄建立宋朝立下大功,又承其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结束了中国250年的大混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统治体系;二,光义长期随兄南征北战,深受其母疼爱,长达16年掌管开封府,锻炼了才能、积累了势力、也为其顺利继位及治国安邦打下牢固基础,976年匡胤突然去世光义奉诏继位;三,太宗不像匡胤是武将出身,继位后太宗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但其对辽攻势受挫无果;四,太宗借鉴前车以文治国,攻辽失败后转而重文,他开创、修补、完善各项典章制度奠定了宋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制度,巩固了统治基础,其科举向文人知识分子广泛开放,科举取仕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太宗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督促建三馆收集各类图书,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宝贵历史资料,其书法根底深厚,他对宗教也持开放、宽松、敦厚态度,吸取教训严禁外戚、后宫干政;五,太宗为巩固皇权防范武将专权也防范家人,先后致匡胤之子赵德昭自杀、赵德芳夭亡、廷美年轻病故,后立子元侃为太子,是为宋真宗。</p><p class="ql-block"> 赵祯:一,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的第六子,史称仁宗,其对外屈辱求和,人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尖锐,在位虽长而无建树;二,真宗皇后刘氏无子赵祯过继为养子,九岁被立太子,十三岁时真宗病逝继位,朝政为刘太后秉持,至刘太后去世方亲政;三,亲政后对朝中人事进行调整,在对西夏用兵中有得有失,对契丹政权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四,亲政后仁宗也效法李世民推行新政,遇保守势力反对而半途而废,后宫中发生侍卫官作乱引发震动,无奈中立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储,1063年仁宗去世,在位42年,时年54岁。</p><p class="ql-block"> 赵顼:一,宋第六代皇帝,他积极实行变法,致力于富国强兵,国家财政有所好转、统治力量有所加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其意志不坚、至死未达富国强兵之目的;二,神宗少时好学、举止有度深得其祖父、父亲喜爱,1067年英宗去世赵顼继位,继位后神宗立志图新,与王安石等革新派君臣同心、变法图强,从富国、强兵、改革科举制度入手推行新法,这些新政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三,神宗在对外也亲自主持了对交趾和西夏两次大的军事行动,对交趾军事行动达到效果,但对西夏用兵有胜有败,但1061年西夏军水淹宋军导致宋军大败,也导致了神宗精神受到打击,一病不起。</p><p class="ql-block"> 赵佶:一,宋第八代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弟,他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可称北宋荒淫腐朽皇帝,但其书画有很高造诣,也有说其书画造诣是用江山换来的,他为皇帝是北宋悲哀、也是当时辽国的悲哀、更是赵佶和其家族的悲哀;二,其母出身平民之家,少时对儒家经典史籍兴趣不大、但其对书画骑马射箭等兴趣盎然,尤其书画,平时轻佻放浪,但对向太后敬重孝顺,故哲宗去世后赵佶被推上权力顶峰;三,向太后去世后,赵佶重用蔡京、童贯等无一不是极善谄媚之人,将正直敢言之士全部赶跑,随致朝政混乱、宋江方腊等起义频发、民不聊生;四,赵佶好书画、崇信道教,其好花石搞规模宏大花石纲,其好书画让米芾掌管御前书画所,其好古玩收集钟鼎礼器万余,其好道教以致荒废朝政,其纳妃嫖妓腐朽糜烂,私自出宫至青楼会李师师沦为笑谈;五,徽宗用兵西夏达到预期效果,而后与金联盟攻击辽,用百万贯钱收了燕京一座空城,还使金矛头直指大宋,后金军兵分两路攻太原、燕山计划汇合于汴京,徽宗惊恐下禅位于赵桓,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金废掉徽宗、钦宗,次年十月将徽、钦二帝及皇妃等3000余人大宋精英掠至大定府(辽宁宁城)、后转至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史称“靖康耻”,1135年徽宗死于金朝。</p><p class="ql-block"> 赵桓,一,宋朝的第九代皇帝,徽宗长子,是为钦宗,钦宗忠奸不分、对金一味求和、昏如其父终致亡国沦囚,成为北宋最后一位皇帝;二,赵桓资质不鲁钝也不聪颖,读书还算勤奋,金兵南侵徽宗禅位于赵桓,桓勉为其难受之,继位后犹犹豫豫、时战时和,致使金对宋各地大肆掠夺;三,1162年二月金兵退后钦宗不去积极备战,反而被投降派所左右贬谪主战派,靖康二年钦宗被金人扣留,后与徽宗一起被金人废为庶人,成为亡国之君,与皇室一众3000余人被掠至金朝,后被封为重昏侯,1161年死于金朝,其导致的靖康耻成为汉民族的一大历史耻辱。</p><p class="ql-block"> 赵构:一,宋朝第十代皇帝,也是南宋第一代皇帝,赵构是徽宗第九子,对外偷安忍耻、向金求和,对内残酷剥削、镇压起义,可称著名昏君;二,赵构也称求和使者、患难皇帝,1125年金灭辽后大举南侵,赵构曾两次受钦宗所托与金人谈判,后汴京城破,金人将徽宗、钦宗、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后妃等3000余人连同无数财物掠走,宣告北宋灭亡,同年5月1日赵构继皇帝位是为南宋;三,赵构继位后无意抵抗、有心偏安,他从心底并不想让徽钦二帝回到南宋,还幻想让金承认南宋,对抵抗力量或用或罢;四,赵构苟且偷生宠奸害忠,赵构与秦桧一起不断推进对金的议和,对岳飞等抵抗力量加以迫害,在1141年除夕夜将岳飞父子和张宪杀害;五,杀害岳飞后南宋成为金王朝的附属国,但金没有停止对南宋的侵略,后金庭内讧完颜亮杀死金熙宗后誓言灭宋,再后完颜雍自立为帝,完颜亮兵败致使将领将其诛杀,抵抗力量逐渐占据上风,次年赵构退位,其养子、匡胤七世孙赵眘继位,至此宋朝皇位又从光义一脉转至匡胤一脉,1187年赵构去世。</p><p class="ql-block"> 赵括:一,是宋第十三代皇帝,在位期间外戚专权严重,赵括几乎不理朝政,两次北伐百姓苦不堪言,后期大臣史弥远一手遮天,宁宗完全被架空;二,1194年太上皇孝宗去世而光宗称疾不出,皇太后废之、赵括继位,这种情况无疑会陷入大臣争斗的漩涡,在争斗中赵汝愚和朱熹出局,韩侂胄胜出,他解除党禁、启用辛弃疾等抗战派,后又被荣王联合杨皇后所击杀,朝权又跌入权臣史弥远之手;三,在位期间宋金之争难解难分,其子夭亡,权臣又主导了后嗣的挑选、矫诏传位于赵昀,1224年宁宗病故,享年57岁。</p><p class="ql-block"> 赵昀:一,宋朝第十四代皇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从未摆脱奸佞群小的操控,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奸臣大行其道国家迅速衰败;二,宁宗膝下无子,史弥远与杨皇后矫诏传位于赵昀,朝权落入史弥远之手,直至史弥远死亡方才亲政;三,赵昀在位期间蒙古窝阔台猛烈攻击金朝,宋与蒙古夹击金朝,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灭,赵昀为求中兴出兵进军洛阳、潼关,随使蒙古军大举南下,宋朝岌岌可危,只是有将士用力方使赵昀未成亡国之君,其不用贤能唯用奸佞,国虽未亡但亡国不远!</p><p class="ql-block"> 耶律阿宝机:一,辽朝的开国皇帝,辽太祖,他率军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强大的契丹政权为大辽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愧为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阿保机出生时其祖父为部落联盟军事首长,后为耶律狼德嫉妒被杀害,其祖母带领家人躲藏,后耶律狼德被诛杀,阿保机的父亲任军事首长,随着契丹南征北战阿保机的才能和声望倍增,31岁便掌握了契丹联盟的军政实权,后阿保机打室韦于厥、修好中原各部,907年即位契丹可汗;三,即位后的阿保机对内调整贵族之间势力确保平衡,对外积极拓展,与后梁、后晋都保持良好关系,攻取大燕、黑车子室韦并将其置于契丹统治,916年称帝建国,完善了国家制度、引用汉人、创建契丹文字,阿保机还拜谒孔子重视儒学,制定契丹法律而汉人则依唐律;四,阿保机认为契丹也是中国人,要做全中国的皇帝,夺取河北、挺进中原、建立不朽功业是其梦想,征服党项吐浑、东灭渤海,对西用兵至大兴安岭、内蒙、新疆、渤海等区域,基本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926年南征计划未及实施突染疾病去世,时年55岁。</p><p class="ql-block"> 耶律隆绪:一,辽第六代皇帝,称圣宗,连年攻宋,与宋真宗缔结澶渊之盟,在位长久,注意拔用人才堪称辽朝历史最有为皇帝;二,在其父景宗以前辽皇为文武大臣在皇族中推荐,随着契丹社会进化景宗确立了长子继承制,圣宗12岁继位,朝政长期由皇太后萧燕燕(称萧太后)掌管,但萧太后对景宗精心培养,景宗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常习唐宋优秀文化;三,宋太宗伐辽失败后偏走和平之路,其子真宗忠实执行并与辽朝和谈,与圣宗结为兄弟,尊萧太后为叔母,1009年萧太后去世圣宗执掌朝政,开启酝酿已久的雄图大略;四,圣宗继位后伐高丽、平西北叛乱、远征新疆区域声明远播,圣宗在朝政治理上学唐比宋、营建中京、推行科举,对契丹内部强化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圣宗性格温和,十分重视内外关系,对小国不持强凌弱两次下嫁公主给西夏,特别重视与宋朝同盟关系,真宗1022年逝后圣宗大病,1031年圣宗去世享年61岁,在位49年,可称辽代历史最有为的皇帝。</p><p class="ql-block"> 完颜阿骨打:一,金朝开国皇帝,黑龙江女真人,是为金太祖,以雄才大略完成了建金国、灭辽朝、创建女真文字,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二,女真族曾为辽契丹控制,阿骨打1068年出生于女真贵族,自幼尚武,随父兄四处征战为统一女真各部立下汗马之功,1113年继任都勃极烈,对辽保持隐忍并不断刺探军情,进一步麻痹辽朝,对内不断增强女真军事力量;三,辽朝统治者对女真进行的残酷统治极大激发了女真的反弹,1114年阿骨打起兵反辽,相继攻了取宁江州、宾川、威州,辽军也时有投降者,女真势力不断增强;四,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金,继续进行灭辽之战,在很短时间攻取了宾、祥两州,实现了对黄龙府的包围并夺取了黄龙府,在灭辽的过程中实现了女真部的完全统一,后又攻取了长春州、泰州、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燕京析津府,阿骨打为全力对辽一直与高丽、西夏、北宋维持友好关系,并与北宋达成“海上之盟”合围灭辽;五,阿骨打称帝后重视政权建设,确立皇权并以农为本发展奴隶制度,不断壮大军事力量,确立法制、积极改革社会弊政,阿骨打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创建了女真文字,使用了大量优秀的汉人,收集各种书籍,还特别注意实行移民实内政策、限制奴隶制发展,这些举措发展了生产、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女真族的社会进步,1123年阿骨打病逝,享年56岁。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实地凭吊碾子山段金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完颜守绪:一,金朝第九代皇帝也是金末代皇帝,黑龙江女真人,虽志大才高、卓识有为但生不逢时、国破身死,成为悲剧人物;二,其母亲和姨妈共同侍奉宣宗,姨妈为王后但无子,随被其姨妈所收养,宣宗去世后继位,继位时金国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北部成吉思汗铁骑踏遍太行山、饮马黄河,南部与南宋战争进展不顺,金朝内部起义频发;三,继位后哀宗临危不乱、励精图治,从纲纪入手,立即停止与宋朝战争并与西夏联盟全力抗蒙,先后收复平阳、太原,西夏灭亡后蒙古长驱直入,哀宗亲自带领主力迎战,多次战胜蒙军,随着成吉思汗的病逝汴京危机得以暂时解除;四,窝阔台继位后金朝抗蒙形势更加严峻,拖雷率四万人马一路攻来,经此一战主要将领大部牺牲、主力溃败,金朝大势已去,蒙军长期围困汴京使汴京成为一座孤城;五,哀宗有意与蒙议和,奈何守城军士诛杀蒙古使者,后经卫州一战大败,汴京守将崔立投蒙,汴京陷落,哀宗自卫州败后到归德、至蔡州,金朝君臣一心全力抵抗,奈何蒙宋会师于蔡州围困三月有余,哀宗杀马赏给将士、各级官吏出供军役亦不能阻挡金亡国之运,哀宗自叹十年光祿大夫、十年太子、十年皇帝无过错恶行却也落得个与荒淫暴乱之主同为亡国之君的命运,能看得出他是多么的无奈,后城破哀宗在幽兰轩中自缢而死无比悲壮!</p><p class="ql-block"> 李元昊:一,西夏开国皇帝,其父李德明,曾受辽封为大夏国王,受宋封为夏国王,元昊整顿军队、创建文字、开创帝业,促进了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也是一个凶残的暴君;二,其祖父为宋封夏州刺史,其祖父去世其父继任,其父去世元昊继任,但元昊不满足前辈的地位,继位后对河湟地区的吐蕃和河套祁连山区域进行了统一,西进攻取瓜州、沙洲、肃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三,元昊继承父业时大宋怯懦以求自保,辽与宋长久战争需要和平发展,夏内部地位稳固,故元昊推行党项族的改革、颁布自己的年号、创建党项族的文字、强化军事力量,1038年30岁的李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史称西夏;四,1040年元昊亲自率兵进犯延州致使宋朝西北屏障尽失,1041年元昊再次南侵诱宋军至六盘山好水川几乎全歼宋军,再后在渭州定川寨又使宋军大败,三场战役使元昊统治地位更加稳固,也奠定了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五,元昊为巩固帝位也曾从善如流、延揽人才,但也排除异己、防止外戚专权,中宋离间计诛杀能征善战、为宋人嫉恨的皇后兄长野利仁荣和遇乞兄弟,元昊骄奢淫逸与其子争夺没藏氏,又中宋离间计致使其子削掉其尊鼻,元昊惊气之间次日不治而亡!</p><p class="ql-block"> 后记:这段历史自公元916辽朝建立至南宋被元所灭共计360年,列举了宋、辽、西夏、金的14位皇帝,叙述了北宋和南宋的变迁,记述了宋、辽、西夏、金之间的联盟与斗争,辽存续209年、宋存续316年、西夏存续189年、金存续119年,在360年间中华民族的部族或者国家政权的建立、兴衰和更迭,皇帝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有的皇帝志向远大、顺应历史有大的作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有的皇帝昏聩无能、忠奸不分以致残害忠良、误国误民,有的皇帝对外屈辱求和、碌碌无为、丧权辱国以致成为亡国之君,也有的皇帝虽有力挽狂澜之志但却生不逢时成为亡国之君,亦有皇帝生性残忍、腐朽糜烂以致不得善终、身首异处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朝代的更迭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进步。</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始终值得我们推敲、学习和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