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之秋天的黎明

魏辽辽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觉得,最美的季节正是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p> <p class="ql-block">  遥记得,在村里上小学那段时间(1990年至1997年)对“国庆节”印象最深,虽然当时还没有开始实行现在的“国庆黄金周”,但那时总会在这个时间段放半个月的“忙假”,所以每每至秋收时节,总是盼着“国庆节”快些到来!</p><p class="ql-block"> 那么长的时间,足够孩童们“疯”好几把。当稀松的睡眼蒙蒙张开,便可看见那陕北秋天独特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母亲早已起“炕”开始烧饭,父亲也早去田间地头忙活去了,刨红薯,挽黑豆,割谷子……总有忙不完的农活。而我们哥仨,依旧赖在炕上,闻着偶尔从灶火口偷溜出的烟,顺便品一下大锅里面冒出的气味,猜一猜今天早晨会吃什么?咦,有蒸红薯,蒸土豆,蒸红枣,蒸花生,蒸窝头……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闻得时间久了,便可分辨出究竟有哪些食物。有时添个餐,还真闻不出来,只能静待揭锅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当大锅的气漫开满窑洞之时,也是我们哥仨起“炕”的时间了,再不起“炕”,可有好果子吃喽……</p><p class="ql-block"> 麻溜的穿衣,奔出门外,看见好大的雾,漫山遍野,一切都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就连蜘蛛网上也是挂满了细细的小水珠,甚是好看。只能静待旭日初升,雾气便可慢慢散去,一切变得都新鲜起来。</p> <p class="ql-block">  没一会儿,早饭也差不多了,父亲踏着两只沾满泥土的鞋子,肩上挑着两筐红薯,晃晃悠悠,吱呀吱呀的回来了,开饭喽……</p> <p class="ql-block">  有时,晚上狂风过后,我们便得全家总动员,去和别人家地界“搅和”在一起的枣树地去捡被风吹落的红枣。因为,去的迟了,总有被“爱占便宜”的邻居扫荡一空,对于当时家里的“支柱产业”那绝对马虎不得。一家人,兵分几路,或提筐,或拿袋子,按照规划好的路线一路前行。那些红枣冰冰凉凉,有些“渗手”,但一个个捡的飞快,生怕下手慢了别人捡了去。有时,这块地避风,枣少,便会立马转移阵地,和其余部队汇合……所以,时至今日,家里的各处田地在哪儿都是门清,上面是谁家的,下面是谁家的,也都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p> <p class="ql-block">  当然,碰到早晨下雨那就全得窝在家里,诶,可闲不住,各种活计等着你呢。踩豇豆(将豇豆从豆荚里踩出来),摘花生,拣红枣(不是捡哦,将红枣的分类挑拣)……</p> <p class="ql-block">  各种农活,对于一个地地道道从大山里长大的孩子,都是比较熟悉的。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早已远离老家,不再干农活,也不再有“忙假”,兄弟几人也是各有各的家庭,相聚也是较短的时间一起吃个饭,早已没了那一份儿时独有的童真。我们的童年也渐渐逝去,一远再远,朦胧,模糊,淡化,直至忘却。</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在逝去,我们的岁月在更迭,我们不再年轻,肩上有了责任,眼里没了光芒。我们终将还是被各种各样的生活磨灭了天真的童年。然,我觉得,虽然我们不再有童年,但一颗童心应当深藏于胸。当不再灯红酒绿,我们去品一品,当生活处于迷茫,我们去品一品,当事业正值巅峰,我们去品一品。去品一品我们秋天黎明的最美时光,因为那是我们一生最值得留恋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  向秋天的黎明之国庆节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