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游“跨湖桥遗址”公园

沧海一粟

<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期我们来萧山省親,我哥带了我们去游览“跨湖桥遗址”公园。 </p><p class="ql-block"> 跨湖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萧山城区西南的湘湖村。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p><p class="ql-block">(跨湖桥遗址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公园后,径直向展览馆走去。远远看去,展览馆外形很特殊,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面框架玻璃,上层宛如一艘船。可在路途就听说闭馆了,为了保护文物展览的时间有限止。由此,我们只能在馆外游玩。</p><p class="ql-block">(走向博物馆路途)</p> <p class="ql-block">  风和日丽,微风中传来阵阵桂花的香味,在展馆前的花园里有两个特殊的雕塑:一个是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一个是浪花。</p><p class="ql-block">(古先民生活雕塑)</p> <p class="ql-block">  我哥边看边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1990年,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所取标本的碳14测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在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是一个重要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2001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可明确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p><p class="ql-block"> 2002年11月又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标本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堪称“中华第一舟”。</p><p class="ql-block"> 我哥接着说:“博物馆上层的结构形态就模仿了中华第一舟。”</p><p class="ql-block">(像征水浪花雕塑)</p> <p class="ql-block">  接着看到博物馆东南方向的一片草地上开满了红色的、黄色的花,颜丽又少见。我就前去观看,后听游客说,这是石蒜科花。</p><p class="ql-block">(一片石蒜科花)</p> <p class="ql-block">(黄色石蒜科花)</p> <p class="ql-block">  走过草地,我哥指着东方有一座连着湖岸和湖堤的5孔的大石桥说:“这就是跨湖桥”。跨湖桥与湖堤把湘湖分成了上湘湖与下湘湖。</p><p class="ql-block">(跨湖桥远景)</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来到了游船码头,乘船游览。</p><p class="ql-block">(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船启动后向东北方向,环浇着湖中的岛屿慢慢游荡。</p><p class="ql-block">(起动后笫一个岛屿)</p> <p class="ql-block">  绕过岛屿,在湘湖的北岸又一码头,当船靠近时,船上的讲解员用电喇叭讲解:“码头紧靠的山叫越王城山,是春秋时期越国屯兵之地,也是当年的练兵场……。”</p> <p class="ql-block">  之后,船穿过跨湖桥。由下湘湖来到了上湘湖。</p><p class="ql-block"> 湘湖曾经北通钱溏江,南联绍兴,是运河的一部份。曾经越国在这里练兵,在这里漕运,还有李白等历代文人坐在船上赋诗作文……。</p><p class="ql-block">(跨湖桥)</p> <p class="ql-block">  船荡漾在水中,湖面翻动着层层波浪,湖水非常清澈,燦烂的阳光下群山倒影在水里,真让人心旷神怡!一忽儿迎面遇到两个小島;一忽儿迎面的宝塔山坡映入眼帘……。这时,船上的讲解员又说了:“看,那宝塔山坡!这是“卧薪赏胆”故事发生地。在山上有一山洞,曾是越王勾践在这里卧薪尝胆……。”</p><p class="ql-block">(湖中两小岛)</p> <p class="ql-block">(卧薪赏胆故事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  船继续荡漾在湖中,突然在船的东南侧(湖的北侧)有一片喷水墙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倾刻间又在水墙里呈现了一道彩虹。当喷水墙消失了不多一会儿,又一新型的喷水出现了……。据说晚间还有灯光。</p><p class="ql-block">(第一道喷水)</p> <p class="ql-block">(另一道喷水)</p> <p class="ql-block">  游船过了喷水域沿着湘湖的南岸缓缓荡漾。没多久游船来到了博物馆的西南。从船上看去,博物馆上层西立面成倒梯形,北侧还有三条梭;博物馆南立面也是一个长长的倒梯形。这模仿的古船体,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虽今天没见到开挖的现场,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博物馆的北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园柱体深埋在水中。我哥指着它对着我说:古船就在里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太阳西斜,湖面金光闪闪,微风送着阵阵的桂花香,我久久的凝视着博物馆,彷彿回到了远古时代,独木船又遊荡在湘湖水中……,多么的壮丽啊!</span></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西南面)</p> <p class="ql-block">  船慢慢绕过了博物馆,不久就到了码头。今天既游览了园区,又游览了湖景,了解了远古的伩息,完成了今天的游览。边走边思索酝酿,慢慢地脑海里形成了一首七律:</p><p class="ql-block"> 【与哥同游“跨湖桥遗趾”】</p><p class="ql-block"> 桂子飘香岸柳欢,湖清水碧映青山。</p><p class="ql-block"> 跨湖遗趾古舟藏,越王山头故事谙。</p><p class="ql-block"> 湖岳妍妍风景美,余生美美子孙贤。</p><p class="ql-block"> 当今弟兄相携逸,再聚相逢心境宽!</p><p class="ql-block">(博物馆西面)</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独木舟,2002年11月22日,在跨湖桥遗址考古里,考古人员发现近乎完整的独木舟。船头朝东北,船尾向西南,非常狭长。船现长5.6米,船身最宽处为53厘米,船体深20厘米,船帮有部分被损坏,因而宽窄不一。在船体凹面内,有多条支撑横木的痕迹。专家认为,当时造船的加工工具应该是石锛,其船身上纵向加工过的痕迹非常明显。依据古船所在地层的年代:这里是第九文化层,相应推断出独木舟的“年龄”约为7600到7700岁。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北侧,古船遗址保护结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