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庆莫干山剑池毛泽东下榻处等地

<p class="ql-block">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的莫干山,素有“清凉世界”的美誉,被誉为“江南第一山”,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也许是因为位于浙江这片有山有水的土地上,莫干山显得既生动又有灵气,主峰塔山海拔758米并不高,却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举家避暑的好地方。属天目山余脉,主峰塔山海拔758米。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区占地约4000亩,东西纵横1.5千米,南北相距1.25千米。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剑池、芦花荡、武陵村、旭光台、滴翠潭、大坑、莫干湖等。山上200余幢房屋别墅形成的建筑景观,被誉为“世界建筑博物馆”。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3.5%,有维管束植物136科374属61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十余种,古树名木200余株。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另有哺乳动物16科40余种,鸟类27科60余种,爬行类10科24种,两栖类7科10余种,昆虫类153科1102种。2021年11月,莫干山风景名胜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p> <p class="ql-block">剑池,离杭州60多公里,位于德清县境内的平原上,耸立着一座秀丽妩媚的山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莫干山。</p><p class="ql-block">剑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铸剑名匠欧冶子在此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剑,龙泉剑遂名扬天下。《太平寰宇记》中说:“昔人就水淬之,剑化龙去,故剑名龙泉。”清《一统志》载:“浙江龙泉县南有水曰‘龙渊’,唐时避高祖(李渊)讳,改曰‘龙泉’,宋又改曰‘剑池湖’,相剑池湖位于城南秦溪山边。古时,山南侧有七井,如北极星形分布,井水甘冽,铸剑先师欧冶子在此汲水淬剑,能增强刚度,不易生锈。</p><p class="ql-block">剑池之美</p><p class="ql-block">莫干之美在剑池,剑池之美在飞瀑。</p><p class="ql-block">剑池上面有横跨清溪之上的一顶小石桥,名阜溪桥,又叫飞虹桥。桥的石柱两旁是陈毅《莫干山纪游词》中的两句:一边是:</p><p class="ql-block">夹道万竿成绿海,百寻涧底望高楼。</p><p class="ql-block">另一边是:</p><p class="ql-block">剑池飞瀑涤俗虑,塔山远景足高歌。</p><p class="ql-block">剑池的石壁上,铭刻有“剑池”两个遒劲的大字。从剑池之阜溪桥上向下眺览,悬崖巉岩之间的剑池飞瀑尽收眼底。剑池飞瀑共分3迭,溪水冲出阜溪桥下,猛然间跌落二三丈,注入潭中,形成剑池飞瀑的第一迭。瀑布注入剑池后,稍作停蓄,水势益壮,又一次跌水,高达10余米,颇为壮观,这便是剑池飞瀑的第二迭,亦是主瀑,前人所写“飞泉裂石出,浩浩破空来。万壑留不住,化作晴天雷”诗句,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色。在瀑布旁的峭岩上,刻有“阜溪之P160”四个字。剑潭而下,水流又被束成一股短瀑,溪水逶迤远去,掩没于翠竹丛中,这就是第三迭。剑池飞瀑,远眺若一匹素练,窈窕多姿,不论俯视仰观,各呈奇姿,趣味无穷。</p><p class="ql-block">站在剑潭边上,仰观瀑布,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飞瀑临空,珠飞玉碎,寒气袭人,动人心魄;俯视剑潭,潭中烟峦兀立,树影婆娑,似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无论春夏秋冬,阴晴晦阳,剑池飞瀑千变万化,奇景迭出。有时如一线悬空,可随风飘散;有时如匹练下垂,凝然不动;有时又如苍龙入海,腾挪飞跃;有时大雾弥天,瀑布潜形,唯闻水声,不见其态;有时晨雾未散,谷中紫烟弥漫,瀑布若隐若现;有时月光照临,山色朦胧,瀑布闪出熠熠银光。</p><p class="ql-block">剑池左侧有一石级,拾级盘旋而上,可达观瀑亭,它不仅是观赏剑池飞瀑的极佳处,亦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认识这四个字吗?</p> <p class="ql-block">10年前女儿曾经来过剑池,10年后女儿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剑池</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即“莫干山会议”。这次会议由中青年经济学者自己发起和组织,旨在探讨‌中国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方案。会议共有124名中青年经济学者参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等。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具体意义‌,‌中青年经济学者群体的崛起‌:莫干山会议标志着中青年经济学者作为一个有时代责任感的群体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影响中国的改革进程。</p><p class="ql-block">‌价格改革的讨论‌:会议上讨论了价格改革的多种思路,包括小步快调和一步放开等,这些讨论为中国的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会议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方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1984年莫干山会议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史上的开创性事件,许多中青年学者在会议上一夜成名,并开始影响整个中国的改革进程。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周其仁、‌许小年、‌张维迎等,都是莫干山会议的参与者,他们的思想和建议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干山会议不仅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别墅群,位于浙江省湖3州市德清县莫干山系中心。早期别墅由英、美、法、德、俄各国人士兴建,具多国风格,样式繁多;后期以国民党要人、工商富豪的别墅居多。莫干山别墅群现保留有各式别墅250多座,早期别墅由英、美、法、德、俄各国人士兴建,具多国风格,样式繁多;后期以国民党要人、工商富豪的别墅居多。较有代表性的别墅有249号、68号、545号、120号、271号、509号、495号、140号、376号、215B号、550B号、552号、546号、410号等23座。莫干山别墅群与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关联密切,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遗。2006年5月25日,莫干山别墅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武陵村的松月庐曾作为“临时总统官邸”。建于1933年,因周围多古松、太阳台形似新月而得名,蒋介石度蜜月、参加会议等多次在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度假天花板:裸心堡。裸心堡的前身是苏格兰传教士医师梅滕更建立的城堡式别墅。将裸心第一个度假村裸心乡当年的农舍,一同改建成95间各有千秋的客房。1910年,苏格兰传教士医师梅滕更建造了英式城堡别墅(裸心堡城堡前身)。下一位拥有者是张静江先生。</p><p class="ql-block">裸心堡城堡内有地穴、瘾室、王室、花旦和帮主五间主题套房,还有30间位于悬崖边的崖景套房、25间奢华小院和30间厢房可供选择。位于裸心堡的中心区域,总面积850平方米, 拥有10个疗程房及休息长廊,一对一的理疗师。裸心堡拥有一个透明无边游泳池立于悬崖峭壁上。</p> <p class="ql-block">1955年,毛主席从北京前往杭州办公,居住在西湖边上的刘庄。当时毛主席每天通宵达旦地工作,十分辛苦,于是工作人员劝他抽空到西湖附近的景点转一转。可是毛主席来杭州的次数太多,西湖周边的景点,早就被他看遍了。在此之前,毛主席又登临西湖群山中的“五云山”,写下了一首七绝《七绝·五云山》。对于毛主席来说,周边还有什么可看的景点呢?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距离杭州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莫干山”。明代的王阳明,以及近代的很多人都曾经游览过这座山,还在山中留下了遗迹,只是它在民间不太有名。毛主席听说之后产生了好奇,于是找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卫士叶子龙、李银桥,秘书罗广禄和一名医师,一起登上了莫干山。毛主席在这座山上游览并居住了几天,后来毛主席坐上专车离开莫干山时,意犹未尽,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七绝·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p><p class="ql-block">白话翻译:转身又钻进了我的七座小车,车子刚要启动时,让我再回头看一眼,莫干山莽莽苍苍的山峦与丛林。转过四十八道盘山公路,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回到了杭州钱塘。传说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曾派遣铸剑师欧冶子的师弟——干将,到此山中铸造名剑。干将在山中铸剑三年,得雄剑、雌剑各一柄。因为复命时间超过吴王规定的时限,干将担心复命时会遭不测。于是自己背着雄剑上路,把雌剑留给妻子莫邪,叮嘱她,假如自己遇难,将来就让儿子眉间尺带着雌剑去找吴王复仇。后来,干将果然遇害,莫邪收到消息以后,跳进铸剑炉殉情而亡。于是人间遗留下了这两柄名剑,以干将、莫耶夫妻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至于干将、莫邪的儿子“眉间尺”,后来找吴王复仇。</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行人,分别乘坐三辆车上山。毛主席的专车是斯大林赠送的吉斯防弹大轿车——“七人房”,另外两辆车是法制吉斯和美制别克。毛主席一行人上山以后,居住在“皇后饭店”。这间饭店名字听着大气,其实当时只是一个乡村别墅。它是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个董姓银行家的别墅改建,一共只有两层。小饭店背靠青山,侧面是峭壁悬崖,风景清幽。李银桥和秘书当时住在底层,毛主席则住在二楼。二楼有里、外两间,毛主席自己要了外间,却让叶子龙住进里。一到山上,大家就开始四处游赏。可是转悠了半天,毛主席就觉得有些纳闷了,因为山上看不到一个农民。青山绿水和茂竹修林固然好看,但是看不到农民,对于毛主席来说,就等于是没有“人间的烟火气息”。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山路不好走,人们不愿意上来。于是毛主席决定带着大家,专挑没路的地方走,并告诉身边人: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莫干山的风景这么好,让我们替老百姓踩出一条路,再让大家伙上山欣赏风景。莫干山上有一个“芦花荡”,荡里的池水清凉甘甜。过了“芦花荡”往南走是“黄庙”,里面有三座中式古代建筑。穿过中式建筑,再过一座独桥,就可以看到当年干将用过的“洗剑池”了。尽管莫干山的风景宜人,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山上逗留。所以毛主席在登上“七人房”准备下山的时候,还是依依不舍地回头看山中风景。</p><p class="ql-block">“翻身复进七人房”一句中的“翻身”二字,用在这里,表达的是毛主席转身离去时的匆忙。“回首峰峦入莽苍”一句中的“回首”二字,表达的则是毛主席对于莫干山山水的依恋与不舍。1953年前后,毛主席曾多次向中央提出自己想要“退居二线”,去当一位诗人。这一点,他在之前撰写的《七绝·五云山》里,通过“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二句就看得出来。这两句诗是致敬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写法,暗中表达了自身想要隐居山野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在毛主席登上莫干山时,依旧存在。然而新中国离不开毛主席,现实也并不允许毛主席退居二线,去当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以在结束假期之后,毛主席又匆匆地登上了他的“七人房”,穿过四十八盘山路,风驰电掣地回到钱塘江畔去继续办公。</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七绝·莫干山》的整体风格,就是一个“快”。“翻身”、“复上”二词的连用,让人感觉毛主席是刚刚下了车,然后又上了车。第二句的“回首峰峦入莽苍”中的“回首”,更是助力了这首诗的情感表达,表现出毛主席对莫干山的旧恋之情。第三句的“四十八盘才走过”中的“才”,和第四句“风驰又已到钱塘”中的“风驰”,全都是在写汽车下山的速度之“快”,凸显的是这一趟游山度假的“匆忙”。其实按照当时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说法,毛主席此行是1955年3月上旬上山,到17日就下山了,时间差不多是七天,不算很短,但是也并不长。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在诗中之突出此行的匆忙呢?一是因为莫干山风景秀丽,七、八天根本看不够。二是因为这几天的忙里偷闲,相较于毛主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通宵达旦地工作来说,的确是过得太匆匆了。据说在毛主席去到莫干山以前,从来没有人数过这座山的盘山公路,到底有多少道弯。还是毛主席去了以后,亲自数过,再把它写进诗里的。1957年,毛主席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还曾用莫干山的四十八道弯作比喻,告诉与会干部:社会运动就像是莫干山的四十八道弯一样,总是沿着螺旋的方式前进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专车是斯大林赠送的吉斯防弹大轿车——“七人房”。</p> <p class="ql-block">日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