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

西风瘦马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外文名:Wang Grand Courtyard)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于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王家大院被授予“美丽中国文旅影响力品牌”称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明初,静升王氏始祖王实初居静升村,为人佣耕,租人屋舍;后渐成自耕农,稍有积蓄,遂在静升张家巷(俗称张家槐树底)建造住宅,此为王氏宅院之始。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p><p class="ql-block">清至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自清康熙年间起,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拥翠巷(康熙十八年,即1664年重修),康熙四年(1665年)建造锁瑞巷(康熙四十四年,即1679年重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建造宜安院(嘉庆元年即1796年大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王氏家族还扩建了祠堂祭殿。之后,又相继为祠堂立旗竿,建厢房,扩修大门。此时期,王家多在村中地势平坦之处建造住宅。</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年间,王家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雍正三年至六年(1725年-1728年)建成崇宁堡,耗银3000余两(不含各自建宅所用银两)。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在锺灵巷内建造怀永图院。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的高峰期。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成拱极堡(俗称下南堡,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大修);同年始建和义堡(俗称东南堡),此为王氏堡院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建恒贞堡(俗称红门堡),后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竣工。乾隆五十七年(1792),时任顺天府督粮通判的十七世王如琨,在锺灵巷扩建怀永图院(俗称小瓮门),此为静升村民宅中唯一的三层楼。同年,十八世王惠来兄弟在锺灵巷改建东院、西院。</p><p class="ql-block"> 嘉庆元年(1796年),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利用所任盐运司运同、刑部山东司郎中的职务之便,帮助族人漕运盐茶,从中获利,寄回家中一笔巨款,由管家将巨款存入介休票号,然后每年取用此款利息建设视履堡(俗称高家崖),并改建拱秀巷内的宜安院。嘉庆九年(1804年),王氏合族耗资3200两白银,大兴土木,在宗祠内建造戏台,增设木坊门、马棚等,宗祠占地面积扩大到2100平方米。嘉庆十三年(1808年),王氏家族耗资520两白银补修崇宁堡堡墙。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视履堡建成,拥有院落26个、房屋218间。</p><p class="ql-block"> 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除少数支派尚能继承先祖遗产,家道殷实外,多数难以保住祖产,更不再建造房屋。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以964两白银的低价,把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给田荣祥,恒贞堡也因外姓买、赁后入堡居住。1930年,“孝义坊”被二十二世王惠良凿去名讳,以2000吊钱卖给杨绍全。</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家大院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被人为拆毁、丢弃、盗卖。但整个住宅群的框架尚好,大部分院落的主要建筑没有遭到太大破坏。</p><p class="ql-block"> 自1995年起,中共灵石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王家大院。1997年,王家大院辟为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省中部偏南区域,坐落在距离灵石东站不到五公里远的静升村,隶属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地处北纬36°53′、东经111°52′。西距灵石县城12公里,北距介休市区15公里,距同蒲铁路(大同一风陵渡)灵石车站13公里,距祁临高速公路(二连浩特一河口高速公路祁县一临汾段)灵石出口2公里,距108国道12公里。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王家大院在村中坐北朝南,平均海拔700米。村的南面地势平坦,视眼开阔,南面的小河常年有河水流淌,周边田地肥沃,村的北面是紧密相连的平缓山地,整体地势较高,顶部又相对平缓;村东是较为平整的地势,大概有五公里宽,紧接着就是巍峨耸立的太岳支脉绵山,山势陡峭;村的西面也是山地,名叫南原山,整体森林覆盖率很高,渐次低落;整体村落形成了东、西、北全是山脉包围的地形,村的南面正好相反,地势平坦,流过的小溪常年溪水流淌,而且四季长流。</p><p class="ql-block">气候与水文</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分明。春季常刮风,由于很少降雨,天气整体干旱,夏季天气炎热,雨水也比春季多,秋季天气凉爽,冬季西北风使得气温很低,冬天最低气温一般零下十几度,整体平均在零下五度。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王家大院南面的小河常年有河水流淌,周边土地肥沃。</p><p class="ql-block">景区布局</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各个建筑群,包括堡、巷、院、祠堂等,散布于静升村各处,各自形成独立的布局体系。主要建筑群是视履堡和恒贞堡,建于村北黄土坡上,分踞东、西,隔沟相望,以龙凤桥彼此相通,并与地势更高的崇宁堡成呼应之势。视履堡和恒贞堡都是堡墙环绕的封闭型城堡式建筑群,以南北轴线为准,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由南向北形成几进院的纵深,并从中轴线向东、西两个方向横向展开。其中视履堡以东、西主院即敦厚宅、凝瑞居为中心展开,其后院及花院、书房院环布北、东、西各处;恒贞堡则以东、西对称形式,从南向北各排四层院落,再配以若干偏院。其主院结构,或为前厅后室,或为前园后室,再配以厢房。总体布局在规范之中有所变化,井然有序而又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1HbiQ8uP"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1HbiQ8uP"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王家大院 —百度百科</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