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宋长生,男,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有300余篇新闻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2009年开始散文,小小说创作,散见于报端及《现代作家文学》《心香文艺》《乡土作家》等文学网。多篇散文结集出版,由《湖北文学》季刊编辑部收编于《湖北文学作品精选集》。</p> <p class="ql-block">汤沟作为鱼米之乡,美酒之乡,更是一个革命之乡,红色之乡。这片英雄的土地,曾是东、灌、沭地区革命武装的起源地。1937年以后,第一个青年读书会,第一个抗日剧社,第一个民众抗日武装自卫队,第一个民选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这些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与抗日武装,如星火燎原,点燃了苏北大地的革命烈焰,并迅速席卷整个东、灌、沭地区。英雄的汤沟儿女在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而汤沟“红色药店”的佳话,便是那段峥嵘岁月中,闪耀着人性光辉与革命信念的一朵璀璨浪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16日下午,国民党沭阳县长夏铸禹与县常备大队大队长王绪五等,密谋杀害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团长汤曙红。王绪五指派第二中队中队长周法乾制造事端,在汤沟的连五庄一带催逼钱粮,殴打“三团”家属,挑衅滋事。他们以连五庄群众抗粮、蓄意暴动为借口,逮捕了部分群众,强占了“三团”后方基地汤沟乡。17日王绪五以解决争端为由,送信给“三团”,要与“三团”的汤曙红团长谈判,解决连五庄民众抗粮问题。17日晚汤曙红团长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谈判,被周法乾残忍杀害,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汤曙红团长牺牲后,王绪五又下令爪牙们进一步清剿“三团”的有生力量。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汤沟。</p><p class="ql-block">在汤沟街上,离汤曙红家仅百步之遥,有一字号为“寿山永药店”的药店,药店的掌柜叫许云鹏(许永鹏)。1909年他出生于一个久负盛名的中医世家,原属沭阳马厂人,后居家迁入汤沟乡。他幼时读过三年私塾和四年小学,之后便跟父辈学习中医,后又读了二年中学。1931年考入上海中国医药院进一步深造,1935年毕业。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汤沟街,承袭了“寿山永药店”的老字号。方圆百里的乡邻都称之为“许二先”。</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40年汤沟沦陷,日军用扫地的帚子缠上棉花,然后浇上豆油,在汤沟挨门逐户地放起火来。日军的“三光”政策,硬是把酒肆林立,商业繁茂的汤沟街上500余间房屋,倾刻间化为灰烬。此时的“寿山永药店”也难逃厄运,许云鹏一家面临9次搬迁,流离失所的窘地。汤沟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加激发了他报国救亡的志向。药店的学徒张相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他又担心家中的老母亲没人供养。许云鹏知晓后,当即表示会供养老人,直至张相回来,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抗日战争时期,他的长兄许永鹤、三弟许永奋、小妹许永进都相继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许云鹏虽未从戎,但他靠行医来积极支持抗战。许云鹏不仅为三团战士治病,还治好了三团副团长张克辛的伤寒病。“寿山永药店”也成为我党的秘密联络站,被三团战士称之为“红色药店”。许云鹏以“寿山永药店”为掩护,暗地里积极支持对敌斗争。</p><p class="ql-block">由于许云鹏的几个兄妹一直跟随三团革命,在“汤沟事件”发生当晚,王绪五之流便包围了药店。当时他的弟弟,三团通讯排长许永奋正在家中。王绪五佯装看病,派人叫门。“许二先”以家中小孩已入睡,怕惊吥为由,坚未开门。王绪五一伙软磨硬顶,“许二先”无奈,于是越过墙头,巧与周旋,以拖延时间。过了好长时间,估计他的胞弟已经隐匿好了,就开门让他们进去进行搜查。他们草草搜寻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而藏身于一柜式床中的胞弟,终于躲过一劫,全家人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 许云鹏用智慧与果敢掩护了胞弟,保护了三团的战斗力,也保护了我党的秘密联络点。</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打响后,许云鹏继续以医生的身份,将解放军的家属伪装成“病人”,收留于家里。为军属和地下党员疗伤、治病,并安排可靠人士护送他们安全越过敌人的封锁线。许云鹏的义举和他的“红色药店”的事,在汤沟乡邻中广泛地传播开了,也赢得了附近百姓的爱戴。1948年,他全家从沭阳小汤庄跑反回到汤沟,汤沟街上的老百姓,在街头燃放鞭炮夹道欢迎他们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