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休息完毕从桓仁出发赶往第二站——集安。今天国庆节高速公路免费,我们绕道走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集安。</p><p class="ql-block"> 集安市,吉林省辖县级市,由通化市代管,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南麓,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毗邻5个区、县,总面积3341平方千米。集安市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境内集安口岸是中国对朝贸易三大口岸之一,也是通化市唯一的口岸城市。截至2021年末,集安市总人口206409人。集安,(原名:缉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陛下登基,臣服天下,辑安中国。”又由于辑安在边境,有治外安内、集体安宁之意后取谐音集安,故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辑安县;1965年3月,改为集安县;1988年4月,集安撤县设市,更名为集安市,由通化市代管。</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集安“华明假日酒店”,休息一下,我们就出发去集安博物馆,人较多排了四十分钟才进去参观,博物馆不大。主要介绍高句丽文明,里面禁止拍照,所以偷偷的拍了几张。以供记录。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去逛莲花公园、大吉他广场,沿江欣赏鸭绿江中朝边境的风景,拍照打卡,流连忘返……天色已晚,我们去集安火盆一条街去吃朝鲜火盆,品集安啤酒。</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我们下楼逛集安早市。集安早市也是很出名的,就在我们酒店对面,我们特意选在离早市很近的酒店住宿😄</p><p class="ql-block"> 早市很大,商品很全琳琅满目,当地特产很丰富,当地人非常热情好客,好多商品都可以品尝,买不买东西都让你感觉心里热乎乎的。真是叫我们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啊,我们买了好多当地特产……</p><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半我们出发去国门景区,在这里我们感受当年志愿军从这里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缅怀革命烈士,参观国门。并登上国门瞭望台远眺对岸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景色,参观国门卫士们修建的爱国教育基地,感受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的为能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下午一点多参观完毕,我们启程赶往下一站——临江。</p> <p class="ql-block"> 集安岭前、岭后发现了多处古代文化遗址,临江、东岗、狗围沟、荒崴子、二道崽子东村等遗址。面积较大、内容丰富。在半地穴式居住区附近出土了一些石锅、石斧、石铁陶珠、纺轮、网坠、陶罐、陶杯、陶钵、环耳器等遗物,应该是高句丽先民生产生活的遗存。他们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与周边民族融合,逐渐强盛起来,成为东北边疆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集团。从西汉末年建立政权,经历了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高句丽与中原及周边民族部落曾有过战争,但接受中原历代王朝册封,向中原朝贡则是历史的主流。灭亡后的高句丽大族,多被迁徙到江浙、陕甘地区,最后融入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p> <p class="ql-block">战国至秦汉,中原战乱频繁,大量移民进入辽东。集安等地多次大量出土燕赵秦汉货币和其它文物,集安高台子出土的赵国阳安君剑,长白八道沟出土的蔺相如戈,都是有名的三晋兵器,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已对长白山地区各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辽东广大地区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高句丽及附近的部族都成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的编户齐民</p> <p class="ql-block"> 战国至秦汉,中原战乱频繁,大量移民进入辽东。集安等地多次大量出土燕赵秦汉货币和其它文物,集安高台子出土的赵国阳安君剑,长白八道沟出土的蔺相如戈,都是有名的三晋兵器,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已对长白山地区各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辽东广大地区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高句丽及附近的部族都成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的编户齐民。</p><p class="ql-block">初封玄菟</p> <p class="ql-block"> 朝服印绶</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政权建立后,不断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臣朝贡礼聘。中原王朝经常赐朝服衣啧,鼓吹技人,经玄菟郡转交高句丽。高句丽王及贵族使用汉官服装及仪仗。同时,汉晋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王及大臣接受中原王朝册封并赐印绶。高句丽也效仿中原制作印信。随着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句丽的社会生活和民族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高句丽和中原及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丸都山城位于今集安市区北2.5千米的山中。公元3年,琉璃明王迁都国内城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丸都山城呈簸箕形,依据山势走向,在山脊石筑墙垣,周长6947米,宫殿和兵舍建在城中地势平缓之处。兵舍附近有瞭望台、蓄水池等遗迹。最初作为国内城的军事卫城,公元209年,高句丽山上王移居丸都。此后,丸都成为高句丽王都。</p><p class="ql-block">丸都山城经历多次战争。公元244年,幽州刺史母丘俭率军围城,束马悬车,以登丸都,丸都城被攻破。公元342年,慕容◇分兵两路,沿高句丽南、北二道,攻陷丸都,焚烧城郭宫殿,丸都城从此荒废</p> <p class="ql-block"> 宫殿建筑</p><p class="ql-block">高句丽建立政权之初,在沸流水(今吉林省浑江)畔,建造茅草房舍居住,还不能建造规模较大的宫殿。迁都国内城后,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在国内城、丸都山城内外营建大型的宫殿、离宫、官署及贵族居所,同时修建祭祀庙宇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材料更加精美。国内城宫殿遗址发现大型础石,出土龙纹砖、莲花纹瓦当、卷云纹文字瓦当等建筑构件。丸都山城三进式宫殿建筑群结构复杂,遗迹明显,文物繁多,四周围有宫墙。从这些建筑遗迹、遗物和壁画中,可以看出那个时期高句丽建筑的样式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 高句丽民族善于建造山城,用于居住和军事防卫。以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为中心,沿交通要道重重设防。由都城向南沿险路筑望波岭关隘和霸王朝山城,控扼了浑江、富尔江口的交通要道。沿鸭绿江水路设七个顶子关隘、老边墙关隘,把守水路要冲。由都城向北过老岭筑关马山城、大罗圈沟山城、大川哨卡,防卫高句丽通往北方及辽东的必经之路,形成了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随着高句丽疆域的扩大,于交通险峻之处构筑山城。至今,吉林、辽宁两省还保留着大量的山城、关隘、烽燧等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 金戈铁马</p><p class="ql-block">高句丽人善骑射,崇尚武力。政权初建时,以五部青壮年组成军队,在征服沸流、荇人、盖马、沃沮、鲜卑、梁貊的战争中得到锻炼,队伍扩大,实力增强。到好太王时期收编了被征服部落的军队,形成了步兵骑兵和水军。这支军队以高句丽人为主,同时还有汉人、鲜卑人、秽貊人、马韩人等。好太王在对外战争中调动步兵、骑兵和水军的数量常常达到五万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p> <p class="ql-block"> 吉林、辽宁两省目前有高句丽墓群100多处,仅集安境内发现高句丽墓群就有80余处,规模最大的洞沟古墓群现存古墓8000余座。</p><p class="ql-block">高句丽墓葬从外表材质可划分为两大类:以石料培封的积石墓和用黄土培封的封土墓。积石墓是高句丽人固有的传统墓葬形式。积石墓的外部结构经历了无坛﹣有坛﹣阶坛、由圆至方的变化。内部结构则经历了石扩一扩室一石室的演变。葬具由最初的有椁无棺发展为棺椁同用,最后变为有棺无椁。随葬遗物由实用型器具逐渐转化为装饰性明器。大约在公元5世纪前后,高句丽的积石墓逐渐走向衰落,封土石室墓开始流行,直至高句丽灭亡。</p> <p class="ql-block">集安境内的高句丽壁画古墓出现在公元4世纪中叶,墓葬形制以封土石室墓为主,也有少量的积石石室墓和砖室墓。较早的壁画绘在墓室白灰墙壁上,内容以社会风俗为主,接着出现一批装饰纹样和神灵飞仙的图像较晚的壁画直接绘在墓室石壁上,以四神和星象为主。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生动描绘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风、民俗等生活场景。具有中原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又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堪称艺术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