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以前什刹海附近有大小庙宇上百座。不过确切的数量可能难以精准考证,但这一区域确实曾庙宇道观众多。</p><p class="ql-block">什刹海地区庙宇众多的原因是与它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为庙宇的兴建和发展提供了土壤。</p><p class="ql-block">1、普庆寺</p><p class="ql-block">普庆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 163 号,在平安里地铁站 A 西北口旁。</p><p class="ql-block">普庆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它被称为大承华普庆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后来,普庆寺在历史的变迁中多次被毁和重建。</p><p class="ql-block">在明朝,普庆寺曾被改建为宝禅寺,并得到了皇帝的赐额。清朝时期,普庆寺曾被用作工厂。当今,这院里住着20几户人家,插建的乱七八糟,哪里还有点寺庙的样子?简直是不堪入目。</p><p class="ql-block">2、贤良祠</p><p class="ql-block">北京贤良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 103 号。</p><p class="ql-block">贤良祠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 年),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是清雍正朝建立的国家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后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随着清朝的灭亡,贤良祠的用途多有改变。民国时期,贤良祠曾被宛平县借用。解放后,贤良祠归为国有,曾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女子学院等单位使用。</p><p class="ql-block">2020 年封闭并开始修葺。</p><p class="ql-block">3、古刹天寿庵</p><p class="ql-block">北京古刹天寿庵位于西城区龙头井街 42 号。</p><p class="ql-block">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最初为恭亲王府祠堂,属于家庙类宗教场所。</p><p class="ql-block">古刹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山门石额上书 “古刹天寿庵”。</p><p class="ql-block">如今庵内建筑格局完全被改变,成了地道的民居杂院,但山门石额上的字雕完好,仍向外界彰显着小院的独特历史。</p> 普庆寺 普庆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 163 号,在平安里地铁站 A 西北口旁。<br> 普庆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它被称为大承华普庆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后来,普庆寺在历史的变迁中多次被毁和重建。<br> 如今,普庆寺名存实亡了,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被人们所铭记。只有普庆寺的名牌还挂着,如有兴趣你可以按图索骥去实地考察。 在明朝,普庆寺曾被改建为宝禅寺,并得到了皇帝的赐额。清朝时期,普庆寺曾被用作工厂。当今,这院里住着20几户人家,插建的乱七八糟,哪里还有点寺庙的样子?简直是不堪入目。 北京贤良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 103 号。<br> 贤良祠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 年),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是清雍正朝建立的国家祭祀场所。当时雍正帝下诏书,为祭祀有功的王公大臣而建,其目的是让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br> 随着清朝的灭亡,贤良祠的用途多有改变。民国时期,贤良祠曾被宛平县借用。解放后,贤良祠归为国有,曾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女子学院等单位使用。<br> 2020 年贤良祠封闭,并开始修葺。 北京古刹天寿庵位于西城区龙头井街 42 号。<br> 古刹天寿庵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扩建重修,最初为恭亲王府祠堂,属于家庙类宗教场所。 如今庵内建筑格局完全被改变,成了地道的民居杂院,但山门石额上的字雕完好,仍向外界彰显着小院的独特历史。如果想要前往参观,可以乘坐地铁 6 号线到北海北站。不过由于其现为民居杂院,参观时需注意不要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