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汉昭烈庙内原本是有刘禅一席之地的,后人觉得这个败家子亲小人远贤臣,葬送了蜀汉江山,辜负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番栽培心血,不配享受香火就把他移除了。</p> <p class="ql-block"> 刘禅出生于刘备败军之际,在襁褓中就被敌兵追杀,幸有赵云拼死相救才脱险,大难不死是小说中成为传奇人物的基本要素,假如他成人后能体恤前辈的创业艰难,励精图治兴复汉业。或许历史又是对他另外一种评价了。</p><p class="ql-block"> 公元207年,刘备双喜临门,上半年儿子刘禅出生 ,下半年他请来军师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卧龙辅佐,刘备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地盘。刘禅也因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就和其他的官二代没啥物质上的区别了,至于精神世界一母同胞尚有区别,遑论一个阶层呢?</p><p class="ql-block"> 从刘禅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怎样走上腐化之路的呢?</p> <p class="ql-block"> 家庭,相比于曹操和孙权的孩子,刘禅是缺乏母爱的,因为他母亲为了赵云能够专心救斗,投井自尽了。刘禅在其庶母抚养下长大,多少对其性格的形成有所影响。都说“狗生的狗疼,猫生的猫养”,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才是最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都很重视孩子读书学习。</p> <p class="ql-block"> 曹操昼讲武略夜读文韬,手不舍书三十载,给孩子们做了学习的表率。在他的带领下曹丕、曹植都以文著称,曹冲若不早逝定然也会是个人物。</p><p class="ql-block"> 孙权劝学吕蒙时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对部下尚且如此,对自己儿子的学习抓得就更紧了。</p><p class="ql-block"> 刘备虽然整体实力弱于孙曹,但对孩子教育也是很上心的,他告诉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善惟德,能服於人”更是列出了具体书目让刘禅学习。“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益智。”</p> <p class="ql-block"> 父母该尽的责任刘备都尽了,刘禅依然扶不起,只能是他自己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选择孩子。</p><p class="ql-block"> 刘玄德志在兴复汉室,刘阿斗偏爱声犬色马;刘玄德礼贤下士,刘阿斗崇信小人;刘玄德爱民如子,刘阿斗自私自利。刘禅一点都不像刘备。</p><p class="ql-block"> 小医老杜走出武侯祠时,天近黄昏,残阳如血,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再英雄的人物也有落幕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曹操、刘备、孙权盖世英雄,为统一华夏内斗外争,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刘备的儿子无能,曹操、孙权的儿子倒是聪明,他们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也没好到哪去!</p><p class="ql-block"> 刘备墓有联曰“与吴魏为难,今日收场,不过墓门宽几尺;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岂容汉土窄三分”</p><p class="ql-block"> 曹操、孙权呢?还不是“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罢了。</p> <p class="ql-block"> 英雄人物尚且如此,我们平常人何必再纠结自身成败,孩子优劣呢?只要做好当前事,珍惜眼前人就足够了。</p>