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美篇

温馨

<p class="ql-block">下伏村退休老同志参加清除汤帝庙杂草志愿服务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6号下午三点,在老同志马铁元同志带领下,退休老同志们拿着工具按时来到汤帝庙,大家争先恐后地努力干,经过二个多小时的劳动,终于清除了庙内杂草。经过这次义务劳动,大家觉得能为村里为保护文物古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汤帝庙</p><p class="ql-block"> 下伏汤帝庙俗称西庙,位于润城镇下伏村西北隅,坐北朝南,南北长29米,东西宽26.8米,占地面积777㎡,创建年代不详,据庙中现存碑碣记载,明正统九年(1444)、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甲子年(九年,1744)曾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建有山门(上为倒座舞楼)、正殿,东西两侧建有妆楼、东南角楼、看楼、配殿、耳殿、西北角楼。正殿建于砂石台基上,正中设踏步,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顶覆灰筒瓦,琉璃吻兽、剪边,方形抹角砂石檐柱,柱头科、平身科斗栱均为三踩单昂计心造,施槅扇门窗。西耳殿面阔三间,顶覆筒瓦,门面墙改建;西北角楼高三层,为文昌阁,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明万历年间(1573—1620)村人马建亭独资修建,康熙辛丑年(六十年,1721)其曾孙予以维修。东耳殿不存。东西看楼各上下6间。东西配殿各上下6间[其中:东面配殿为五瘟殿,西面配殿为高媒(俗称四奶奶)殿,殿前门外站一石像,名曰“偷生鬼”,现仍存殿内] 。东南角楼高三层,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与西北文昌阁成对角呼应。角楼上曾悬挂大钟一颗,毁于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期。配殿用于唱戏时化妆及摆放戏箱。山门居庙宇南侧正中,外建三间门廊,门额“格天勤民”。山门对面原建有砖雕影壁,现已不存。山门上为倒座舞楼,面阔三间,木质檐柱,单檐悬山顶,顶覆灰板瓦,素脊。进门东西两厢墙上有各个时代重修记载及各界人士捐助银两的功德碑文,现石碑大都损坏或丢失。</p><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古时,四奶奶殿内有泥做小人,每年正月十八都有新婚夫妇的亲友及晚辈至殿内偷上个泥娃娃放在新房内的被子下,以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到孩子13岁时才将原物送还,以此轮回。</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每年的正月十八庙会都要为西殿的四奶奶唱大戏三天。这天,凡年满十三岁的男女童孩都要戴着枷(用高粱杆梢做成六角形,十三层)由家长带领前来卸枷还愿,表示由童年步入少年。而后到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再为五瘟爷唱戏三天,以保全村男女老幼无病无灾,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庙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庙内建筑基本完好,各殿神像大都完好存在。</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中期,下伏设乡建制,乡保健站由王村迁至下伏,就在成汤庙内。</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末,古柏被伐。而且随着风雨侵蚀,建筑物逐步开始损毁。时至今日,庙内建筑现存已所剩无几,残存仅有正殿、文昌阁和古戏台,而且均已残缺不全、摇摇欲坠。</p><p class="ql-block"> 撰稿:马星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