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如今保存着洛克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说自己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与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了好朋友。</h1><h1> 洛克出生在维也纳,10岁时随父亲去了埃及,后来移民美国,年纪轻轻便成为夏威夷的米尔斯学院教师教授植物学;后来,作为夏威夷国土部门第一位负责植物方面的官员,他被派驻夏威夷大学,1911年到1920年间担任夏大植物标本馆的馆长。之后,洛克请辞教职,开启了他的亚洲探险和植物考察之旅。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云南腾冲遇到了刚从拉萨旅行归来的乔治·博瑞拉将军,他告诉洛克,自己曾远距离观察过阿尼玛卿山,发现主峰高度其实超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未加证实的说法大大刺激了洛克的求证心:要成为第一位去求证阿尼玛卿山是否是世上最高山峰的白人。</h1><h1> 1924年夏,约瑟夫·洛克争取到了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负责人萨金特教授的首肯和一万六千美元的考察资金,又一次开始中国之行,打算进入青海果洛女王统治的地盘进而深入阿尼玛卿山。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1924年9月,洛克抵达上海后,只能选择迂回线路前往西北。他取道香港,来到越南海防,从海防进入云南,在云南会合了他的纳西族仆从后,,从云南府出发,经云南昭通进入四川宜宾,过成都,历尽艰险,于次年4月到达卓尼。</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26年的4月,洛克从卓尼出发,前往阿尼玛卿山,但由于兵乱,终未能渡过黄河接近这座他心中的圣山;8月,洛克无奈回到卓尼。洛克在终于弄清了阿尼玛卿山并非世界第一高峰的事实后,开始转向植物学方面的考察。</span><br></h1><h1> 1927年冬洛克一行大雪中行进岷山,前往迭部,洛克到达迭部后惊叹这里绝美的原始自然风光,激动之余曾留下这样的感慨:“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h1><h1> ——上述资料摘录自网络上《澎湃政务-甘南旅游》</h1> <h1> 如今的网红自驾线路便是洛克在此期间行走的路线——洛克之路。</h1> <h1> 这些年一直向往着扎尕那的美丽风景,却又因这样那样的杂事而未能成行,没想到今年机缘所致,居然去了两趟。</h1><h1> 六月初终于去了心心念念十年之久的红原大草原,登高俯瞰了九曲黄河第一湾之后,马上驱车三个半小时来到扎尕那。</h1> <h1> ”扎尕那”在藏语里意为“石匣子“。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周围被天然岩壁环绕, 按山势从低到高依次有东洼、涅日、达日和代巴四个村落,宛如一座完整的古城。2019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h1><h1> 我们到达扎尕那时值下午,之前想着不是旺季也没有在网上预订住房,进入之后沿路上行来到了涅日村村口的停车场,停车场的对面是赞木娜半山观景民宿,小楼旁有几个空着的停车位。</h1><h1> 看着小楼所面对的美丽山景,抱着看看有没空房的心态找到老板,一问之后大喜:楼上的山景房房价200一间,居然还有空房!立马把原定住宿两晚的计划打破变更为三晚,如此美丽的景色决不能匆忙一撇就走。</h1> 这餐厅的景色令我们一眼订房 打开窗帘就是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房能不住? 到扎尕那的第一顿晚餐时光是在不停留下夕阳打在石山上的光影中渡过的,不要以为都差不多,细细看去光影在石山河草地上的留下的印记都不同,这是上帝之光,赐予人类的美妙,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h1> 民宿由两位年轻的藏族姑娘在负责打理,她们既是老板也是工作人员,一天到晚忙碌的时间居多。吉西草年纪大点,二十五岁出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央金拉姆则还是豆蔻年华的小姑娘。</h1><h1> 空闲下来的时间里,她们喜欢和一起过来的表亲们在观景平台上喝茶聊天刷手机。晚上忙碌过后,还会欢乐地跳着锅庄,客人们喜欢的也跟着一起“嗨皮”。</h1> 吉西草和央金拉姆 我和吉西草一起喝茶聊天 吉西草和央金拉姆带着我们跳锅庄 第二天的清晨薄雾 晨光里的石山 晨曦下的远处山峰 有时会有几十只苍鹰围着山顶盘旋 <h1> 6月之行因为在扎尕那的游览时间比较短,我们又不想太累,便只是在洛克之路上跑了一段,去达日观景台看了看,润吾沟里的瀑布没去,一行四人三个上了洛克观景台,因为膝盖有伤我就没去爬山,爬山的人可劲地拍照,而我则拿着高倍望远镜仰着头搜索这雄鹰(抑或是雕)的巢穴,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两处,吉西草和央金拉姆也拿着望远镜使劲瞧,看到之后很是兴奋。</h1><h1> 6月的洛克之路美不胜收,新铺的柏油路绕山而行,公路两边陡峻的石山缝隙里还可以看到冰雪世界留下的痕迹,缓缓的山坡上绿草茵茵,牦牛们悠闲地在坡上低头吃草,而长有灌木的坡地里,鲜花绽放。</h1><h1> 万能的上帝将此地的石头如雕塑一般塑造得多姿多彩,有数十米厚的巨石板整齐地在山上列队,也有数亿年前被挤压得变形的岩石层被造物主放到大自然这个巨大的展厅,还有宛如古代烽火台的造型都一一呈现给游客。一句话,太美了!来了就不想走!</h1> 绽放的鲜花 界限分明 流沙?No,那是融雪留下的冲沟 峡谷里的草坡 <h1> 时光进入9月,国画大师周毅先生带着蜀周艺社的六位画家来到扎尕那写生,画家们在写生之余也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洛克之路。</h1> 谢姐兴奋无比完全忘记了对高反的畏惧 李老师要在云上飞起的架势 刘老师和谢姐的背靠背 沿途各式各样的玛尼堆堆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祷 <h1> 画家们的主要精力是描摹润吾沟的岩石,大多数时间都在沟里埋头苦干,雨大时,赞木娜的景观餐厅就成了他们的画室。作为外挂的谢姐和我便四处溜达,拍了不少美景。</h1> 下雨时雨淋人不淋画 这里喝茶发呆美不美? 谢姐好悠闲 我和谢姐救助的黄眉柳莺 俩外挂使劲的拍拍拍 跨过小溪到河对岸堆玛尼堆的情侣 兴高采烈的的谢姐 来自北京的游客是奇石爱好者,老伴儿爬山他下河淘宝 <h1> 我们在扎尕那住宿的那几天里,正巧遇见涅日村组织人力往沟里运水管准备从瀑布下取水,一问才知道:随着游客的增多,原来县里安装的管道水量供给不足了,于是村里自己组织一帮人重新安装取水管。将沉重的水管运上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h1> 涅日村里的藏族汉子们 准备上坡啦 喊着号子上坡去 下坡轻松点 累了歇会儿 <h1> 山里的鸟多,抬头是鹰,低头是乌鸦和各种小鸟,我居然在溜达之中拍到了濒危的雪鸽,当然,沟里最喜欢出镜的就是红尾溪鸲了。</h1> 枝头的大乌鸦 红尾溪鸲 橙斑翅柳莺 雪鸽的毛色太有隐蔽性了 欧歌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