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夜下了大半夜的雨,10月2日一觉醒来,风停雨住,被雨水洗过的山峦一片葱绿,半腰缠着一绺细长的晨雾,如挂在群峰肩头的洁白哈达。</p><p class="ql-block">今天是长穿毕第二天,有四个人因为高反主动放弃。吃过早餐后,9点,剩余队友继续拔营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海拔3685米的叉子沟,途经打水坝,神龟石,红石滩,满羊台沟,土猪子,全程约14公里,地形以溪流、草甸为主,路况主要是以草地为主的湿地和河岸边的乱石岗及灌木丛。</p><p class="ql-block">今天是阴天,天空始终蒙着一层灰灰的云,看不到一点阳光的影子。四面山谷被一片片云纱捂着,缝隙间漏出淡淡的藏青色。我们从木骡子出发的时,天气凉爽,空气湿润。出了木骡子营地,迎面是一片乱石岗。山路在犬牙一般的乱石间穿行,如同打劫的绳子,下脚的地方被掏出一个个脚窝,下雨时就是一个个水坑。路边平坦一点的地方偶尔会长几棵矮松,但更多的是从石头的夹缝中挤出来的灌木,它们以顽强的姿态和旺盛的生命力点缀着这片广阔的湿地。</p><p class="ql-block">路在湿地和石岗之间交替延伸,路上人为放置一些枯木,为的是方便当地牧民和路人通过。走完这段泥泞的烂路,眼前出现一条河流,宽广的河面占据小半个山谷。河中水流平缓,河岸绿草如茵。在水浅的地方,河床中央偶尔会浮出一片沙洲,把河流分成两股。</p><p class="ql-block">有人说长穿毕第二天的精华就是这一段,开始我还不认同。在阴郁的天色中,举目所及都是云遮雾罩的山脉,在峰峦的包夹下,一条小河从远处排开绿野缓缓流来,中间拐了无数个弯。我们沿着这条河,从左岸到右岸,从右岸到左岸,走过各式各样的木桥,不知不觉忘了自己,仿佛在欣赏一幅把自己也画进去的山水画。于是,在经过木桥时,我必要自恋地让自己的影子在水底多呆一会儿,因为那里离雪山和天空最近。</p><p class="ql-block">不久,我们走到一个叫龟石的地方,远远看见一块形似乌龟的大石头。这里地势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坐在高处,一边休息一边欣赏风景,也许“入戏太深”了,我“留下”了自己心爱的登山杖。</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在一片开阔的山脚,一个比昨天规模更大的红石阵乍然出现,再次惊艳到我,使我欢呼雀跃,流连忘返。红石阵中红石是由于红色藻类生物密集生长于花岗岩表面而形成的。这些藻类富含胡萝卜素,在湿度、温度、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在岩石上自然生长,密集覆盖,为岩石外表刷上一层“红漆”,它不同于质地含铁的红石。</p><p class="ql-block">走出红石阵,山里突然下起了阵雨。我们披着雨衣,在吸饱了水的草甸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趟。转过一道河弯,前面出现一处平坝,五颜六色的帐篷依山脚或河道一字排开,在草原、森林的映衬下显得异常夺目,蔚为壮观!这里就是叉子沟营地。</p><p class="ql-block">叉子沟营地不像木骡子营地那样平坦、开阔,微微倾斜的坡度以及交汇于此的河流,使得本来并不宽敞的叉子沟显得更加逼仄,只有干涸的河床和接近山脚的草地等几处有限的地方适于扎营。山谷上游有一小片河滩,河滩上长着一片稀疏的灌木丛,我的帐篷就安在灌木丛边、两道小溪交汇的沙岸上。</p><p class="ql-block">雾气弥漫在抬头可见的山尖,森林传来了奇怪的低语。暮色中,一匹白马驹望着湍急的河流,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将前蹄探入河中;尽管中间打了个趔趄,后来……它走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p><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上垭口了”——我这样想着,听着枕边的流水,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