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悠久的历史岁月,为这片土地留存下来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有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夫子庙,有修筑于明朝的“皇家第一陵”明孝陵,也有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浦口火车站……等等。九月下旬的一天,我和朋友从中山码头乘坐轮渡去位于浦口区的浦口火车站旧址,来一段穿越时光,寻觅历史之行。</p> <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码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北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轮渡码头。 该码头始建于1925年,最初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更名为“中山码头”,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山码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而建,还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登陆,解放了南京城。此外,中山码头还是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前的主要过江通道。 如今,中山码头依然在使用,开行至浦口码头的宁浦航线。</p> <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由一座红色砖砌的大楼组成,顶部还有一个白色的钟塔,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去浦口火车站旧址,选择乘坐轮渡前往最方便,单程票只需2元。十五分钟的过江旅程,可体验长江之阔,饱览二岸的风景。</p> 乘中山号从下关过江,江风拂面,江水滔滔,长江大桥、阅江楼......二岸风光尽收眼底。 浦口码头位于浦口区临江路5号(长江北岸),是一座轮渡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中山码头(又称下关码头)的轮渡,浦口码头与浦口火车站相连。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浦口码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民国十七年(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顺利进行,孙中山灵柩经浦口码头登陆下关,进入南京城内。 <p class="ql-block"> 于浦口码头下船,便步入老浦口地界。兴浦路、津浦路、大马路在此向北而去,几条路中间,是浦口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浦口区长江江畔、江北新区核心区,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浦口站如今也在经历着更新改造,历史原貌将保留下来,旧建筑还将承载新功能。</p> 浦口火车站是一座百年老站,它始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当时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0多个省份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浦口火车站因客流量减少而暂停客运。 朱自清的一篇《背影》让多少人记住了这个站台,也让全国的学生知道了南京浦口火车站。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了散文名篇《背影》,朱自清的父亲就是在浦口火车站给儿子买下了橘子,那个穿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伟岸背影,就这样永远的镌刻在了朱自清的笔下。置身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朱自清与父亲告别时的场景。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口火车站旧址”,这块石碑见证了浦口火车站的历史变迁,也提醒着后人要珍惜这份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浦口火车站因保存完好,清末民初的风貌别具一格,吸引了大批影视剧组来拍摄外景,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及电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情深深雨蒙蒙》、《孙中山》、《国歌》、《金粉世家》、《北平小姐》等民国题材影视均在取景。</p> 这是中山停灵台,位于浦口火车站前广场。1929年0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灵柩由北平西山碧云寺南下的灵榇运抵浦口火车站时,国民政府及其所有重要领导人均在此举行了盛大的接灵仪式。后在中山先生灵柩停放处建“中山停灵台”,以示纪念。中山停灵台基占地面积227平方米,台面面积46.8平方米。灵台有五层台阶,高3.6米,呈五边形。台基四周曾经刻有“三民主义”、“天下为公”、总理遗嘱等内容,台基上有大石球和石质国民党党党徽等。十年动乱中山停灵台被彻底破坏,大石球等石件被埋入地下,在原地另建一台。2004年复建中山停灵台,部分恢复了原貌。 <p class="ql-block"> 浦口火车站历史上不乏名人到此,民国九年(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斯诺《西行漫记》)。民国十七年(1927年),郭沫诺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到南昌去寻找革命同志。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迎来南京解放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时恢复了部分客运运营,并将浦口火车站更名为“南京北站”,当时的火车站货运繁忙,后来还对站场进行了扩建,直至2004年,南京北站全面停运。如今到这里一眼就可以看到“南京北站”的牌子,而米黄色外墙、红色屋顶的房子也格外引人注目。如今的浦口火车站也是津浦铁路沿线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民国特色火车站,且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这里曾是许多人离别与重逢的起点,如今虽然不再繁忙,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依旧让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走过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那座复古风格的大门牌坊建筑静静地矗立着,上方写着“大马路”,那时候,浦口火车站周边,煤港、轮渡、驳运、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一应俱全。南北的干果、鲜货、瓷器、玉器、药材、茶叶,五光十色,都喧嚣着向浦口火车站围拢。如今这座极具近现代特色的火车站被定位为历史街区,这里仿佛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人不禁驻足停留,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巷子走来,墙上贴满了各种蓝色标牌,每个牌子上都写有不同的地名或街道名字,比如“左所大街”“新华街”等,并配以中文文字说明:“记忆中的浦口”、“岁月的背影”以及一些具体的地点介绍。这面墙上还有一扇红色铁艺栅栏门,仿佛是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南京对岸之浦口,将来为大计划中长江以北一切铁路之大终点。”孙中山先生于百年前如此设想,奠定了老浦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今,我们再踱步雨廊,可知灯火阑珊。再扶墙聆听,尽是岁月回响。</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消逝,时代的变迁,有的印记消失了,有的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再次停办客运,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售票窗口关闭,候车大厅关闭,进出站口关闭,客车车厢关闭,月台上的灯和回家的路也关闭了。浦口火车站与杏花春雨的江南岸隔绝,一场大戏闭幕,月台只是一个人去楼空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百年间,听得声声汽笛响起,南来北往的人在浦口火车站汇聚,火车站内外人流涌动,迎来送往,日夜不息。可以想象着自己坐在月台上,等待着自己心爱的人下车,彷佛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或许在你未曾留意的墙面上,就印刻着时代的记忆。其中收纳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是启航,是沧桑,是辉煌,也是接续前往。</p> <p class="ql-block"> 浦口火车站,迎风伫立于长江北岸,与南京的繁华闹市隔江相望。它的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像戏剧一样曲折跌宕。</p> <p class="ql-block"> 建筑内轨道上还有机车停靠。曾经的浦口火车站、南京北站,如今已成为历史。“新南京北站”已规划,预计会在2025年建成并通车。</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浦口火车站再乘坐轮渡原路返回。回望带有拱门建筑风格的火车站台显得格外温馨,仿佛在等待着下一班列车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返回到中山码头前,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这座红白相间的老式楼房上刻有“中山码头”四个大字,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远处可以看到长江大桥的一部分以及一些高楼大厦,展现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在红色砖墙前面,我微笑着面对镜头,这一刻,我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融为一体,成为了浦口记忆中的一部分。 </p> 摄影:赵志为、潇潇雨歇<div>出镜、编辑: 潇潇雨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