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快四个月没旅行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忙碌平静,但终究有些无聊。人呐!总是在同样的生活方式之后,想要一些新鲜和改变,否则,人生太乏味。今年的国庆真是给力,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不去旅行都对不起这秋的好节气。我也想试一试在人从众的国庆旅游一次,亲身体验一番,是不是像一些人抱怨的:国庆,最好不要出游。</p><p class="ql-block"> 首先得挑一个不是那么网红热门的景区,但又不只是某类人喜欢的景点。我觉得5A级、4A级的评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到一个5A级的景区,它的文化底蕴,它的自然风光,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游览的地方。应该大差不差,不会让我们失望。自驾游可以享受高速免费的优惠,又不能太远,又不能太热门,而且就是两天的旅游,还是5A级。多种权衡之后,我选择了武夷山。两天的旅行下来,非常满意,非常高兴,内心很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总共也就36个小时,但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如果是36个小时在家里待着的话,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时间安排。两天48小时一下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封存的记忆。但是36个小时于旅行而言,就是过了极有意义、印象深刻的漫长的一段时间。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时间放大,生命延长。所以虽然可能我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要花几千块钱,甚至是上万块钱几万块钱,还是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旅行。</p><p class="ql-block"> 高速路一路畅行无阻,虽然,高速上没啥景色好看,但看看蓝天白云,偶尔的一些小花,或者是几个隧道,也还是有一些些新鲜感,再和身边的人聊聊天,说说话,(可能在家里几天也不会说这么多话吧),一个很好的和家人沟通情感的机会。三个小时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等你刚好疲倦的时候就到了。景区的车位早就满了,两大列的小轿车停在路的两侧,我们一直找啊找啊找到路的尽头,才终于发现了一片小林子有个停车的点,离景区路口处将近两公里了,这时候真的感受到国庆旅游的热度了。到游客中心问了一下售票情况,免景区大门票,观光车一天70元两日游85,竹筏飘流两天后的票都已经售罄。我们拿了导览图,坐在那研究,有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的路径,然后大概地想一想,商量了一下行程。</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旅行完全是我临时起意,所以一点攻略都没做。在我的印象中,武夷山就是爬爬山。没想到居然还是有很多地方可玩,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唉,既来之则安之吧,我们看了一下,决定把三日游中都有的一条路线在下午走完,明天走另两条路线。</p> <p class="ql-block"> 验票进站,坐观光车到达我们的第一站武夷精舍。原来武夷山的文化底蕴。90%来自于我们的理学大师朱熹先生。朱子在崇安生活了几十年,武夷精舍是他曾经教学的一个书院。旅游的路途中,其实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一些牌匾、楹联。上面的文字真的是很有启发意义,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极具吸引力和魔力。比如到了武夷精舍,我看到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天性达学”,哎呀,写的真是好,就喜欢上了。人学习的能力的确是人的一种天性,而旅行何尝不是一种来自天性的学习能力呢。致敬旅途中的每位行者。</p> <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旅行过程。这样的一个漫长的行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度过人的一生?在旅行中回望过去,回望历史人物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比如朱熹,享年71岁,在古代可以说长寿,对于搞学术创作思想研究的人来说,寿命长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成为大家。一个人在五六七十岁的年纪,应该是思想成熟理性,对人、社会、世界的看法客观深刻的时候,71岁的寿命可以说成就了思想集大成的朱熹,他格物致知,穷理尽思,他著述丰赡,思想体系完备。像孔子最引以为傲的弟子颜回,只活了30岁,即使他再贤能,但也难在思想学术上有成就,经时间历炼方能成就伟大啊!可惜矣。因此孔子听闻颜回去世噩耗时痛心疾首曰:天丧予,天丧予。(这是要了我的命啊。)</p> <p class="ql-block"> 以前在学朱熹时,受影响最深的是鲁迅先生对他的批判,说他“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禁锢人的天性、禁锢人的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当然,在某个历史阶段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再看看朱熹写的诗文,他的思想著作,我们是否要重新审视一下朱熹他原本的意思呢?而且历史上的朱熹也有争议,有人说他是假道学伪君子,认为他言行不一致,一方面提倡理学,而自己在生活作风方面却有些不检点。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朱熹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因为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来,而他不为自己的所谓的十大罪状进行辩解,就是不想、不屑于与小人争论。要评价朱熹或某个历史人物,首先得把他的人生经历、人生事件、他写的所有文章都看一遍,了解清楚了,才有资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要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 有了朱熹,武夷山山水当然是别有一番情味之美了,你欣赏的是朱熹曾经生活、曾经留连驻足、曾位思考甚至促他思想智慧产生的地方。我总有强烈的穿越想象力,想象彼时的他们生活、学习、著述、争论的情景。我喜欢这样纯粹的有热度的生活。当然我也知道生活不只这些,但有追求的生活不是可抵生活之琐碎吗?旅行的意义就是不断提醒我们自己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思、有意义些。</p> <p class="ql-block"> 旅行路途中前后左右的游者的不经意的谈活也挺有意思。一位七八岁的女儿对爸爸说:爸爸,你如果能做到……妈妈就会买你最喜欢的……(具体内容我忘了),记得当时的我在心里默想了一下我是会答应女儿的,但父亲却明确的拒绝了并说:当止则止,不能都想要。这时我们刚从止止庵下来,止止庵的楹联就是: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当止则止,仰其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应行则行”。我耳闻对话,不禁莞尔。旅行于人生确乎有趣。</p> <p class="ql-block"> 行至水帘洞,站在山脚下,我看着一眼见底的景物,再看看高高的台阶,觉着此处不过如此,就想打道回府,碰巧三个年轻人也到了,见我萌生退意,劝道:还是上去看看吧,而且从上面也可下。想想也是,我听从建议拾级而上,竟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景:细细密密的水珠在闪耀的阳光下从山顶倾泻而下,形成一层薄纱似的帘幕,哦,真的是天然水帘了。当然,在水量丰沛的春夏,水帘洞肯定名不虚传,但我觉得我眼前的水帘尤美,飘飘洒洒轻轻扬扬,那么随性自由,而且隐蔽性极强,不是近距离观看根本就看不到,这是在酬谢知音吗?</p><p class="ql-block"> 知我者自懂我也,不知我者为过客。</p><p class="ql-block"> 水帘洞还建有三贤祠,纪念朱熹和他的老师,匾额是朱熹写的“百世如见”,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就杨开慧牺牲写的四个字“百身何赎”,是怎样深厚的痛心的情感,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景点人就多了,多为慕名而来者,只为看一眼那三百年的母树,于历史而言很短,于茶树而言很长,于人啧啧叹不已。种植大红袍的这一片区域被赋予了不少神奇的传说,还留下了帝王、文人们的诗文崖刻。武夷山因之又有了自然的灵性,而这灵性通过茶与人沟通,让制茶人与品茶人也有了与天地自然相通的媒介,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而武夷山的这次简单游于我也很神奇,仅两天却给了我丰富活跃的思考,元窝、栖云阁、仙浴潭、天游峰、武夷宫、九曲漫步、玉女峰、万春园,傍晚时特地去的朱熹故里五夫古镇……都让我神思翩翩,文章太长,啰嗦繁杂我都写累了,就此收笔,其他的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短暂而丰富的一次旅行。以此文记。</p> <p class="ql-block">重温朱熹名篇</p><p class="ql-block">《春日》</p><p class="ql-block">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p><p class="ql-block">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p><p class="ql-block">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劝学》</p><p class="ql-block">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p><p class="ql-block">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p><p class="ql-block">《偶题》</p><p class="ql-block">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p><p class="ql-block">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p> <p class="ql-block">国庆武夷山旅行杂七杂八记</p><p class="ql-block"> 快四个月没旅行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忙碌平静,但终究有些无聊。人呐!总是在同样的生活方式之后,想要一些新鲜和改变,否则,人生太乏味。今年的国庆真是给力,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不去旅行都对不起这秋的好节气。我也想试一试在人从众的国庆旅游一次,亲身体验一番,是不是像一些人抱怨的:国庆,最好不要出游。</p><p class="ql-block"> 首先得挑一个不是那么网红热门的景区,但又不只是某类人喜欢的景点。我觉得5A级、4A级的评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到一个5A级的景区,它的文化底蕴,它的自然风光,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游览的地方。应该大差不差,不会让我们失望。自驾游可以享受高速免费的优惠,又不能太远,又不能太热门,而且就是两天的旅游,还是5A级。多种权衡之后,我选择了武夷山。两天的旅行下来,非常满意,非常高兴,内心很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总共也就36个小时,但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如果是36个小时在家里待着的话,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时间安排。两天48小时一下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封存的记忆。但是36个小时于旅行而言,就是过了极有意义、印象深刻的漫长的一段时间。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时间放大,生命延长。所以虽然可能我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要花几千块钱,甚至是上万块钱几万块钱,还是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旅行。</p><p class="ql-block"> 高速路一路畅行无阻,虽然,高速上没啥景色好看,但看看蓝天白云,偶尔的一些小花,或者是几个隧道,也还是有一些些新鲜感,再和身边的人聊聊天,说说话,(可能在家里几天也不会说这么多话吧),一个很好的和家人沟通情感的机会。三个小时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等你刚好疲倦的时候就到了。景区的车位早就满了,两大列的小轿车停在路的两侧,我们一直找啊找啊找到路的尽头,才终于发现了一片小林子有个停车的点,离景区路口处将近两公里了,这时候真的感受到国庆旅游的热度了。到游客中心问了一下售票情况,免景区大门票,观光车一天70元两日游85,竹筏飘流两天后的票都已经售罄。我们拿了导览图,坐在那研究,有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的路径,然后大概地想一想,商量了一下行程。</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旅行完全是我临时起意,所以一点攻略都没做。在我的印象中,武夷山就是爬爬山。没想到居然还是有很多地方可玩,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唉,既来之则安之吧,我们看了一下,决定把三日游中都有的一条路线在下午走完,明天走另两条路线。</p><p class="ql-block"> 验票进站,坐观光车到达我们的第一站武夷精舍。原来武夷山的文化底蕴。90%来自于我们的理学大师朱熹先生。朱子在崇安生活了几十年,武夷精舍是他曾经教学的一个书院。旅游的路途中,其实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一些牌匾、楹联。上面的文字真的是很有启发意义,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极具吸引力和魔力。比如到了武夷精舍,我看到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天性达学”,哎呀,写的真是好,就喜欢上了。人学习的能力的确是人的一种天性,而旅行何尝不是一种来自天性的学习能力呢。致敬旅途中的每位行者。</p><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旅行过程。这样的一个漫长的行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度过人的一生?在旅行中回望过去,回望历史人物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比如朱熹,享年71岁,在古代可以说长寿,对于搞学术创作思想研究的人来说,寿命长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成为大家。一个人在五六七十岁的年纪,应该是思想成熟理性,对人、社会、世界的看法客观深刻的时候,71岁的寿命可以说成就了思想集大成的朱熹,他格物致知,穷理尽思,他著述丰赡,思想体系完备。像孔子最引以为傲的弟子颜回,只活了30岁,即使他再贤能,但也难在思想学术上有成就,真是可惜呀。经时间历炼方成就伟大啊!因此孔子听闻颜回去世噩耗时痛心疾首曰:天丧予,天丧予。(这是要了我的命啊。)</p><p class="ql-block"> 以前在学朱熹时,受影响最深的是鲁迅先生对他的批判,说他“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禁锢人的天性、禁锢人的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当然,在某个历史阶段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再看看朱熹写的诗文,他的思想著作,我们是否要重新审视一下朱熹他原本的意思呢?而且历史上的朱熹也有争议,有人说他是假道学伪君子,认为他言行不一致,一方面提倡理学,而自己在生活作风方面却有些不检点。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朱熹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因为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来,而他不为自己的所谓的十大罪状进行辩解,就是不想、不屑于与小人争论。要评价朱熹或某个历史人物,首先得把他的人生经历、人生事件、他写的所有文章都看一遍,了解清楚了,才有资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要慎之又慎。</p><p class="ql-block"> 有了朱熹,武夷山山水当然是别有一番情味之美了,你欣赏的是朱熹曾经生活、曾经留连驻足、曾位思考甚至促他思想智慧产生的地方。我总有强烈的穿越想象力,想象彼时的他们生活、学习、著述、争论的情景。我喜欢这样纯粹的有热度的生活。当然我也知道生活不只这些,但有追求的生活不是可抵生活之琐碎吗?旅行的意义就是不断提醒我们自己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思、有意义些。</p><p class="ql-block"> 旅行路途中前后左右的游者的不经意的谈活也挺有意思。一位七八岁的女儿对爸爸说:爸爸,你如果能做到……妈妈就会买你最喜欢的……(具体内容我忘了),记得当时的我在心里默想了一下我是会答应女儿的,但父亲却明确的拒绝了并说:当止则止,不能都想要。这时我们刚从止止庵下来,止止庵的楹联就是: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当止则止,仰其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应行则行”。我耳闻对话,不禁莞尔。旅行于人生确乎有趣。</p><p class="ql-block"> 行至水帘洞,站在山脚下,我看着一眼见底的景物,再看看高高的台阶,觉着此处不过如此,就想打道回府,碰巧三个年轻人也到了,见我萌生退意,劝道:还是上去看看吧,而且从上面也可下。想想也是,我听从建议拾级而上,竟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景:细细密密的水珠在闪耀的阳光下从山顶倾泻而下,形成一层薄纱似的帘幕,哦,真的是天然水帘了。当然,在水量丰沛的春夏,水帘洞肯定名不虚传,但我觉得我眼前的水帘尤美,飘飘洒洒轻轻扬扬,那么随性自由,而且隐蔽性极强,不是近距离观看根本就看不到,这是在酬谢知音吗?</p><p class="ql-block"> 知我者自懂我也,不知我者为过客。</p><p class="ql-block"> 水帘洞还建有三贤祠,纪念朱熹和他的老师,匾额是朱熹写的“百世如见”,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就杨开慧牺牲写的四个字“百身何赎”,是怎样深厚的痛心的情感,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景点人就多了,多为慕名而来者,只为看一眼那三百年的母树,于历史而言很短,于茶树而言很长,于人啧啧叹不已。种植大红袍的这一片区域被赋予了不少神奇的传说,还留下了帝王、文人们的诗文崖刻。武夷山因之又有了自然的灵性,而这灵性通过茶与人沟通,让制茶人与品茶人也有了与天地自然相通的媒介,很神奇。</p><p class="ql-block"> 而武夷山的这次简单游于我也很神奇,仅两天却给了我丰富活跃的思考,元窝、栖云阁、仙浴潭、天游峰、武夷宫、九曲漫步、万春园,傍晚时特地去的朱熹故里五夫古镇……都让我神思翩翩,文章太长,啰嗦繁杂我都写累了,就此收笔,其他的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短暂而丰富的一次旅行。以此文记。</p><p class="ql-block">重温朱熹名篇</p><p class="ql-block">《春日》</p><p class="ql-block">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p><p class="ql-block">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p><p class="ql-block">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劝学》</p><p class="ql-block">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p><p class="ql-block">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p><p class="ql-block">《偶题》</p><p class="ql-block">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p><p class="ql-block">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