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因而,人们形象地把新疆大地称为“三山夹二盆”。“三山”是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和中部的天山。由于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每半各有一个盆地。南部是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和昆仑山环抱;北部是准噶尔盆地,被阿尔泰山和天山环抱。(下图源自网络,致谢创作者) 阿尔泰山脉,北西至南东走向,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境,绵延2000余千米。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达500余千米,南邻准噶尔盆地,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米,是亚洲宏伟山系之一。著名的喀纳斯湖就深藏在阿尔泰山友谊峰下的亚寒带高山河谷中。周围重峦叠嶂、林海万顷。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喀纳斯湖,都必须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下图源自网络,致谢创作者) 早晨6:30分左右,我们便驾车从昨晚的下榻地-布尔津县(海拔约480米)出发,向150公里之外的喀纳斯景区(海拔1375米)驶去。行驶大约30分钟,来到了海流滩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此稍作停留,检查一遍车辆,便开始翻山越岭了。 150多公里的道路一直盘山而行,蜿蜒曲折,迂回环绕,中途需要翻越两座山,才能到达喀纳斯湖。虽说海拔不算太高,但弯急坡陡,即使严格遵守限速要求(40公里),但司机仍然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敢懈怠。 有资料介绍,阿尔泰山脉可以看出4个相当分明的植被区:山地亚沙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及高山带。由于第一个“山地亚沙漠带植被区”主要见于蒙古阿尔泰山和戈壁阿尔泰山的低坡和山谷;第四个“高山带植被区” 仅见于最高的山岭。因此,我们一路上基本未看到过这两个植被区的景色。但是,另两个植被区在我们的行程中有着充分的展示。<div><br> 山地草原带在阿尔泰山北部高约610米开始出现,在阿尔泰山南部和东部甚至可以出现在高达2012米处。我们刚一驶上山路不久,放眼一望,四处都是山地草原带景象:山地下部是顺山势而成的草原或草甸,大多以草皮草、牧草和草原灌木为特征;山地上部则或多或少有一些成片的森林,多是各种乔木。<br></div> 在这片广袤的山地草原带中,有一处美丽的景区吸引了登山游客纷纷停车驻足,打卡拍照。这就是著名的阿贡盖提草原,距离布尔津县96公里,是进入喀纳斯景区的首站和必经之地。<div> “阿贡盖提”蒙语是“阳光普照的地方”之意。景色非常优美,并且这里还拥有目前国内数量最多、体型最高、形态完整、历史悠久的草原石人群,当地政府在这里开发建设了名为“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的4A级景区,使得阿贡盖提草原的名声更加响亮。由于草原石人群并不在去往喀纳斯的路边,考虑时间关系,故没有前去参观游览。但是阿贡盖提草原那仙境般的景色却给我们留下了忘不掉的记忆。</div> 阿贡盖提草原四面环山,植被丰富,站在半山腰的盘山公路边放眼四望:坡上树木葱茏,坡下绿草如茵。自己仿佛置身在一个绿色梦境中,又仿佛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 由于我们出发得早,来到阿贡盖提草原才(早晨)七点半左右,草原上的人们似乎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劳作,因此山野上出现的人影很少。只有牛羊和马群悠闲地散步或低头吃草。 星星点点的白色毡房散布在翠绿的草地上,犹如珍珠缀在绿毯上,华丽、恬静、优雅。 盆地中心一大团白雾冉冉升起,眼前这蓝天、白雾、青山、绿地、牛羊、毡房绘就了一幅人景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从阿贡盖提草原再往山上行车,发现植被面貌开始变化,草原基本没有了,山坡上下全都覆盖着森林,即进入了山地森林带。眼前的山地森林带由泰加林(亦称北方森林,即沼泽地针叶林)构成,研究者指出,此为阿尔泰山本体所特有,它大约覆盖70%的山地面积,大多分布在中低山区。最为普遍的是针叶树种森林(落叶松,枞树等),但也有大片地区为次生桦木森林和白杨森林。 整个喀纳斯景区都属于这种山地森林带植被地貌。由于笔者之前已发布了专门介绍喀纳斯景区的美文:《祖国山河览胜-[新疆·喀纳斯]》,在此只选喀纳斯景区著名的四处景点“一湖三湾”中各一幅图片做为喀纳斯景区山地森林带风光展示。 游览完喀纳斯景区的“一湖三湾”景观后,我们开始返程。因为我们下一站将是布尔津西北方向的哈巴河县185团,因此回程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一路上经过的也基本是山地草原带植被区地貌。 但是有一处地形比较特殊:山地草原带的植被区,本应是杂草遍野, 覆盖山坡,而此处却是乱石遍布山野,没能形成广阔的草原或草甸地貌。 从山路上下来,通过“雪都阿勒泰,净土喀纳斯”公路收费站,我们告别了景色秀美的阿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